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章 这事的结局
    事情从来都是往坏的方向发展,特别你倒霉的时候。

    吕惠卿上的折子还就是想把定边军划过来,认为保安军和定边军队西夏洪州形成夹击之势,有鄜延路统筹对战事有利。

    这个法不能有错,定边军左边是环州,右边是保安军。环州面对韦州,但定边军往西移更像是顶着环州,但往东进就的确和保安军夹击洪州。前面定边两次出兵西夏也是盐州宥州,它们就在洪州侧后方,这三点是个品字。唯一的地理优势是环州、定边和庆州也是个品字。从庆州角度来,前面有这两个地方顶着最好。现在问题是环庆路还没有经略使。

    ……

    杨元奇带着吴用和朱武跑去定边,杨兴武和晁盖、索超、箫让恰好也在商议此事,他们亦然清楚定边化归鄜延路的影响。

    世事难料,现在杨兴武和杨元奇都庆幸清风寨那条路没修成,这意味着定边和延州的沟通必须通过保安军,延州是鄜延路的治所,前面有保安军和绥德军顶着,两军遇袭,延州是能援助的。定边军却不是,哪怕延州出兵也得走保安军,要不就得翻山越岭非常难校作为宋廷,前方州府遇袭,最好还是后方州出兵,毕竟谁都不敢旁边这个州急急忙忙来救,自己不会被人偷了,而且援兵路上也更容易遇袭。

    杨兴武道:“再拟几个条目,把定边的看法递上去。”杨兴武还有很好的法,当年定边屡次要求修筑清风寨通往延州通路,打通和河东路太原府的联系。路没修,那现在定边划入鄜延路,对定边有利无害。总不至于以后遇事就到隔壁环庆路请援,这造成指挥的脱节。现在杨兴武和杨元奇都不会去想那条商路了,这就是坑啊。

    晁盖道:“作为环州和定边,要形成优势,也需要两州合作,而且虾蛤寨的位置,定边也极好援救。要不又是两个分开的经略司。虾蛤寨的位置非常重要。”这个理由也好,环州种家显然也会希望和隔壁定边连在一起。

    吴用也道:“盐州和宥州已被打残一次,于情于理现在也更应该加强这边。那头与其双方夹击洪州那座坚城,不如放着盯死对面就好。也能困住西夏的队伍。”洪州被宋两州夹击,防御远比后方的盐州宥州更扎实。西夏两场败仗也是因为他们不认为宋廷打这两个州,这种更似奔袭,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被困。西夏骑兵要比宋朝调动更迅捷。

    杨兴武道:“折子上去朝廷,关键得有理由。作为枢密院政事堂,既然定边有这个提法,哪怕从将帅相和来,也会多加思索。”

    这在大宋是文职和武职最大的区别,文职官这个时候怎么提都比武职少些顾虑。吕惠卿毕竟不是章楶,朝堂没必要为这么点事罢黜一个知州。反过头来,朝堂问计章楶,于公于私章楶也会更希望留下定边杨兴武。定边军落到鄜延路,他要指挥吕惠卿要难得多。

    杨兴武:“元奇,你也去封函件给章楶章大人,就是定边军担心会成为战事消耗品。理由不用多,他们这些老头子比我们精明。”章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着把这支强军用在不合适的战场,定边军的起势有他的培养。

    朱武道:“这份折子得马上送出去,事情议定就难办。”

    杨兴武点头:“一会就遣人加急送开封。”

    杨元奇问:“我送先生去岭南是不是太任性?!”

    杨兴武拍了拍杨元奇:“杨家将门,这就是我们的德性!”

    索超哈哈的:“要不是这样,我这个定边厢军还不敢往杨家靠呢。谁都不愿自己战场的弟兄没了下场。”

    作为文人士子或许可以多多思虑,作为粗胚的将门,这就是杨家的处事方式,没什么好遮掩。

    杨兴武道:“我会尽量再加强一军厢军的机动能力,费用就这么多,你们看谁合适?”

    在各州府眼中,章楶就是现在西北战事的主帅。定边既然上了这个折子,将来有事,那就不能退缩。作为定边也需要多点预备,暂时留守城池的军队可以不作调整,出去的军队还是越厚实越好。

    这下来的几个厢军军指挥使都吆喝自己的军队战力无双。

    杨兴武摇手:“不用争论了,我抽签。这段时间我会尽量加强这军厢军。”遇事不决问老,老怎么,不就抽签摇骰子。

    ……

    枢密院最初是想按吕惠卿的建议划分的,枢密院签书林希对苏家和吕惠卿都没好感,既然吕惠卿想把定边弄过去,那杨家和吕惠卿凑一块,爱吵就吵去。

    政事堂上章惇拦了下来,西北战事前方指挥的是章楶,后方统筹的却是他。章惇不想因私废公,在新党的理念中,开疆扩土始终是一个重要选项,西夏更是他的一个心结,定边折子的理由是要思虑的。至于杨元奇,章惇还真没想去折腾杨家,那是新旧两党当年的恩怨,和杨家扯不上关系。章惇连潘易岭和李格非这些人都想用,就不会去想杨家什么事。关于恩仇,他分得很清。

    章楶的折子送到朝堂,直言鄜延路增加定边军并不会让防御态势改观多少,倒会让环庆路缺了一个口子。至于出兵,章楶没多,他就没想过鄜延路,不是那里不适合,而是吕惠卿这个经略使,他清楚自己能限制他的可能性不大。

    朝堂再没有争议,两章都执同一看法,这事就等于议定。要知道,战事不顺,他们两个会是最大的责任。曾布不多发言就在于此,他本就对军事极其不了解,太多要是战事出问题,难道他来担责?!他的目标是左右二相,现在尚书右仆射还是空缺的呢。

    大宋用兵多掣肘,这就是现实。旧党如此,新党也是如此。大家会考虑战事,也会考虑在这场战事中的个让失。换做谁都一样,杨家不就如此,想立功又担心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