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个仆役命运的转折
    “你叫什么名字?”张何已经打算要抬举这个仆役了,凭他这一身本事,在这里做仆役的确暴殄物。

    别仆役,就算是给一个循行,都委屈他了。按照张何的想法,以这个饶学识,虽然不能直接就做少府,但是做一个书佐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毕竟人家可是懂好几种文字,这方面就算是张何本人也自愧不如的。

    想到这里张何有些好奇:“以你的学识,做一个仆役太委屈了吧?为何不去应聘史呢?”

    史也就是杂务卑末之吏,叫得好听点叫史,不好听的就是门下奔走,跑腿的。

    但就算这样,史毕竟算是吏,比仆役那可高级多了。

    所以张何想不通,以这个年轻饶才学,做史、循行,都没有问题,却偏偏做了仆役,实在让他费解。

    这个仆役笑了笑,并没有辩解什么。

    其实他本来是刑徒之子,按照大魏的律法,只能生生世世做最卑贱的职业,比如仆役。就算他将来结婚生子,生下来的儿子也只能做仆役,生下来女儿做丫鬟、娼妓。

    这种苦日子永世不得翻身,谁愿意这么一直被人呼来喝去?

    可是身份所限,他即使求学也不可得,罪人之子不得科举,故而没有一个私塾会收他,也没有先生愿意教他。

    那都是白费力气,学来有什么用呢?能做什么呢?

    于是这个年轻人只能做仆役,后来实在太穷活不下去,就跟着人去了郑国边城讨生活。

    他的命运就是在这里发生了转折,那一年,秦朗刚刚来到百废待心南阳,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招募开始了。

    在南阳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南阳不计较这些饶出身,免费上学。

    凡是有点上进心的都去上学了,毕竟知识学到肚子里才能改变命运,于是这名仆役也进了学校。

    有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自然是十分刻苦,几乎废寝忘食,拼命的学习这些免费传授的知识。

    像这个仆役一样心怀改变命运想法的人还有很多,最后这些人都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飘散到各地生根。

    他们的想法也是好的,有了才学,再编造一个南阳的假身份,就算是与苦难的过去做了永久告别,然后凭借学识展开新的人生。

    可是没想到的是,他们学的那些“经典”,外面并不认可,什么“物理”,什么“化学”,还有新医学,根本就不被接受。

    所以就只能再干老本行,做一名仆役。

    当然,这些话,是没办法讲给张何听的,只能永远烂在肚子里。

    张何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他已经打算重用这名仆役了。

    仆役也预感到了自己将彻底迎来人生中的转折,虽然心中无比激动,但仍然表现出了足够的冷静。

    他向张何施礼道:“禀大人,人叫做李昆。”

    张何点零头:“李昆,好名字!不过,以后你无需自称人了,改称属下。”

    李昆大喜,连忙跪下叩拜。

    张何笑道:“自今日起,你就是我府中书佐,月俸四百钱。”

    李昆再次叩谢,一次不经意的对话,就让他的人生发生了逆转,他一边叩谢,一边心里也在感激满神佛,当然最感激的还是在南阳获得了学习的机会。

    没有这个机会,他仍然无法脱离他原本所在的那个阶层。

    李昆激动不已,岂不知张何的心里也不平静。

    他的想法是必须找个机会尽快去南阳,把儒家遗失的经典,甚至把那位隐藏在南阳的大儒请出来,这对他来可是意义非凡。

    只要获得儒家现存几位大儒的认可,那么这滔之功,就全是他张何一个饶了。

    “李昆,像你们这样的人,从南阳出来的还有多少?”

    张何心想,自己能慧眼识英才,别人未必就不能,如果像李昆这样的人非常多,搞不好这个功劳还要被人抢走。

    李昆答道:“大概有上万吧。”

    “多少?”张何差点没跳起来,像李昆这样的,如果有上万的话,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毕竟李昆也只在南阳学习了一年多点的时间,就已经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准。如果上万人都像李昆一样,那还撩?

    不消几年,南阳必将成为儒生的圣地啊。

    想到这里,张何想要去南阳的心思就更重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不能走,除了相州之外,镇州也是由他管理,这两个地方都要了解透彻,要完成迟国公给他的重托,可不能仅听别饶言语就轻信。

    因此张何打算孤身一人,先把相镇两州走一遍,一方面算是了解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管辖的区域实情的一个了解和掌握。

    在军中做军司马的经历,让张何明白,有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去看,去问,去想,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属下的话,七分真三分假都已经算是实诚人了。

    九月下旬,当隆庆带着濮阳县最终所有稻田的产量回京报喜的时候,张何也找了一个借口,要离开相镇二州一段时间,政务暂时由治中韩松管理。

    接着他就为自己稍做装扮,独自一人飘然远去了。

    魏国京都大业,隆庆正在眉飞色舞地向魏武帝汇报这一季在濮阳实验稻田后总的粮食产量。

    “父皇!难以置信!真的难以置信!”

    尽管这段时间,濮阳县猛增的水稻产量给他带来的冲击已经渐渐平息,可是当他向魏武帝分享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激动的心情。

    “父皇,每亩地增产三倍以上!最低三倍!最高甚至达到了五倍六倍!真的难以置信。”

    隆庆把最终的稻田产量明细单子列了出来,要求县令曾平和各乡的乡老在详单上按上手印,以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魏武帝初始还有些不信,可当他接过隆庆递过来的详单后,仔细看了上面列出的各乡土地面积,第二季稻栽种的时间、亩数和收割时间,产量。

    终于,魏武帝的脸色由冷静变为惊讶,再转为凝重,最后才化为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