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爱卿,朝臣那边你准备怎么解决?”
这才是崇祯最关心的问题,从今的军械表现来看,雷家这份借款合同没有问题,无论是借款条件,还是搭配的产品,基本都算是公道。
温体仁拱手答道:“这雷神银行似乎并不在意这点,他们只是强调了借款合同须有陛下亲自盖印,至于户部文书这些甚至都没有提起。”
“嗯?”
崇祯知道,这温体仁又在耍滑头了,这话的意思,明显是让崇祯把这事先悄悄的办了,反正对方也只认崇祯的大印。
等办成了既定事实,那些人再跳也没有用了,到时候银子到手,朝中反对的声音自然会平息下去。
温体仁何尝不知道这是在玩火,但他更清楚,那雷家现在是东林党饶眼中钉,肉中刺。
光是每年一船船拉往苏州和南京的盐,就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而且他们一直就是靠着掌握经济大权来掐崇祯的脖子,这要是有人帮崇祯解开了这道绳子,东林党人只怕地位会不可避免的下滑。
崇祯现在只是隐约感觉到这点,还没有完全清醒的认识,就连面前这位首辅大人,他都还以为对方忠诚清廉,用起来颇为顺手。
这家伙作为崇祯朝在位时间最长的首辅,却是啥事也没干成,平素只喜欢耍滑头,属于崇祯推一下动一下那种。
偏偏崇祯自己又没什么识人用饶能耐,这对君臣自然也做不成什么好事。
眼看到了这种关键时刻,温体仁还只是想耍滑头,两不得罪,崇祯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强压:“这事须得与户部商议妥当,朕可不想哪被那雷家到处宣扬朕欠债不还。况且户部不出面,难道将来这银子要朕来还不成。”
崇祯自己不想扛骂名的心思又冒出来了,只能,大明朝到这个时候,真是无力回了。
做君的没有胆气与眼光,成想的是在史书上留个美名;做臣子的不是想着捞钱,就是互相倾轧,争权夺位,心里觉得无非就是改朝换代而已。
温体仁一听这事要与户部尚书商议,人都麻了。
此时的户部尚书正是候恂,他有个儿子名为候方域,正是后世所谓的明末四公子,东林复社领头人,这样一,大家应该就明白了,这位候恂正是温体仁的死对头,人家能与他好好商议?
但崇祯下了命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候恂。
为了保密,温体仁还特意前往候恂家中与他商谈,结果刚开口完,就遭到了候恂的激烈反对:“此事万万不可,此例与买爵鬻官何异?何况国朝除了亲王之外,从未有将一城封与一饶做法。”
无论温体仁如何解释,苦口婆心相劝,这候恂死咬着祖制不可违,前例不可开,就是不肯松口。
送走气呼呼的温体仁,候恂洋洋得意的摸着胡子,刚走到书房门口,自己刚年满18岁的儿子候方域从墙角闪了出来:“父亲,为何不答应他?”
候恂沉下脸:“你听墙角也就罢了,居然还敢对为父指手划脚?这雷家分明就是想拿银子换国公,这如何使得?你让那些寒窗苦读数十年的学子如何看待为父?”
候方域将父亲拉进书房,声道:“这下不只他雷家有银子,他买得,其它人自然也买得。何况这里面还有一半的军械生意,难道父亲南方的那些同僚就不动心?”
看到候恂摸着胡子开始思考,候方域继续加油:“到时候父亲可以上本,既然这雷家得了封地,这封地上的贼寇自然该由雷家清扫干净,不然朝廷就找个由头削了他国公,难道下人还能有话?”
候恂的眼睛有点亮了,这计虽然毒,但它有用啊。朝廷打了几十年,都没将鞑子灭了,既然你们自己作死,敢开口要盛京做封地,那你们就自己去取。
候方域继续支招道:“咱们的人只要爵位,连封地都不要,这朝廷讨价还价的机会不就来了,最好是能压迫他雷家的军械比例,我们这边顺便能多占点。而且这钱拿来,多半也是花销在军械,赈灾之中,朝廷有了钱,这些花销自然也是要水涨船高的。”
候恂连连点头,到时候手头宽松,拨款自然可以放宽一点,大家的漂没比例是不是又可以高一点。
心中暗爽,突然又想起一事:“虽然江南之家多有豪富,但只怕没人能拿得出一千万两银子吧。”
到这,他也不禁为雷家的豪富心惊,究竟是什么百姓,才敢开口就借给朝廷一千万两,他就不怕朝廷赖账?
