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三章 假如我是郑国人呢
    秦朗也十分固执:“这次婚礼一定要去郑国办的,为此我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

    魏武摇头道:“别多长时间,就算你筹备了一辈子也不行,我大魏公主岂能去郑国举办婚礼?”

    秦朗问道:“假如我是郑国人呢?”

    魏武脸色一下阴沉下来,他不知道秦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真的打比方还是另有缘由。

    十国纷争期间,又是同文同种,连话的乡音都没多大区别,改变自己国籍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常见了。

    不派出去的间谍难以分辨,就是南阳郡原本的居民十二年前大批死去,活下来那些人干脆就离开了南阳,去了郑国边城,成为了郑国人。

    这种改换门庭的事情实在是太过于常见了,唐国的将军去汉国升官,齐国的大臣又挖楚国的墙角。

    许多人今还是这个国家的大臣,一次出使之后可能就变成了对方国家的大臣。

    而做为君主来,对于这种情况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

    如果用刺杀来惩罚背叛者,首先就绝了自己招揽人才的路。

    毕竟下这么大,不可能所有人才都出自魏国,其他国家的人才来投你收还是不收?收了就等于是默认了人才在各国之间流动的正义性。

    如果今刚刚来投的大臣遭遇了刺杀,会不会追究?

    必须追究,否则以后别的人才再不敢来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各国都默许的潜规则,人才的流动是不允许阻止的,谁能吸引住人才,谁更舍得给高官厚禄,就证明谁做得好。

    相反,一个人才选择了离开,那必然是因为感觉不够满意。

    魏武脸色铁青,因为他意识到秦朗可能已经背叛魏国了。

    其实他在武陵发现秦朗这个人才,也几乎就在那段时间里几次跟秦朗提亲,正是想要靠这种姻亲的关系拢络住人才。

    如果成了一家人,就不用过于担心背叛的问题。

    后来秦朗去了南阳,仅仅一年时间的治理成果就让魏武感到非常意外,这才毫不犹豫地为秦朗和霓裳准备了婚礼。

    但是当郑容乘坐飞艇来到皇宫之后,秦朗当场提出了要改在郑国举办婚礼,魏武觉得自己已经受到了背叛。

    更何况,秦朗还一本正经的问了“假如我是郑国人”这句话,岂不是明有这种可能存在?

    一种不清的情绪在魏武的心里酝酿和翻腾,要伤心吧,其实没啥好伤心的。因为魏国对秦朗算不上好。

    最初秦朗只是一个县令,磨勘评为上上,结果呢?升迁到了南阳,一个充满了死亡的荒芜之地。

    但秦朗并没有懈怠,也没有逃跑,更没有直接走人,而是留在了南阳,重建了南阳。

    现在的南阳户籍已经是普通人想求都不可得的东西了,这样的官员魏武也仅仅是嫁女而已,况且还没嫁呢。

    人人都背叛的滋味不好受,那是因为你付出了,但是对于魏武来,还真谈不上付出,可以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付出。

    所以这种情绪很难是愤怒,可要是被抛弃呢?也不准确。

    至少秦朗现在没有任何一句话表明他将离开魏国,从他新年的郡情咨文上来看,南阳还会长期建设下去,不像是打算要放弃的样子。

    魏武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心里这种繁杂的情绪,先是竖眉瞪眼,然后握紧的拳头又慢慢松开,紧抿着的嘴唇几次翕动,最终也没有什么,化为一声叹息。

    秦朗不知道魏武内心的想法,他继续争取着:“假如我是齐国人呢?秦国人?楚国人?难道不能在自己的家乡举办一场婚礼?”

    魏武皱起眉头看着秦朗,心想莫非他真的是郑国人?

    那年磨勘时,魏武曾经调阅过吏部的档案,记录着的秦朗就是武陵人。

    当然也有可能在进入吏部档案之前,秦朗的确属于“郑国移民”也不定,如果这样的话,可以解释为什么秦朗一定要坚持去郑国举办婚礼。

    他的眼神在秦朗和郑容两人身上来回扫视,判断着郑容和秦朗的关系。

    如果秦朗之前的确属于“郑国移民”,那么当他在南阳做出了成绩之后,郑容找上门去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那艘飞艇,在魏武的眼中,跟大炮一样,被他归类为秘学。

    在秦朗造出大炮之前,下十国的格局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如果不出意外,还将持续几百年,但是大炮的出现将会带来格局的变化。

    拿到大炮工艺之后,魏武挑选了技术最好的铁匠,用了最严密的手段,找了最隐蔽的山谷,开始制造这种东西。

    大炮的炮身尺寸、重量,包括炮筒里面那条有着严格长度规定的膛线,都非常精密,甚至连钢要炼到一种什么程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炮弹,产生震耳欲聋的轰鸣并把那么大一块铁头推飞出去,被称为“推料”的东西要求得更为严格,比例一丁点都不能差。

    从前没有人把这些东西尝试着混在一起产生某种效果,但是秦朗居然就能搞出来如此精密的武器,魏武猜测他是有师承的。

    因为这些东西都太复杂了,错一星半点都会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如果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在试验“推料”的成份,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可能也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摸索出来。

    但是秦朗并没有,他在武陵期间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怡红院,茶楼听曲,反正不是吃吃喝喝,就是吃吃喝喝。

    但就是这样,他到了南阳一年后就搞出了大炮,如果没有师承,魏武是不相信的。

    因为大炮这一套体系太精密了不是一个人胡乱尝试就能试出来的,况且秦朗在南阳不足一年的时间就制造出来了,连废弃品都没有,直接成品,没有师承,谁能相信?

    不仅大炮是这样,郑国的飞艇同样如此,之前从未听过哪个国家能制造哪怕巴掌大的东西飞上空而不落。

    现在这飞艇突然就在郑国出现,像秦朗的大炮一样突然,魏武同样不相信是工匠研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