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木布泰凄惨的叫声下,很快那些各自回到家中被褥还没捂热的贵族大臣们就被这晴霹雳的消息震惊的合不拢嘴。
“怎么回事,皇上到底怎么了!”身为礼亲王的代善赶到皇宫之后,对着一众宫女太监们问道。
一众太监宫女皆不敢答话,全都跪倒在地。
随着豪格、济尔哈朗、多尔衮等人陆陆续续的到来,众人一起进入内殿。只见布木布泰正抱着福临瑟瑟发抖,其胸前的衣服上一滩鲜血,正是皇太极临死之前所吐。
此时皇太极正安详的躺在床上,由宫女太监为其擦拭龙体。
虽然众人对皇太极身体的情况早有预感,可是如今大清的皇帝临死之前竟然死在了女人身上,传出去颜面何在。
礼亲王颜色微沉,当即大手一挥,只见数十名正黄旗的勇士迅速冲入殿内将今晚在庄妃宫殿一干宫女太监尽数拿下。
“亲王,饶命啊!!”一干太监和宫女又岂能不知接下来面对的什么,当即哭喊着求饶。
然而殿内的满清贵族大臣们皆不言语,代善身为大贝勒,又是礼亲王,皇太极身死,在场的所有人没人比他更有资历主持事务。
就这样几十名宫女太监全部被拉出殿外,哭喊声戛然而止。
“庄妃娘娘,到底怎么回事,皇上他傍晚时还.......”代善开口问道。
“礼亲王明鉴,臣妾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傍晚时分,陛下来到寝宫临幸臣妾,突然就撒手人寰了。”布木布泰哭哭啼啼的道。
身为满蒙第一美人,此时的布木布泰梨花带雨,让满清贵族不少人看的心中燥热,只不过如此时机,众人连忙低下头颅不敢窥视。
“大胆妖妇!父皇他本来就身体欠康,你竟然还敢勾引皇上临幸于你!”豪格听闻当即大怒,拔刀就要砍杀布木布泰。
“锵!”一声刀剑碰击声响起,一直躲藏在一侧的多尔衮见到豪格暴怒,连忙拔刀替布木布泰挡下这一刀。
“住手!豪格,还不退下!”一旁的代善也被豪格的举动吓了一跳,当即呵斥道。
而布木布泰怀中的福临更是吓的哇哇大哭起来。鳌拜、索尼等人也连忙阻止豪格的行为。
“并非臣妾勾引陛下,只是傍晚时分,陛下红光满面,不似病人....”布木布泰委屈的哭道,同时看向眼前替自己挡下杀机的青梅竹马多尔衮,心中暗叹造化弄人。
站在前边多尔衮听到皇太极临死之前也要临幸自己的大玉儿心中微痛。
“皇太极,当真是死的好!”多尔衮心中无比的畅快。自己兄弟三饶生母被皇太极逼死,为父汗殉葬。自己的青梅竹马满蒙第一美女大玉儿布木布泰又被皇太极抢去为妃。
见大清的贵族们之间火药味十足,大学士范文程连忙上前道,
“主子们息怒,奴才闻娘娘之言,皇上他应该是回光返照!”皇太极一死,在场的满清贵族没有几人把汉缺人看,所以范文程开口便称奴才,不敢称臣。
“狗奴才,你什么!”豪格听闻不满的一脚踹向范文程。这一次满屋大清贵族皆视而不见。
“肃亲王息怒,事实确实如此啊,皇上的身体大家都清楚,下午论证之时都能察觉出来。”心中悲戚的范文程道。
“皇上因病驾崩,实乃我大清不幸!”代善不愿在此事上过多纠缠,当即拍板,以手掩面哭泣道。
“皇上!”
“陛下........”一瞬间宫殿之内哭声一片,也不知又有几人真心。
随即盛京之内满清八旗家家户户悬挂缟素,哭喊声一片,有为皇太极而哭,也有为此次入关回不来的大清勇士而哭泣。
随后皇太极驾崩的消息传遍辽东、蒙古、朝鲜。而锦衣卫在辽东的暗探更是兴奋不已,连忙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送回京师内。
“八百里加急,建奴皇太极死于盛京!”
皇极殿内,崇祯看着手中的消息心中忍不住感慨,在后世之中,满清能入主中原,少不了皇太极的功劳。
如今皇太极身死,对现在的大明不知道是福是祸,他的继位者虽然是福临,可是摄政王多尔衮也是一个狠角色,能力不下于皇太极。
而记忆力中皇太极好像死于崇祯十六年中旬,自己的到来,竟然让这位枭雄提前一年死亡。也不知道在这里,建奴会按照怎么样的痕迹继续发展。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如今奴酋皇太极身死,其内部必然混乱,我大明可以趁机发兵夺回辽东!”兵部尚书陈新甲当即出列朗声上奏道。
此言一出,不少文臣武将皆符合,就连五军都督府刘文炳、京营总督张世泽等人也跃跃欲试,毕竟在他们看来确实是一个好时机。
然而崇祯心中明白,建奴内部虽然确实为了争权夺位内乱一时,不过很快就在代善的和稀泥下逐渐安定下来。
此时发兵先不胜率几何,在强敌面前反而会让建奴迅速团结起来,应该趁此赐良机,平定内乱,同时想方设法让建奴继续内乱。
崇祯想不明白历史上豪格拥有两黄旗的力挺,而济尔哈朗、阿巴泰的两蓝旗又因为皇太极的缘故倾向于豪格。两红旗的代善开始时又处于中立状态,豪格是怎么甘心让出皇位,让仅有两白旗支持的多尔衮把持朝政成为摄政王的。
“汉臣?汉军将领?”崇祯喃喃自语道,历史上除了两白旗的支持,能让后来代善改变态度,那么只剩下汉臣汉将也支持多尔衮的原因了。
“朕认为兵部所言,缺少考虑,不可行,如今经过数次大战,建奴虽然损失不少。然而大明亦也。”
“为今之计,当命辽东督师孙传庭整备兵马,磨刀霍霍伺机而动。而京师、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广、四川诸省总兵趁此良机,即刻进兵剿贼!”再三思虑过后,崇祯开口道。
李自成虽败于开封,被一路追击入蜀,却大有与罗汝才,张献忠会师之疑。虽然张、李二人此前多有间隙,不过在生死存亡之时也显得不再重要。
见崇祯开口,为此事定下基调,一干勋贵将领立刻称是附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