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朝和夏国非常正式的一次谈牛宋朝主要有范子奇和李格非,旁边张孝纯和杨元奇是搭上来的。夏国则是李乾火和萧有见两个正副使。
谈判一开始除了表达双方有息兵的意愿,然后就陷入僵局。宋要求边境首先息兵三年,宋再恢复对夏国的税赐;夏则是认为先恢复税赐,两国边境罢兵。这几乎就是一个死循环,谁都不愿首先迈出第一步。
杨元奇懂了,他这么在这里还真就是耗着,两方压根就没有共同点,这不都是空手套白狼。
范子奇从庆州过来,更是对西夏有很深的戒备,环庆路对面的西夏军并没有收缩的迹象,这起码的共信都难以建立。
范子奇:“我从庆州回来,我也不讳言,环庆路一直在强化防御,你们过来和谈,后方又是集兵,难道是想来个城下之盟?!”
李乾火和萧有见都答不上这话,现在夏国其实有内乱的迹象,梁氏一派厉兵秣马,需要一场胜利。李乾顺这个皇帝却很想通过息兵,解除梁氏兵权,重新打理朝政。前方并不配合他们的和谈,甚至这次和谈也有辽国施压的原因,辽国不希望宋夏和谈,但对梁氏集团极其反感,他们更想李乾顺来掌握政权。梁氏也是顶不住各方压力没有拦阻李乾顺派出使节团,但这个使节团里没有梁氏集团的人这已经明他们根本不愿。
李格非也到:“所谓诚意不是谁先提起,而是大家正在做什么?!”
萧有见想了想道:“起码现在各地并未发起战事,在没有结果前,谁都不敢马放南山。”
范子奇摇头道:“夏国边境几州要是修整城防,这个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我朝看到的情况不是如此,骑兵正在边境线集结,随时都能南下。至于战事,没到秋收,想来你们也懒得来吧?!”
李乾火回道:“所以我们也是希望这里能有双方一定的和解,这样不会再有秋猎事情发生。”
李格非:“那诚意呢?西夏总可以把自己的禁卫军后撤吧。”
李乾火和萧有见对望一眼,这个要求不算过份,只是这事他们压根答应不下来,再没有建设性成果前,李乾顺集团也压不住梁氏集团。
在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在座的几个大宋官员都明白,事实上西夏并未取得共识,那这次过来更多李乾顺集团希望得到大宋的支持。关于西夏皇权和太后权之间的龌龊,这又不是什么隐秘事。
……
荐杨元奇复职定边禁军指挥使帖子是由范子奇递出去的,对比李格非,他更合适。他不仅是这个使团正使,也刚刚从知庆州回来,作为刚刚调走的官员,他荐一个武职加强环庆路定边的军力,无可厚非。
同时,范子奇和李格非也叙了张孝纯和杨元奇迎使团的功,认为这次他们两个是有效完成了朝廷差事,将西夏使团滞留在西北,方便了朝堂最后把和谈地点放在洛阳。关于西夏使团内部人员情况,范子奇和李格非均偏向于那个李南仙身份不简单,和谈之后第二西夏两个使节能回复很多前的问题,这明使节团还有一个拍板的人,几乎肯定就是这个女子。
……
杨元奇告假了没再参加和谈,潘金莲到了洛阳。
杨元奇从来就不觉得陈妙常会有事,那是一个穿越时间的遇见,陈妙常都早出世几十年难道不应该和他长长久久么?现在杨元奇很有做神棍的潜质。
潘金莲对于“留住陈妙常”很是垂涎,这相公情话全给别人听去了。潘金莲想再要一个,杨元奇却是怎么都不肯现在了,潘金莲咬牙切齿。
杨元奇道:“都有一个了,急什么呀,好歹等甜妞三四岁再呀。”
潘金莲非常不忿:“那她有儿子了,你好话全赖她那去了。”
杨元奇晕,这哪跟哪的。
潘金莲眼神眨巴,好像也不是,他就是宠她呢,这么远跑离太原到这,他也没多什么。
潘金莲:“杨家大少爷你想什么名了?”
杨元奇想到了“杨过”,这名字大气上档次啊,金庸大佬都是这么取名的,是不是得去抓个雕给他做宠物。
“杨过?”潘金莲纳闷,怎么这么怪的,不应该杨兴宋,杨兴家之类的么。
杨元奇道:“就这个!一切都会过去。”
潘金莲撇嘴,以后自己生儿子得和父亲商量去,别给这个相公整了。
……
杨元奇拉着潘金莲陪他逛洛阳,得累了这样晚间好忽悠一下她。潘金莲对于怀个男的念念不忘。
洛阳主街非常宽敞,是青石板铺就,这对比太原还是豪华很多。
只是这时候过来一辆马车扰了两人兴致,马车上传来声音:“杨公子,人生何处不相逢,旁边可是你家娘子?”探出一女子头国色香,来人却是叶楠。
潘金莲一脸诧异,这几没人守他身边,怎么又搭上一个。
杨元奇见潘金莲脸色不好,紧了紧自己的手,赶紧道:“呵呵,正是!娘子既然猜到,何必扰了我夫妇二饶雅趣。”
叶楠呵呵笑着:“我在这洛阳城也不认得几个人,刚好碰到熟人,打个招呼,要不,贤伉俪来车中坐一坐,我看你娘子走得也有些累呢。”
杨元奇正要拒绝,潘金莲回声道:“好!”这什么狐媚子,弄清楚打发了。
这实在是辆舒适的马车,饶是杨元奇这种见过世面的都觉得这女子很会享受生活,潘金莲目光有些闪烁。
潘金莲问:“这位娘子和我夫君识得,倒不知道何方人士?”
叶楠笑着答:“落魄飘零之人,不过多零银子而已。”
潘金莲摇头:“这车上皮草我却是识得,家族刚好经营点生意,这东西我大宋可不常见呀。”
叶楠脸色微变。
杨元奇一听,目光灼灼的看向叶楠。上次见她就听家世飘零,这个马车豪华还得过去,毕竟美丽的女子很容易有钱,但潘金莲显然发觉这里面东西很多不是大宋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