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被这一套独特的理论惊呆了,这才是钓鱼高手啊,隐身于幕后,坐在干岸上,看着官吏和百姓人脑子打成狗脑子。可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到了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随时收回自己手中的权力。
怪不得南阳没有士族,因为士族掌握不了权力,也垄断不了知识,除了给南阳贡献金银之外,并不能撼动南阳的社会基础。
隆庆没想到,秦朗不仅仅是能制造各种新奇之物,更重要的是,做官也这么独到。
“秦朗……当官还能这么当吗?”
秦朗道:“你看我现在不是挺好吗?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可以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无论百姓弹劾执政官还是执政官治理百姓,对我都没有什么影响。”
“到目前为止,南阳仍然欣欣向荣,看不到有偏航的迹象。”
隆庆接触秦朗以来,无论是最早在武陵时的新奇商品,还是后来在濮阳提出的价值论,包括现在在南阳搞起的内阁,都让隆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到了秦朗这里,就会变得简单无比。
给他一片荒芜之地,不但能创造奇迹,还能守得住这个奇迹。
隆庆觉得,如果自己要复国的话,就一定少不了秦朗的支持,父皇的没错,秦朗真的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而现在霓裳已死,与秦朗的“一家人”之间的纽带已经断了,隆庆急需一个新的“纽带”把两个人再度紧密联结在一起。
除了家人之外,最为亲近的关系就是师徒了。
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隆庆和秦朗年纪相仿,如果拜了秦朗为师,就要执弟子礼,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
是否能舍出这个脸,对于隆庆是一个考验。
可是当隆庆想到猝死的父皇,被射死的妹妹,还有下落不明的母后,大魏江山已经被人无声无息的夺去了,堂堂太子失踪,竟然连个水花都没响起,这才是让隆庆寒心的地方。
想起平时那些大臣个个装得忠心耿耿,可是现在这个局面,竟然没有一个站出来的。
而且隆庆一想到,将来夺回大魏基业的时候,还是这帮人在朝堂上,就觉得心意难平。
所以不如拜秦朗为师,彻底把士族清除掉,不让大魏再在士族壮大的土壤。
想到这里,隆庆不再犹豫,郑重地对秦朗道:“秦朗,秦兄,我有一个想法,还望你不要推辞。”
秦朗道:“什么想法?”
隆庆从席前起身,走到一旁,向秦郎郑重的下拜叩首。
“啊?这……这是做什么?”秦朗连忙扶起隆庆,让他起来话。
毕竟隆庆身为太子,对自己行这么大的礼不太好。
可是隆庆执意要拜,秦朗根本拉不起来,只好避到一旁不受他的礼。
“太子殿下,有什么事情就尽管嘛,为什么行这么大的礼?”
隆庆执着的朝着秦朗磕头道:“从今起,我隆庆,愿拜秦朗为师,以弟子之礼侍奉左右,终生不移!”
“愿秦师教我,助我重新夺回大魏!”
“愿秦师教我,涤荡大魏的士族,给百姓更宽广的地!”
“我隆庆在此发誓,若有一句虚言,教我雷轰顶不得好死!”
秦朗愣在了原地:“殿下,就算你不拜我为师,我也会教你的。”
隆庆摇了摇头,他拜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从秦朗这里学到新的治国之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纽带”,能把两人重新连接在一起。
即使真的有一,霓裳的死讯传到秦朗的耳朵里,也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弃魏国而去。
所以这个师是一定要拜的,头是一定要磕的。
“若秦师不愿收隆庆为徒,我就长跪不起,直到秦师回心转意为止。”
秦朗怎么可能让大舅哥这么一直跪着,他不是不肯,只不过觉得有点怪怪的,隆庆口口声声要执弟子礼,那么跟霓裳这边该怎么办?难道霓裳又当师母又当妹妹,有点乱套了。
即使如此,秦朗也没有多想,并不知道霓裳已经死了,隆庆此举是在为以后做打算。
“殿下,实在是不需如此。”
“秦师,隆庆心意已决,请秦师收下弟子!”
着,隆庆就一个接一个的响头磕在地上。
秦朗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好吧好吧,我答应就是,唉,你又何需如此呢?”
隆庆听到秦朗答应下来,脸上才露出一丝笑意,这已经是很难得了,自从大业逃到南阳这段时间,他就没有笑过。
秦朗把隆庆扶起后道:“本来我不应该答应你要拜师的请求,但是既然你坚持要拜,我就收下。当然,我也会助你夺回魏国。”
“多谢秦师成全!”隆庆兴高采烈地道:“不过,弟子是有所顾虑,才没有决定立即夺回魏国。”
“其实就是刚才跟秦师谈到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是不会回去的。”
“另外弟子也是想要看看,到底是哪个反贼在暗中图谋造反,竟然瞒过了父皇的眼睛。”
其实此时的大业,朝廷中并不像外界所看到的那样风平浪静。
许多文臣武将在散朝之后,都会三五个聚在一起,暗中商量着什么。
原来自从魏武帝驾崩之后,原本老成持重的宰相被推举出来主持政务,这倒是大家比较认可的。
不过迟国公辅政,却有不少人反对,其中就数跟迟国公相差无几的博凌侯意见最大。
博凌侯十分年轻,才二十多岁,正是青春正茂的风华岁月。
在他看来,凭什么迟国公就可以辅政,而他博凌侯就不行?
既然要辅政的话,就该挑选出有资格辅政的人选,博凌侯相信自己绝对会胜出。
所以当宰相张甘宣布了辅政人选时,博凌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太子失踪,霓裳公主也失踪,连皇后都失踪,下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吗?”博凌侯在朝堂上公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并且,博凌侯对宰相也有微词:“张宰相,陛下只有隆庆太子这一个子嗣,如今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寻找失踪的太子,本侯不理解为什么不公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