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隆庆腹诽,但他老爹的话也让他无言以对。
的确,若以大魏九州之地保武陵,自然武陵可以抛开一切不管,一心只做商业。
但如果魏国九州全都实行武陵的模式,只怕行不通,就算隆庆再喜欢商业,也不能不承认,治理下并不是治理一县的放大版。
同样的道理,如果真的用大炮打下了全下,十国全部收入囊中,固然可以成就前无古饶无上霸业,史书上也不得不记上一笔,下一统自魏始。
但是真到了那个时候,靠着隆庆在武陵治理的经验,并不能放诸四海而皆准,也不能以此方式去治理全下。
魏武的问题,让隆庆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点太过于自信了,盲目陷入到赚钱得利的模式之中不能自拔。
魏武看到隆庆在那里默然不语,知道自己的一番话总算是有零效果,至少隆庆会认真去想过去的做法到底行不校
“武陵,商业之地也,以一地奇货,换取九州商旅流动,固然是可行的办法。”
“但若大魏交给你,九州之地均如此治理,大魏必亡!”
魏武斩钉截铁地道:“休要以为朕是在危言耸听,有千余门大炮又如何?有飞之艇又如何?有的时候,夺其城不用一兵一卒,所谓上兵伐谋是也。”
“你的商业奇谋在国战中只能用于奇,不能用于正。”
隆庆有点不服,反问道:“为何不能用于正?”
魏武问道:“你刚刚从殿外进来时,朕曾问你今年的麦可曾种下,你是如何回答?”
隆庆道:“今年武陵所有的耕地都种了棉花,故而未种麦子。”
不过他随即补充道:“但是父皇,儿臣之所以敢这么做的原因,是武陵的粮食足够纳税和食用了,而且兵部需求棉花的量极大,所以儿臣才决定不种麦子。”
魏武点头道:“正是如此,这就是商业之道的关窍所在。”
“商之一物,只为逐利!”
他看了看隆庆的表情,接着道:“比如武陵,明知棉花为获利之关键所在,岂能不种?加上粮食有保证,不用担心其他方面的问题,自然要全面种植棉花。”
“可是治理一国岂能各州全都如此?想来必有一州专门产粮,一州专门种棉,以求获利最丰,朕得可对?”
隆庆点点头,同意他老爹的法。
如果让他用商业的模式治理九州,的确会像魏武刚刚的那样,各州分工不同,以求获利。
魏武继续道:“可是这样一来,若敌人专攻产粮之州,或者破坏种子,或者施以水火,一旦有失,则全国必陷入灾荒,整个大魏没有退让与缓和的余地,一旦得手便是满盘皆输。”
“另外,你治商之地固然富庶,百姓生活无忧,但那产粮之地,为供养全国,只能保粮价平稳,所谓谷贱伤农,这久而久之,产粮之地百姓生活困苦,与治商之地形成鲜明对比。”
“若有心人加以挑拨,则举州降敌,你可曾考虑过?”
隆庆真的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只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以为,九州各司其职,也能使下安定,没想到反而会形成更大的隐患。
“父皇,那若是以足够的金银补贴产粮之州,使其百姓衣食无忧,又会如何呢?”
魏武叹道:“那治商之地的百姓,则会嘲笑种粮之地的百姓。谓其不中用,或谓累赘,或谓受治商之地供养,使百姓离心。”
隆庆仔细一想,的确是这么个道理,这些百姓是不会站在统治者的高度去想这些事情的,而且有些施政方略,各州必然不同,百姓又怎会知道那么多。
他细细想了一回,大受打击,原本以为自己在商业上有些赋,可以尽情施展,即使以商治国,又有何不可。
但被魏武一通话点醒,才知道自己想的实在是太短浅了。
“父皇,若是治商之策不能为正,只能为奇,那么如何才能正奇相辅呢?”
魏武坐回到桌案后面,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脸上的皱纹又深刻了一些。
“若朕知道如何正奇相辅,也不至于二十余年大魏仍未进入盛世了。”
隆庆听他老爹这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才好。
灯花噼啪,父子俩沉默相对,都没有话。
隆庆想的是,那些给他讲课的老师,都是名宿大儒,应该对治国之策有所了解。可是如果自己去学习那一套,跟老爹又有什么区别?
终究这九州之地,百姓过得困苦是实实在在的,而老爹的勤勤恳恳,也是半点不虚的。
为什么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却换不来大魏的崛起呢?
魏武想的是,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隆庆太子的问题,自己在治国理政上也有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臣子那里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答,但是依策治理后,效果仍然是没什么大的差别,以至于二十余年过去,大魏没什么起色。
以前他也常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想要找出破局的方法,但是苦于没有机会,也没有人选。
但是现在魏武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希望,那就是现任南阳郡守秦朗。
这个年轻人有丰富的治政经验,不但有奇,而且有正。
单看他在南阳这一年多来的作为,就可以判定他是有着一整套治国之策的,并不是瞎胡。
南阳能从一片荒芜迅速发展起来,且不靠朝廷一文资助,硬生生超越多年的州府,成为魏国最有口碑的城市,绝对不仅仅是靠经商。
魏武有心把秦朗从南阳调到京城来任职,但是时间还是太短了,刚刚从武陵升迁到南阳才一年多,再次升迁太过迅速。
这样快速升迁的话,既不利于秦朗本人,也不利于朝廷。
魏武有心把隆庆再派到秦朗身边,但是由于上一次在武陵的经历,让他有些犹豫不决。
最终他还是决定让秦朗来担任隆庆的老师,如果不是他身为皇帝事务繁忙,他自己也想去跟秦朗学一学。
但是这一次不能再任由隆庆胡闹,培养太子这个任务,要明确的交给秦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