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2章 黑山军的由来
    “弯弯你都不知道在哪?丢脸啊。”常威只能让来福翻译道:“在东冶县南面的一个岛。”

    “一百多万人都安置在那岛上吗?是不是应该分点来会稽这边比较好,我们这里还是缺人啊,之前虽然从徐州搞来了不少百姓,但毕竟要同时搞那么多东西,现在的工程进度还是太慢了。”

    常威想都没想就点头了,心道:“反正这些对自己都没什么影响,自己的纺织厂现在都不缺人了,现在唯独缺原材料,之前收的那点蚕丝和苎麻压根撑不了多久,看来还是得再想办法啊。”

    孙坚听后也不再多问了,问多了只会被它鄙视。自己拿到办法,执行就对了,毕竟这狗子从来没错过,随后直接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几后,收到消息的赵云便派人黑山军的使者,把孙坚的条件给提了出来,第一就是要张燕他们接受改编,其实就是卸了他们的兵权。

    第二则是想让张燕他们出一千万钱,没钱可以拿货物来抵,到底就是这个铁公鸡想一毛不拔。

    而收到消息的张燕的把所有头领都聚集起来开会。

    其实黑山又称墨山,是太行山南赌一个地名。受到黄巾起义的影响,这里也爆发了大规模起义,有数十部之多,比较被人们熟知的有黑山、白波等部。

    他们之中人数多的有两三万人,人数少的也有六七千人,因黑山军是其中较大的一支,故统称为黑山军。

    黑山军最早的领袖是博陵人张牛角,他自号将兵从事,在并、冀两州的交界处与官军交战。

    另外还有一支义军,领导人是常山真定人张燕,他本为褚姓,是赵云的老乡,在黄巾起义爆发后聚合当地的少年,辗转进攻于山泽之间,后来又回到真定县。

    两股义军后来合并,张燕主动推张牛角为帅,共同进攻瘿陶。但是张牛角不幸中箭身亡,临终前嘱托属下要拥立张燕继为黑山军首领,于是张燕就担任了这支义军的领袖,并且由褚姓改姓张氏。

    张燕本人性情剽悍,行动迅捷,因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所以军中都称他为“飞燕”。

    黑山军趁着朝廷中枢混乱、无力克难的时机,逐渐扩张自己的兵力和统治范围,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郡国的山谷皆被黑山军控制,另有别部孙轻、王当等人率众投奔张燕,因此张燕实力大增,号称有百万之众。

    在黑山军初起之时,汉灵帝见黑山军无法轻易征讨,就任命黑山军中的杨凤为黑山校尉,并举孝廉计吏;又任命张燕为平南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

    汉灵帝本以为给他们一个合法身份就会使他们老实,但黑山军有了合法身份后发展反而更快,这大大有违东汉政府的初衷,东汉政府想要招抚黑山军的想法没能实现。

    此后数年,黑山军一直活跃在并州、冀州和司隶校尉部三地之间,他们利用当地多山的地形,行动飘忽不定,使得周边的各州郡长官很难奈何他们。

    张燕后来渐寇河内,兵锋一度逼近京师洛阳,于是朝廷任命右车骑将军朱俊为河内太守,率领家兵击退张燕的黑山军。

    袁绍和公孙瓒争夺冀州的时候,公孙瓒因为此前大破黄巾,威震河北,张燕便心向公孙瓒,曾经派将领杜长协助公孙瓒,虽然被袁绍击败,但还是给袁绍带来了很大麻烦。

    初平四年三月,袁绍在薄洛津大会宾客,魏郡士兵突然造反,并联合黑山军于毒部攻陷邺城,杀掉太守栗成。黑山军十余部共数万人在邺城会合。袁绍的部下中不少饶家属都在邺城,听到这个消息后五脏俱焚,有些人甚至起身哭泣,唯有袁绍神情自若,与平常表现无二。

    只因黑山军中出现一个叫陶升的叛徒,他自号平汉将军,率领所部从西城进入邺城,关闭府门,备好车马,亲自将袁绍和其他官员的家属护送到了斥丘。袁绍感念陶升护送家属的恩德,提升其为建义中郎将。

    由于黑山军屡次阻挠,六月,袁绍大发兵马,进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伐于毒。袁绍率兵围攻五日,击斩于毒及其下属万余人。

    袁绍进而引兵北行,先攻破左髭丈八所部,将其斩首,又陆续攻破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复斩数万级,每到一地都鸡犬不留。

    后来,袁绍与黑山军主力在常山展开决战,张燕一部是黑山军中的精锐,有数万精兵、数千精骑,战斗力与正规军基本无异,双方大战十余日,因死伤惨重各自退兵。

    由于这次公孙瓒兵败退守易京,作为黑山军头领的张燕也看出公孙瓒这是困兽犹斗,因此不得不另谋出路,不然迟早被袁绍所灭。这才有了投靠孙坚的想法。

    待众首领齐聚,张燕便把孙坚的条件了出来。

    一下子便有人站了出来道:“我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