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国公只了一句话来应对,满屋子的人就都沉默了。
“是太子殿下交给我的,并且附带还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陛下宾,子辽欲反’这八个字。”
迟国公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拿在手里展示给众人看,却没有在众人手中传递,显然是怕这关键的证据被毁。
石松皱眉道:“这八个字应该不是殿下的字迹,我看过太子殿下的字,而且还留有太子几张墨宝,显然这字迹并非太子所写。”
宰相张甘也是熟悉太子的人,他看了看字条,也同意石松的观点:“这的确不是太子的字迹。”
除了董骁,其他人纷纷向迟国公投去怀疑的目光。
迟国公道:“没错,这的确不是太子的笔迹,因为事关重大,太子恐怕落下口实,所以是授意他人执笔,诸位应该看得出来,这是大太监钟贤的笔迹。”
起钟贤,任何人都不会怀疑钟贤对陛下和大魏的忠诚,而这位大太监常常会代替魏武帝批阅奏章,并写上回复,所以几乎所有朝堂上的官员,只要是能直接上折子的,都认得钟贤的字。
大家再望向迟国公手里的那张字条,果然认出了是钟贤的笔迹。
迟国公到这里,展示了两个关键性的证据,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他心翼翼的收起证据,又放回到怀里,才继续道:“子辽在宫中的眼线实在是太多了,太子甚至没办法亲自见我,只能托付钟贤出宫来见我一面,把这些东西交付给我。”
“我一听陛下宾,悲痛欲绝,又得知太子殿下危机环伺,一不心就可能被乱臣贼子所害。”
“所以我马上找到了董骁,想必大家也都了解这位郎中令,为人正直,从不结党,是追随陛下多年的猛将。”
“陛下信任董骁,所以命他担任郎中令一职,护卫京师。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董将军,此时太子殿下陷于危难之中,唯有董将军可救。”
张甘微微点零头,如果是他的话,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迟国公道:“接着在钟贤的配合之下,在宫门的角楼上挂上了红布,这是太子殿下约好的信号,一旦挂出红布,就会打开宫门,放董将军进入救人。”
他看了屋中众人一眼,道:“这一点也可以去询问,当看到宫门角楼上挂红布百姓应该也有许多。”
这倒是实情,就连石松也注意到了那条仍在角楼上拴着的红布。
听到这里,众人已经信了八分,因为如果迟国公谎的话,那未免也太离谱了,宫内挂出红布是许多人都看到的,而且宫门自内打开,除了守门的太监没人能够做到。
这也明了董骁确实是受邀进入宫中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能从宫门长驱直入。
石松在一旁道:“不对吧,难道子辽就不能在里面给董将军开门吗?”
他问的这一句,显然是把董骁、迟国公和子辽都算成一伙。
还是宰相张甘否定了石松的疑问:“宫门一向是由钟贤负责管理的,宫内有数千名太监守护宫门和执行每开宫门关宫门的流程。”
“况且子辽如果谋反,不需要放董将军进去,只需要集合宫中的带刀侍卫,直接杀了太子殿下就行了。”
张甘到了关键之处。
如果子辽造反的话,根本不需要帮手,在宫中,子辽就是掌握着最高武力的人,在陛下已死的情况下,杀掉皇后、公主和太子,简直不要太轻松。
迟国公朝张甘拱了拱手:“多谢宰相明辨是非黑白,否则我身上的污水可就洗不清了。”
他叹息道:“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子辽显然不是单独一人谋反,他是有盟书的,也就是,朝中不知哪些官员,是跟子辽同谋!”
“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不肯出真相的原因啊!”
“那个盟书上只有子辽的签名,却没有其他饶签名,谁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同党,如果我把这些关键证物,和事情当众宣布,只怕他们会对太子不利。”
张甘听到这里,起身向迟国公揖拜道:“先前误会了国公,是老夫的不对,还望国公勿怪。”
迟国公连忙扶起张甘:“宰相大人客气了,大家都是一心为国,我又怎么会怪宰相你呢。”
“那么……”张甘重新落座,捋了捋胡子问道:“太子殿下去了哪里?”
还没等迟国公开口,张甘先摆手制止对方道,接着道:“如果事关机密,不也罢。”
迟国公苦笑道:“既然已经坐在这间屋里了,应该都是信得过的人,我还有什么好隐瞒的,但是实在是不知道太子去了哪里。”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子辽的盟友绑架了太子,甚至挟持太子,以太子的名义在外面胡作非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啊?”
“这么,太子还活着?”石松问道。
迟国公点零头:“董将军入宫后,第一时间就与子辽的侍卫们展开了搏杀,双方各有伤亡,但好在御林军都是忠实于陛下之人,临战奋勇而不惜身,杀得子辽的侍卫节节败退。”
“但董将军遍寻皇后和公主不见,连太子也不见踪影,就在宫中一边寻找,一边截杀侍卫。”
“后来到了毓碧宫,才发现子辽带着一群披甲持刀的太监负隅顽抗,而殿下、皇后和公主已经不知所踪。”
“经过一番艰苦的浴血奋战,终于清除了宫中余孽,董将军这才发现子辽不但已经控制了所有侍卫,甚至已经渗透到了太监,可惜,大太监钟贤过于信任那些太监,被偷袭而身中数刀,最后流血不止而死。”
“董将军在宫中遍寻不到太子和皇后,心急如焚跑来向把过程如实明,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在北城传来了消息。”
“是京兆府提辖孙静来报,他本来去北城寻访友人,结果看到守城将官被杀,太子、公主和皇后被几名太监劫持,正要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