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9章 两封奏疏
    圣六年腊月十九,朝廷派来的的宣旨钦差于金陵城北燕子矶下船,来到了金陵。

    来人让贾珲有些意外。

    “怎么是你过来宣旨的?这种差事派个内臣过来就可以了吧?”

    “自然是皇爷爷派我来的,而且你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大王.”

    “大王.八?”

    “你算了,先陪我去一趟奉圣夫人府呗?”

    “自然,礼数如此,都给你安排好了,咱们下午去,晚上正好吃在老太太那边顿饭.”

    码头上,头戴大帽,身穿大红色朱雀织金圆领常服、外披熊皮大氅的高大男子与一个头戴翼善冠、身穿大红色四团龙补子圆领,外披火狐皮大氅的俊秀男子笑着往车队走去。

    身后的随行官员与他们二人之间隔着约么十步,与相熟的同僚着话。

    上了马车,车队开始往金陵城开去。

    贾珲的四驭马车上早已备好了热茶与一些茶点,没有点炭炉。

    二人相对而坐,都没有言语,只是仔细打量着数月不见的老兄弟。

    “看你从下了船脸上的笑就没停过,老四啊,你就这么想哥哥我?”

    “你?你有什么好想的!我就是在想马上能见到四亿五千万两银子了,妈哎.能见到四亿多两银子的机会可不多啊”陈四感慨道。

    眼前之人正是四皇子,义勇亲王陈净远陈四爷!

    此刻他的仪仗还在船上没卸下来,等全都卸下来再摆好阵型往金陵走那就太迟了,索性就让他们慢慢卸,晚上去奉圣夫人那拜会的时候再摆起来就校

    “不止吧?而且你这也不像是贪财的模样,肯定还有别的事!”贾珲当然不会信陈四的鬼话。

    “啊也没什么,就是父皇打算重点培养我了!”陈净远做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道。

    “啊?真的假的?”贾珲被陈四带来的好消息搞得有些不知所错。

    “自然是真的,这可是父皇当着皇爷爷的面的.”到这里,陈四再也维持不住表情,开始笑得一颤一颤的

    “哈哈哈哈!”二人放肆的笑声传出了马车惊得路边的树梢上的飞鸟扑棱这翅膀乱飞。

    历经最初的狂喜后,贾珲强行然自己冷静了下来。在找到一个合适的智囊之间,他们两个人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能随时够保持理智的。

    “你也别得意,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心再心,谨慎再谨慎起来了!从现在开始,就不是圣上一人关注你,而是二位圣人同时盯着你看。可但凡出一点问题.毕竟只是想让你上去,而不是非要你上去不是?老二也就是好端着架子,七论能力也不差你什么。”

    贾珲的丧气话让陈四迅速冷静了下来。

    “我知道啊,我就是想告诉你,然后和你一块高兴高兴。”

    “我也挺为你开心的,但乾坤既定之前,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日后就朝着三个方向使劲就是。一个方向是朝上,你上位的最大阻碍就是二皇子了,毕竟他比你年长,也就我朝情况特殊,换成前朝,在颖太子薨后,他就应该是太子。而且对他来,你的威胁也是最大的,他一定也会拼了命的打压你。你们两个只能活一个。

    至于三皇子,他的音容笑貌不宜继承大统,所以他不用管,反而可以试着把他拉拢过来,我可是听他的脸就是在历练期间被二皇子的情报失误给毁了容的”

    吸溜贾珲饮了口热茶。

    “然后是向下,防住你那几个弟弟从后捅你一刀了,主要就是老七。老五的性子颇类陛下,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再就是向二圣展现自己的能力了。你要有自己的主见,但又不能倔驴一样。你要对二圣恭顺,但也不能像个应声虫。这个度还要咱们慢慢去试探.”

    贾珲又开始不厌其烦的跟陈四着,陈四也没有丝毫的不耐。

    “行了,先别我了,父皇正春秋鼎盛,皇爷爷身体也硬朗得很,这些事都不着急,来,兄弟我以茶代酒,先行祝贺你讨逆功成!”

    两人伸出茶杯来一碰,真喝酒似的仰头一饮而尽。

    “我这次来,是提前给你透透封赏的口风的,来,我问你,国公,大都督和太尉你选.”

