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丝虫的口中知晓了这一切之后。
望着沙滩的那头,渐涨渐落的水光。
张源对于这些颚蠕虫,也失去了兴趣。
毕竟,这种近乎于“自爆金丹”的技巧,自己就算是一个劲的薅了羊毛,也没有用武之地。
只是作为补充经验,开拓眼界的补充说明。
为青丝虫转化了几点“通用等级经验”后。
张源便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了这片,即将被潮汐所淹没的沙滩。
准备找一片合适的地方,等待着海水的到来,好让青丝虫好用盐分,替换掉体内的“死亡气息”。
但此时的转身离开的张源,却并没有发现。
肩膀上的青丝虫,眼中闪烁着,名为兴奋的光芒。
就像是,找到了新玩具的小孩一般。
跃跃欲试的想要试上一试。
.......
被身后的潮汐赶着,张源一路疾行。
这次,张源并没有再去那片断崖自讨没趣。
尽管那一片,确实是一处相当不错的据点。
既不需要长途跋涉,也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张源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一开始所选择的方向。
那一片内陆。
毕竟,整片被海所包围的地域,植被丰茂之地。
除了那片断崖的背面,便只有内陆了。
而且植被想要繁茂起来,大多都离不开淡水。
无论是地下水,亦或是内陆湖,总之,至少得有稳定的水源才行。
而有水源,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就会有其他的植食动物,与肉食动物。
由此,构建出一整个完整的生态圈。
若是某一种物种足够繁盛的话。
还有可能会像断崖背面那般,出现具有领地意识的排外族群。
所以,越是靠近内陆。
拥有领土意识的种群,可能就会越多。
而环境所带来的危险性,也就会越大。
所以在疾行的过程中,张源也并未让青丝虫放松警惕。
那飘逸的“水母斗篷”,依旧披在张源的身上,警惕的环顾着四周,随时应对可能会到来的危险。
行至一片野草稀疏,树木低矮的林地时。
张源停了下来,放缓了脚下的步伐。
因为张源看到了自己一直在找寻着的东西——盐。
还是高浓度,结成白霜的海盐。
大块大块的附着在低矮树木的树皮上。
这种比人高不了多少,三三两两结伴成堆的低矮树木,似乎并不惧怕海水的侵袭。
甚至,还能从海水之中摄取水分,分离出海水之中的盐分。
将其凝结成高浓度的海盐,排出体外,让其凝固在树干的表皮之上。
以避免虫害或是鸟类的侵袭。
但与那些三三两两的树木比起来,地上的野草就要稀疏许多了。
靠在树木边上的那一片地面,普遍寸草不生。
反倒是没有树木生长,被来往动物反复踩踏的路面,这些野草长得还要更茂盛一些。
这一奇怪的现象,不由得让张源提高了警惕,停缓了脚下前进的步伐。
不对劲,非常不对劲!
按理来说,跌落下来的树叶,理应是野草最喜欢的养分来源才是。
但这些低矮树木的周围,却寸草不生的隔离出了一大片隔离带。
虽不排除,是海盐结晶跌落到地面上所导致的。
但,无论是从海水中摄取水分,还是凝固海盐结晶,亦或是摄取周围的养分,导致附近寸草不生.....
无论是哪一点,都不像是普通植物,所能具备的能力。
很可能,这些并不是普通的植物。
而是,化作了超凡生物的植物。
若如此大的一片林地,都是超凡生物的话.....
自己若是再继续以这个方向前进,可能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超凡生物需要超凡之力,才能更进一步。
这是这个世界的常识。
那么这些低矮的树木,又是靠什么摄取超凡之力的呢?
地底下的养分?
随海水中的超凡之力?
亦或是随海水飘荡而来,那些海洋生物的粪便?
......
恐怕,把这些都算上,也不足以供养,这么一大片林地的超凡生物吧?
那还有什么超凡之力的来源呢?
比如.....
那些随着潮汐上涨,来到这里的海洋生物。
它们也同样是具备了超凡之力的。
若是把它们也算上的话。
供养这么一大片林地的超凡生物,是不是就说得过去了?
而那些随着海水上涨,来到这里的海洋生物,必然能够感受到海水的退却。
能够被搁浅在陆地上的,总归只是少数。
甚至,那些海洋生物经历了超凡之力的洗礼。
它们就算具备陆地行走的能力,自己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
而,明摆着不会搁浅,也不会因为海水退却而死亡的海洋生物。
又是怎么成为,这些低矮树木养分的呢?
想必....与这些低矮的树木,也脱不开干系吧?
甚至,大胆一点去猜想。
有没有一种可能。
这种看起来像是低矮树木的树木,就是一种捕食性的植物。
以捕食周遭路过的超凡生物为生。
而因为被捕食的过程中,超凡生物的挣扎。
所以,这些低矮树木的周围,才会寸草不生呢?
想到这里,张源不由得往后倒退了几步。
在那片断崖的背面时,张源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
具有领地意识,以及主场优势的植物,有多么的恐怕。
主场优势,并非说说而已。
集群狩猎,也绝非个体勇武所能抵挡。
即使是现在告诉张源。
这整片地底,布满了它们捕猎用的陷阱,张源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张源又猛的往后退了数米。
并且没有压制自己的脚步声,故意让自己的脚步声,以及震动声传到地底下。
而后又猛的跳到一旁,并在周遭无规律的反复横跳。
想要以此来模仿,大规模动物迁移所呈现出来的脚步声。
但张源反复横跳了许久,地底下却都没有动静传来。
正当张源以为自己判断失误,准备停下绕路,以保留自己珍贵的体力之时。
一根无声无息的树刺,从地底伸出。
大约六七十公分左右,树刺的表面非常光滑,呈现锥形。
但只要仔细去看,不难发现。
树刺的表面,隐隐有几个比较隐秘倒刺。
那倒刺之上,泛着墨绿色,贴近于树刺颜色的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