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77章 冤头债主
    “母后,儿臣知错,若非是儿臣任性妄为,贸然前往郢都,外祖母也不会因为保护儿臣而死…”

    眼看着周围已经没有了旁人,担心母后生气的秦太子直接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

    他旁边的秦襄被吓了一跳,紧接着急忙一同跪倒在地。

    他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知道大哥既然跪了,他总不好站在旁边看着。

    秦王后缓缓的从原地站了起来,一声不吭的缓步走到秦昭的面前。

    她居高临下的盯着秦太子,并没有伸手去搀扶于他。

    “你确实有错,却不是错在离开咸阳,也不是错在前往郢都。

    你的错,乃是把别人的罪过归罪于自己的身上。”

    言语到了此处的时候,她声音变得霸道而又冰冷,一点也没有往日的温和。

    “昭儿,你要记住。你是秦国的太子,是秦国未来的王。

    这天下的诸国,皆该因为你的到来而卑躬屈膝,而不敢对你心生觊觎。”

    话音落下之后,她径直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昭儿,你可明白了?”

    秦昭的身体微颤,随后恭敬的向着自己的母亲叩首行礼道:“儿臣,明白。”

    言语到了此处之后,秦昭从原地站了起来。

    就在此时,秦王后却是突然间开口道:“谁让你起来的?”

    秦昭身形一僵,随后满脸尴尬的说道:“母,母后,儿臣是秦国的太,太子…”

    秦王后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而是将冰冷的目光看向他。

    “噗通——”

    与母亲目光对视之后,秦昭干脆利落的又跪了回去。

    他身后的秦襄见了,却是暗自偷乐。

    “王兄虽然是长兄,但是却没有我了解母后。嘿嘿,我就知道母后的话没有说完…”

    就在秦襄心底暗自得意之时,秦王后已经继续开口说话道:“你是大秦的太后,本宫同样也是你的母亲。

    跪着说话,挺好。”

    秦昭闻言之后不敢吱声,心底却是暗自郁闷。

    “不是您说的,我是大秦太子,应该注意自己身份的吗!

    难道,母后不是这个意思?”

    “冤有头,债有主。你的外祖母,我的母亲,她因为护卫你而死,却不能白死。这仇,吾儿是一定要报的…”

    秦昭闻言之后急忙点头说道:“母后放心,此仇儿臣一定记在心底,等到儿臣成年之后,必定亲自讨还这一笔血债。”

    听到秦昭的话语之后,秦王后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却是又突然间开口说道:“听说这一次吾儿在楚国时,一共遭受到了数次刺杀?”

    秦昭闻言之后不敢隐瞒,急忙开口说道:“第一次刺杀乃是楚王安排的,只是儿臣并没有证据,再加上儿臣想要亲自报仇,所以,只能够记下这笔血债。

    至于后面几次刺杀,想必大多都是列国安插在楚国的细作所为。”

    秦王后闻言之后说道:“虽然后面几次刺杀都是因为你的招摇所至,但是,这未尝不是一个谋划的机会。

    你且去寻你祖父,把你在郢都的遭遇原原本本的告诉他…”

    秦昭闻言以后当即点头称是,随后急忙道:“那母后,儿臣这就去拜见祖父?”

    秦王后微微摆了摆手,秦昭这才敢起身离开。

    而就在他刚刚起身之时,一旁的秦襄也想要借机跟着他一起离开。

    然而就在秦襄刚刚起身之际,秦王后却是突然间开口问道:“让你抄写的《秦律》可曾抄写妥当?”

    “啊?”

    秦襄的脸上当即浮现出了些许的慌乱之色,想了想以后急忙露出一脸的讨好之色。

    “母后,大哥这不是回来了吗?您看我这功课是不是也就不必…”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秦王后已经冷笑一声,随后再次从原地站了起来。

    “啊,母后,您别生气,儿臣这就去,这就去抄…啊呀——”

    刚刚走出王后寝宫的秦昭突然间听到了一声惨叫,他的身体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哆嗦。

    “二弟也太不小心了,竟然在母后的宫里摔倒了…”

    他摇了摇头,随后脚步更快的小跑离开了后宫。

    不久之后,他来到了秦寿居住的宫殿,却得知秦寿此时正在学宫授课。

    他没有耽搁,急忙离开王宫去了学宫。

    虽然他离开咸阳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咸阳学宫的那些门卫却还是认得他这位秦国太子。

    见到太子回来之后,学宫的门卫急忙见礼,随后恭敬的将他迎了进去。

    穿过几间学舍,秦昭很快便在学宫之中最大的大讲堂之中见到了老秦王秦寿。

    秦寿虽因腿疾而不能行走,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却很好。

    此时坐在讲台之上,绘声绘色的为一众学子讲述何谓“大丈夫之志”。

    秦国仁治与法治并行,呈平十几年之后,国内已经很少出现“私斗”这样的乱纪之事。

    但也正是因为“私斗”受到限制,再加上没有战争供将士积攒军功。

    如今秦国已经推出科举,取士也更加看重治政,断案,农桑等具体的能力。

    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秦国的文风必将逐渐盛行,而秦国的武风也将受到影响。

    但是因为秦寿一直坚持在咸阳学宫之中为每一位学子讲课,经常为他们灌输“大丈夫之志,当持三尺剑,荡平四海八荒”“大丈夫之志,当如皓月当空,照耀千秋万代”这一类志向的缘故。

    以至于从咸阳学宫毕业的学子,大多数都心存报效秦国的大志向。

    就算那些不愿意留在秦国的学子,在回到自己本国之后,也始终未曾忘记他们在秦国所受到的教育。

    有些人得以在列国的朝堂之上为官,结果却发现自己与身边的同僚格格不入。

    时间久了之后,这些人要么辞官回乡办学育人,要么就干脆再次举家迁移到秦国来。

    咸阳学宫表面上是海纳天下英才,并不限制这些人才的流动。

    然而从他们入学咸阳学宫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大多数人都再也回不到自己本来的国家去了。

    “又在洗脑了!”

    秦昭的口中暗自嘀咕了一句,但是紧接着他却是静静的聆听起来。

    那些以往他非常排斥的东西,在他静心聆听之后,又觉得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