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1章 名望来之不易
    当孙坚的使者跟他们讲筷子兄弟故事的时候,三人都隐隐猜测到了什么。

    接着又听那使者江东公报是他们会稽孙氏创办时,三人顿时秒懂,随后都脸色苍白,如坠冰窖。

    因为孙坚现在已经拥有毁掉他们名望的能力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名望可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资源。一个饶名望达到很高的程度,就可以轻易地入仕。即便他不愿意入仕做官,也能掌握着基层的话语权,这意味着拥有比较大的能量。

    例如:刘表、刘焉、袁绍等人,都是名士的身份。

    而名望这种重要的政治资源想获得殊为不易,主要靠三个途径:名仕镀金、花钱养望、道德文化。

    第一个途径,就是找一个名士来夸一下自己。像曹操,他本是宦官之后,本来是无法和袁绍这种清流名士相比的。

    在东汉时期士人与宦官的矛盾是非常深刻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的。为了扭转自己的名望,曹操使用的第一招就是找前辈名士镀金。

    曹操先是找了桥玄,他给曹操极高的评价:\\\"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而后桥玄又给曹操指了条明道,让他找许劭。许劭是专门品评人物的名士,又给曹操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

    再来一庞统。他去见着名的名士司马徽,就是所谓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庞统在树底下,两个人聊了一,司马徽评价庞统\\\"南州士之冠冕\\\"。庞统正是因为司马徽的评语才逐渐成名。

    我们看这种方式其实没有什么成本,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但是其实这是最难的,因为它需要背景。

    就像“屎尿体”诗人假浅浅,竟然被某报评为一个拥有诗歌秘密的诗人,被某教授称为“生而知之者”,这当然离不开人家有一个好爸爸。

    而曹操固然是宦官之后,但是他的家庭在政治上却有非常大的能量,曹腾用事三十年,在朝中连枝错节,曹嵩也位列三公九卿。

    庞统就更简单了,他是名士庞德公的侄子,而司马徽的\\\"水镜\\\"的名号正是出自庞德公之手。这里面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个途径就是用钱开路。常言道:有钱使得鬼推磨。

    砸钱做善事,用钱买朋友,仗义疏财,周济他人,这样别人受了恩惠,自己得到了名望,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的表现,几乎可以是完美了。

    这个途径的典型人物有袁绍。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顶级大家族汝南袁氏,他在洛阳有很长一段养名的过程,花钱结交朋友,无论是贵族还是布衣,袁绍都报以相同的礼遇,这样子,谁不他好?

    第三个途径就是道德文化有出色的表现,在既没有背景,又没有钱的情况之下,那只能靠自身本事了。

    例如公孙瓒作郡吏的时候,郡守犯了事被发配到日南郡,那是非常偏远的南方交州的最南端,可以是九死一生。

    公孙瓒先是护送郡守到洛阳,在北邙山上祭拜先人,而后决定陪同郡守一起到日南郡。结果半道上郡守被赦免,公孙瓒不用去日南郡了,却拥有了名声。

    牵招的老师乐隐,是车骑将军何苗的长史。何苗就是何进的弟弟,和何进一起在洛阳。

    中平六年,汉灵帝去世,何进与宦官火并导致洛阳大乱,何苗和乐隐都死于这场动乱郑

    牵招与乐隐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收敛乐隐的尸骨,打算送回老家安葬,在路上遇到强盗,其他学生都逃跑,唯独牵招保护老师棺木,向强盗乞求。\\\"贼义之,乃释而去\\\",乐隐棺木没有遭到破坏,牵招也因此扬名。

    在道德上得名通过某个特殊事件可以达到,而在文化上得名则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钻研经典,修行自身。

    比如着名的隐士管宁,只研究文化礼教的内容,只接见学者,当然也维持较高的道德标准;江东名臣阚泽,穷苦人家出身,没钱买书买纸笔,但是替人家抄书为业,也是\\\"究览群籍,兼通历数\\\",因此而显名,被孙权起用。

    总得来,想拥有名望,就像在国外想成为英雄一样,要么你是超饶后代,要么像蝙蝠侠那么有钱,要么像蜘蛛侠一样变异。至于靠自己努力的鹰眼,在前三个眼中基本都是被吊打的角色了。

    当许邵三人听到孙坚想让他们去会稽郡当老师时,他们都屈服了,毕竟谁也不想身败名裂,成为过街老鼠。

    而且孙坚也释放了善意,待遇十分丰厚,他们只是好奇这办法到底是谁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