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8章 你可以再狗一点吗?
    其实常威也只是打算重铸五铢钱,毕竟五铢钱能在历史上存在那么久,怎么能废就废,瞎搞什么新钱出来,只会扰乱交易市场,因为现在很多东西都已经有相应的定价了,铜钱一改,到时怎么定价?

    加上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足足有七百多年,这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

    在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磕假钱。

    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两很多。

    吕后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张币制改革,并且亲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防止剪边,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串生。

    到了汉武帝时期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越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

    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

    王莽篡汉以后,改国号为新朝,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三十余种,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泛滥,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

    由于王莽禁汉,导致大量的汉五铢被集中销毁,王莽下令,凡使用五铢或收藏五铢的,重则极刑轻则鞭刑,一度盛行的五铢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直到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又重新推行使用五铢钱。但到了东汉末年,又开始出现币制混乱。

    首先是董卓铸钱,他进入洛阳之后独断专行,自封为太师。为了搜刮民财,毁了秦始皇所铸十二金人,铸成钱。

    这种钱直径只有1.2-1.5厘米,重0.5-1克左右,而且既无内廓又无外廓,“五铢”二字模糊不清,很难辨认,世人讽刺为“无文钱”,董卓这种无文钱,钱体轻,制造粗劣。

    这种钱的流通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很快就出现了“谷石数万(枚)”的情形。用一担钱去换一石谷,贫苦百姓哪能吃得起?

    当时民怨沸腾,饥民蜂起,汉五铢制度被董卓彻底破坏了,直到曹丕篡汉,很多交易都不得不以物易物,这极大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就是民间出现磨边五铢和剪凿五铢磨边五铢,亦称“磨边钱”,即磨去外廓、边缘之钱。磨边和剪凿的目的在于取铜,用来作为铸造新钱的原料。

    到底就是奸商权贵想一个钱当两个钱用,谋取私利。

    由于当时政局动荡、国家不稳,也没办法管那么多,就像解放时期,金圆券滥发一样,一捆钱都买不了一只坤。

    之前常威已经让来福去找工匠研究水力冲压机,一旦成功,铸币成本将会大大降低,而且冲压出来钱币的质地紧密,表面光滑,铭文清晰,其他人想仿造也难,自己只需要稍微减少一点铜的含量,就不至于亏本。

    而且常威的主要目的是推广纸币,有了之前制作彩票的经验,纸币制作与防伪也没那么难。

    孙坚见常威不为所动,只能祭大招了,威胁道:“常威,你不给我们加入,那就别怪我们要对铸币收税了。铸币可是暴利行业哦。”

    “你这混蛋能要点脸吗?我又没打算通过铸币赚钱,只是打算重铸五铢钱罢了。不过以后推行新币也要用上他,还是让他加入算了。”常威心中鄙夷道。

    听完常威的心声,孙坚一愣,心道:“什么?这狗只是重铸五铢钱?这有搞头吗?难道是偷工减料?”

    随即问道:“常威你想铸什么钱?”

    待看到来福帮它翻译出来的“五铢钱”。后,孙坚问道:“这个重铸五铢钱能赚大钱吗?”

    常威摇了摇头。心中腹诽道:“重铸五铢钱不过是为了用良币驱逐劣币,哪里能赚什么大钱?”

    孙坚听完,沉思片刻后道:“既然如此,我还是不加入了,我决定对你们收税更好。”

    常威听后,对着孙坚就是一顿国粹输出,心中骂道:“你可以更狗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