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9章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老大
    这次公孙瓒算是被袁绍打得家都不敢出了,麴义、鲜于辅以及乌桓峭王三路大军,和公孙瓒在鲍丘河展开大战,公孙瓒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公孙瓒没办法,只能退守到自己的大本营易京。

    幽州下边几个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全部将公孙瓒所任命的官员杀掉,而投靠了鲜于辅、刘和。

    如果看幽州地图的话,幽州最东边的几个郡早就被公孙度占去,如今剩下的几个郡,只有刘备的老家涿郡还属于公孙瓒,幽州的大部此时已全部被袁绍势力占据。而公孙瓒也彻底被袁绍势力包围。

    起公孙瓒,真的是前期牛逼,后期拉垮。用自己生命演绎老大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的。

    想当初他还是一名将领时,凭三千骑兵平叛乱、打外族,直把乌桓打得不敢抬头,随后在渤海以两万步骑大破三十万黄巾军。

    刘虞讨伐他的时候,他守着蓟城旁边的一个城,带着几百人,硬生生把刘虞十万饶大军打败了。

    这样的人物带兵打仗一流,且勇武非常,人称“白马将军”,还成立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白马义从”。

    最后还把刘虞杀掉,成功当上了幽州的老大,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这货一当上老大就开始拉垮了,首先是面对袁绍等人联合的围攻输了之后竟然退守易京。

    易京的位置,如果按东汉十三州区域算的话,还属于袁绍的冀州,不过属于冀州的最北边,幽州的最南边。

    易京向南向北都是一片大平原,完全无险可守。这么一个地方,一旦被包围,就是四面受敌,连跑的机会都没樱

    之所以来这里,不过是因为一首民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

    这让人都无语了。假如你是一个底层士兵,信这话还情有可原,可作为一名老大,信这话就过分了。

    毕竟这地方压根无险可守,而且当老大,向来都是信对自己有利的,对自己无利的一概不信,而且还会主动造谣,搞一些有利的谣言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像刘邦斩白蛇起义,孙权、孙策在吴夫人怀他们时,发一些异梦之类的事,不过都是为了神话自己,为自己想干的事合法化。

    但公孙瓒明显就是没有一点战略眼光,后面的事就更狗血了,他看打不过袁绍,就准备死守到底。

    “围堑十重,於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

    公孙瓒这样筑城屯粮的举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准备。可但其他的举动,就显得有点受惊过度了。

    公孙瓒“斥去左右”,超过七八岁以上的男子就不能够进入易城,所有自己城内的事都由自己的姬妾们来做。

    和自己部下们所有来往的书信,都由绳子吊上去。并且他专门训练自己姬妾们的嗓门,让她们靠大嗓门来为自己传达命令。

    此时的公孙瓒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躲在了自己为自己修筑的易城里了。那些跟着公孙瓒一路打拼过来的部下、将领们会怎么想?一的连自己的老大都见不着,更别被信任了,于是一个个都先后离公孙瓒而去。

    当然也有人还是不甘心,跑去问公孙瓒为什么要这样?

    公孙瓒是这样解释的:“我以前在塞外驱逐叛乱的胡人,在孟津扫荡黄巾;那时,我觉得只要自己稍微再那么一努力、一使劲,下就可以平定了。

    可是到如今,兵祸灾乱越来越多,才发现这不是我能够解决的,还不如罢兵修田、救饥荒年。兵法上百楼不攻。我如今‘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下之变。”

    看看公孙瓒的辞,是不是发现和某个人异常一致?

    那个人就是董卓。在他们俩的脑子里,有这么一个最简单的想法,那就是趁着乱世,我好好弄一把,弄成了那自然是好。

    如果不成,我就退回来,弄一个安安稳稳的窝,屯集足够的粮食,滋滋润润的过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不过董卓没有等到他退守郿坞那一就被吕布杀了。这时的公孙瓒不正好就是退守郿坞的董卓吗?可是你公孙瓒真以为自己守得住自己这个的地吗?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这样简单的道理,公孙瓒居然都不懂?袁绍会容忍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让之前的主人修一座城,滋滋润润的过日子?

    而且他这种杀老大上位的,哪有金盆洗手不干就不干的,他哪有退路可言?

    这样的农意识,这样的没格局的做法,注定了他最后自焚而死。

    当然,这些已经是几年后的事了,现在的他还在死守着易京,还想着以后过滋润的日子。

    而这时赵云他们刚派人与袁绍沟通,表示愿意用钱买俘虏和招收流民。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次竟然吃闭门羹了,却有了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