    “那必须是太尉啊!”

    贾珲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果然,二圣就是打算封你太尉的,刚开始是看在那最初的九千万两银子的份上封的,但你这平叛不是变成讨逆了嘛,这太尉给你就名正言顺了。但你真的不想要国公,非要这已经变成虚衔的太尉?”

    陈四觉得贾珲有些亏了。

    “不觉得,我今年才十九啊,我原计划就是在三到四十岁找个机会成为国公的,不然现在成了国公,以后又怎么封赏?真就是当了国公就致仕?

    再了,我这不是想让你亲自把我的国公给我嘛。”

    贾珲笑着给陈四的茶杯添满了水。

    “那就好了。”

    “好了。”

    贾珲与陈四相视一笑。

    “对了,我打算趁此机会上书,拆分江南省。”贾珲突然从马车的抽屉里取出一份奏章。

    “拆分.江南省?”陈四接过奏章,没有先去看。

    “对,这江南省原本是什么?”

    “原本.前朝的南直隶?”

    “是啊,十七府富饶之地,皆归金陵管辖,本朝初年,不,甚至到现在,税粮、课程、盐课等,最多的还是这曾经的南直隶,如今的江南省啊.”贾珲感叹道。

    “甚至刚开国那会儿都强大到能以一省世家之力,对抗朝堂。句难听的,这里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没有的还能出海到海外贸易,并且手握运河,简直就是现成的王霸之基啊!我朝不就是拿这里当基业打下的下吗?如今江南省刚刚遭了兵灾,世家全灭,朝堂的江南系势力被一扫而空,正是拆分江南省的大好时机!”

    其实大齐立国靠的主要是山东兵与江淮兵,江南出的最多的是钱粮,人出的反而是最少的。武将另算。

    “行,我这两读读你的奏疏,要是能服我,我就联合着名。”陈四虽然异动,但也没有当场答应。

    贾珲得对,拆分江南省目前完全没有阻力。而且若是真拆分成了,那要多出多少官位出来啊,若是自己一派的人能够拿到这些席位,哪怕只有一省的

    “第二件事那就是请求废除贱籍这件事了,此次前朝余孽能够作乱,也是多亏了江南世家对自家奴仆们的大缺大德,给了他们能够串联奴仆弑主造反的环境.此次参与讨逆的所有文武都已经联名签署了,你要不要也签一个?”

    贾珲再次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比之前那一份要大很多的奏章。

    陈四想都没想就写上了自己的名讳,盖上了王印。

    废不废贱籍的另,态度必须要先摆出来。

    贾家就有许多的家生子,有些甚至从贾太公那一代就已经是贾家的仆役了,侍奉贾家超过百年,一同经历了不知多少风雨,可能贾家对自家的了解都没有这些世仆对贾家的了解多。他们知道或参与了贾家太多的秘密了,肯定是不会放他们离去的。

    再了,他们也不一定会放弃自己奴仆的身份。

    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别的不,成了自由身之后,繁重的赋税、辛苦的田间劳作、子孙后代的出路且先不谈。在主家他们能接着主家的势吆五喝六,狐假虎威成为体面的人上人,但重拾自由离开主家之后呢?

    所以贾珲丝毫不担心自家的家生子们会选择失去现在的一切去换那未来渺茫的自由。

    甚至就算如晴雯那样的,在面对这两个选择时也会纠结许久,不知所错。

    他们甘心失去这份用尊严换来的荣华富贵吗?

    但实际归实际,形式归形式,不管怎样,贱籍这种东西也是时候该废掉了.

    从名义上。

    。。。。。。

    腊月廿四,钦差江浙总督-上柱国-大司马大将军-左军大都督-敦煌郡公贾珲上《请拆江南省疏》与讨逆诸文武联名之《请废贱籍疏》两道于庙堂,一时间朝野震惊,引起热议。

    本以为朝堂诸公定要为此两道奏疏明争暗斗一番,但出人意料的是,圣上直接下中旨准许废除贱籍,民间瞬间沸腾起来,尤其是那些身为贱籍的贱民们更是纷纷奔走相告,高呼圣子在朝,更有忠良辅佐朝纲,大齐万年!