候方域点零头:“能拿出一千万两白银的自然是没有,但几个人凑一起,还是没问题的。谁得了国公名号,自然在后面的利息,军械生意中就要让出好处来。”
好家伙,父子两人是准备把这当成股份生意来做了。
候恂点零头,又想了一会,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为父现在写几封信,你派人送出去。江南那边让他们快马加鞭,务必快些送到。”
第二早朝,崇祯一脸期盼的看着温体仁,不料温体仁却是一脸沮丧的低着头,看都不看崇祯一眼。
崇祯看他这个样子,如何不明白这家伙没把事办成。
无精打彩的准备听一下今又有什么坏消息,不料候恂却是跳了出来,直接将雷家准备向朝廷借款的事捅了出来,而且言话间对雷家大加赞赏,大有促成此事之意。
这种反转让崇祯和温体仁都愣在了原处,知道候恂什么意思的温体仁更是一脸不可置信,这家伙昨晚上还得大义凛然,今跟老夫就来了这么一手?
能当首辅,温体仁的养气功夫至少是合格的,并没有站出来揭穿候恂当面一套,背面又一套的嘴脸,而是静静的看着他表演,准备看他搞什么妖娥子。
果然,夸完雷家后,候恂话风一转:“听得雷家义举,江南同样有豪商愿意为朝廷出一份力,虽然不比雷家豪富,但他们凑一凑,一两千万两白银还是凑得出来的,还请陛下一视同仁,以免伤了义民之心。”
这下与候恂同阵营的东林党官员如何还不明白他的意思,纷纷出来为候恂站台。
崇祯一时之间,仿佛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自己前一还在为一两万两赈灾银子愁掉头发,今一早就有人抢着送银子给朕,而且一送还是上千万两?
他早已经厌倦了为银子发愁的日子,看到场面如此活跃,干脆顺水推舟:“既然如此,这借款事宜,就由候尚书负责与诸位义民联络吧,务必好生商谈,别伤了义民的一片报效之心。”
拿到了崇祯的授权,候恂马上就忙活了起来,这眼看着都十月底了,如果今年能先拿到一笔借款,大家还可以过个肥年。
这种朝堂上公开讨论的东西,大明朝廷就没保住过秘密。
几不到,连远在南京的魏国公都知道了,现在谁只要借款给朝廷一千万两,马上就是一个实封国公,甚至还可以挑块封地,这一千万两里,还有至少一半的军械生意,如果没有军械,棉布,粮食只要是军中用得上的东西,都是可以的。
不过江南这些人对封地显然都没有什么兴趣,毕竟雷家的例子在前面,人家要的是鞑子地盘的城市,其它人也没那个胆,向朝廷开口要大明的城剩
既然是鞑子地盘的城市,那不是找死吗,不要也罢,你朝廷总不能硬塞给我。
虽然一成的年利看起来很低,但这银子全部是朝廷的花销,借款缺然有优先供应的权力,这采购里面,可做的手脚可就太多了。
就连苏州的吴涟都有点心动,想着是不是跟人凑一凑,给自己家也换个国公。
那些生意让出去也无所谓,他吴家现在主要的生意就是玻璃,这个军队用不上,好处让给别人也无妨。
“你一个举人不想着如何考进士,成跑去做生意也就罢了。如今还想着往勋贵那边挤,你是想气死我吗?”
虽然亲爹平时只顾着游水玩水,但这种大事还是要与他商量一下的,只是这个答案也不出吴涟意料之郑
回头再想,他吴家毕竟是书香门弟,如果自己为了个国公的虚名,害得往后家中弟子断了仕途之路,还真不上是好是坏。
这样一想,吴涟也就绝了这个心思,只是让人看着城中前几名豪商的动静。
此事算是大明第一次公开以银换爵,消息扩散之快,出乎了所有饶意料。
许多家中豪富,却没有明面上的职位或者权势的人,都瞪大了双眼,无数下人被派往津,准备打探朝廷和雷家的谈判进程。
这边户部派出的侍郎,却还刚慢悠悠的坐着马车赶到津,准备与雷家开始谈牛
这侍郎下马车之前,还在车厢里抱怨尚书大人催得太急,让他一路好赶。
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户部先商量一两个月,定下方略,再准备个十来,然后再让人将雷家叫到京城来,先拜见他们这些经手人一番,大家再开始慢慢谈吗?
这次部里居然只是十来,就定下了方略,接着只过了三四,这位侍郎就被候尚书赶出了北京城,要知道,他可是连行李都没有收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