    至于《请拆江南省疏》,朝廷也没有反对,只是在怎么拆上出现了分歧。

    最终在腊月二十七,也就是放年假前夕,内阁还是以大司马大将军贾珲的提案来拆分江南省。

    以徐州、淮安、扬州、金陵、镇江、常州、苏州与松江八府之地为一省,省名暂定江淮省。

    以凤阳、庐州、安庆、池州、宁国、滁州、和州、太平、徽州九府之地另加广德州为一省,暂定名为皖省。

    其实皖地是没有叛乱的,但奈何东边八府全反了,且东边八府的朝堂势力也被一扫而空,皖地的官员们就是反对也没什么用,只要将江淮省分出来就可以了。

    至于各地的首府在哪里那就让年后到任的各地官员打一架自己决定吧。

    至于到底派谁去赴任,那是年后的事情了。

    。。。。。。

    陈净远也在年前离开了江南。

    跟着他一块走的还有四亿两千万两白银、四百万两黄金与无数的珠宝古董.

    留给贾珲的缴获是两千万两白银、五十万两黄金与五千箱各种奇珍异宝、字画古籍。

    又留下了一千万两,分别调拨五百万两运往新成立的两省作为启动资金。

    剩下的钱就分给了平叛大军与文武们。

    着实是过了个肥年!

    对于平叛大军的去向。

    江南大营自然是留在江南,他们本身就是常驻江南负责镇压南国的野战部队。

    对于漕工子弟军们,贾珲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一是补充进江南大营和漕兵中去,能一直待在军中且离家不远。

    二是想继续拼搏往上爬的,贾珲可以把他们调去九边、西域、西南、辽东等边疆发展。

    三就是拿着遣散银子回老家了。

    最终,近一半的人选择了退伍回家,就想混口饭吃的被安排进了江南大营与漕兵中,剩下的就是想要坚定走这条路的了,贾珲也根据各自的特长将他们安排去了边疆。

    宁哲也是想走这条路的,不过他作为破镇江的先登首功,要先和贾珲等人一同回洛阳受赏后再做安排。

    圣七年的春节,贾珲是在金陵与金陵族人们一起度过的。本次平叛,金陵族人也有不少人选择参军入伍博一个前程。

    既然族人有上进心,贾珲当然不会阻止,于是就把他们派到了漕工子弟军与江南大营里。别的就没了,想出头全凭本事,贾珲唯一对他们的照顾就是保证他们的军功会丝毫不差的到他们手里。

    直至平叛结束,一共有十七个族人活了下来并出了头,职位最低都是总旗。

    这十七个族人以与贾珲同辈的贾琬为最,因功升为江南大营步军游击将军。

    贾珲一直在江南呆到过了上元节,朝廷委派的负责总理拆分两省事务的钦差到任,这才带着三个妾与朱雀铁骑踏上了归途.

    。。。。。。

    扬州巡盐御史衙门。

    贾珲再次见到了贾敏母女.还有林如海。

    林如海出去办差去了,他上书的新盐政颇得皇帝赏识,并立扬州为试点,实验新盐法。

    听是盐商现场购买盐引,并当场交税。再结合当年的盐务情况规定一个最高价格,盐商能卖多少就全看他们的本事了。

    具体情况还要更复杂一些,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林如海这个主导者忙的脚不沾地,已经连续忙活二十多了一直在各处盐场来回跑,就除夕夜回来吃了顿年夜饭。可怜他才二十多岁就开始掉头发了.

    好在一直都是问题,没出现什么大问题。若是林如海能把盐务改革搞好,那他的前途就再无阻碍,户部尚书在向他招手,入阁为相也指日可待。

    皇帝已经发话了,无论改革成还是不成,他林如海今年一定会回京。毕竟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拖了他好几年了,今年他搞掉了与白莲教勾结的盐商立了大功,在不升官就不像话了。

    大概是喜事连连,再加上贾家家将的到来,抓获了往饭食里投毒的内鬼,林家老太太的精神头很是不错,估摸着还能再活几年没问题。

    贾珲这次过来就是顺带着接上林家的家眷们去洛阳的。

    第一更,

    这章交代一下各路人马的去向,还有一些琐事,比较杂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