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章 阳谋
    “郑会长,你的这事我答应了,不过我一个人在上海滩可了不算。”

    杜老板完这话,如释重负,艰难的端起茶喝了一口。

    郑凯懂了。

    没过两,黄老板卸任了法租界探长的职位,随后因心梗发作死在家郑

    张老板意外失足,抢救无效死于医院。

    杜老板顺利担任四个租界的华董。

    两个大流氓头子的死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他手底下的那些头马,死硬分子,做事没有底线的,纷纷暴毙而亡。

    手底下的也不过是混个生活,并没有什么实际太大的好处,慢慢被杜老板一一收拢,各自安排差事,能养家糊口的有稳定收入来源。

    乱世所求,不过是一日三餐,温饱而已,走入灰黑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挣扎求存。

    虽然还有不少人,习气不改,但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整个上海滩,杜老板已经算是步入了名流阶层了,不是那个什么瘪三的头头。

    需要做事,只要吩咐手底下的人就好了,正式开始承担对外进出口贸易华董。

    四个租界看在大量订单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订单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利润流入到他们国内,他们是乐见其成的。

    多了一个华董而已,不算什么大事,虽然也有话语权,但能更好的沟通,有一个华董出面,对于租界的一些事情,也方便许多。

    有了杜老板在上海滩作为桥梁,白毛顾问团作为专业咨询,白毛携带来的黄金白银珠宝大量的在上海滩变现。

    此时的上海滩,可以是富商云集,哪怕是在欧洲进行拍卖,都不一定有上海的出价高。

    这里的钱实在是太好赚了。

    不少暴发户对于能拥有贵族收藏的珠宝,艺术品,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执着。

    难民是不可能携带纸币的,携带那些也就是废纸一张,不敢去兑换也用不出来。

    当然也有傻叉带着纸币的,郑凯也随便用点物资给兑换了过来,撒给了去大毛本地办事采购的人员进行兑换。

    能换最好,不能换也没啥关系,反正略胜于无。

    整个商会开始疯狂的运转,进出口业务在上海作为桥梁之后,也迅速的暴增,大量的工业机械被运往国内。

    郑凯与白毛财团的协议是,第一期的厂矿必须设置在重庆,随后业务产品做得好,二期三期的厂矿开设就不会有地域限制。

    他们白毛爱开哪里去开哪里去。

    道商商会也会协助在继续建厂,控股比率还会进一步逐步降低。

    从75在到最后25%。

    这是按照建设周期计算的。

    相关技工学校都统一建设到重庆。

    没有资金但懂得经营的白毛难民可以先在一期厂矿任职,只要管理妥当,发展迅速,将会授权得到道商商会的资金支持。

    获得二期建厂的名额,这些名额是根据一期厂矿经营情况打分,竞标的。

    打分和竞标的额度,意味着获得商会贷款的额度。

    这极大的刺激了白毛难民的工作热情。

    他们相信以这样的条件,用不了几年,他们又可以回到以前的生活水准。

    所以对于进出口机械的价格他们十分的敏感,这些都是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得分和竞标的。

    有资本的可以率先建厂,也可以率先扩张,面对民国巨大的市场,人口优势,低廉的物价与用工成本,产品只要出来,根本就不愁卖。

    当然在这些工业品的出厂价格上面道商行会是有所限制的。

    无论哪家厂商生产的,只能有利润的25%,至于出口的话,利润这方面就是不管控了。

    违反这个利润限额,高价在国内销售的,将被商会制裁,关闭工厂,排除商会之外,爱干嘛干嘛去。

    对于这一点白毛难民普遍不是太理解,不过在商会解释,他们是基金会性质的慈善机构之后,又表示懂了。

    这方面,不懂也得懂。

    技术在资本面前,一文不值。

    你不干的,有的是白毛难民抢着干。

    无论哪里的资本,都是要背景的,没有背景在任何地方都会被吃的骨头都不剩下。

    这些人都是老资本财团了,没有那么幼稚。

    一个工业化体系的建立,涉及到方方面面,哪怕是从针头线脑开始,也是需要人去做起步,去开始铺垫的。

    民国的黄金十年,也是民族资本快速增长的十年,各种厂矿在不断的建设之中,也赚取了大量利润。

    整个市场是买房市场,生产多少都是不够销售的。

    他们并不受道商商会的利润额度限制,也不会产生什么实际的冲突。

    市场足够大。

    而且道商商会旗下的白毛财团所建设的厂矿,利用他们的然的语言优势,都尽可能的把产品外销。

    只要外销就不受利润限额的影响,资本从来不是善男信女,他们然的会追求更多的利润。

    在这方面,郑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好卖的畅销货尽管他们往国外卖。

    本来就利润不高,适合在本地销售的,自然会顺从商会的游戏规则。

    25%的利润额度,已经不算低了,只要薄利多销,资本还是能很快累积起来的。

    相对民国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大毛本地随时面临被清算的下场,白毛难民已经很知足了。

    以后有钱了,他们白毛国内稳定了,还是可以回国生活的,他们都抱有幻想。

    无论哪个地方的难民对于故土都是抱有侥幸心理的,也充满着依恋。

    哪怕是放开了以后区域的建厂限制,已经开始适应新环境下的白毛难民,他哪怕要开二期,首先也是会在附近开始。

    不会爬出川府,这个目前他们熟悉的地方。

    这就是郑凯的阳谋。

    饭,无论是怎么煮熟,都会在锅里,最后到碗里。

    哪怕有些能耐大的,开始往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发展,但也无伤大雅。

    只要稳定的带来外汇,创造就业岗位,培养技工人员,厂矿运营的时间越久,民族底蕴就会越足。

    对于那些搞艺术的搞教育的,郑凯倒没什么太多的限制,他们能自己找到活,就自己找,找不到的话,就统统先进厂。

    等以后重庆方面有这方面的学校啥的岗位需求了,那就再。

    这方面也不需要郑凯操心,国府自然也会去挖掘他们需要的人才。

    郑凯坚信一点的就是,什么所谓的大势不可改,势可改,那是因为积累的势还不够多,还不够深入。

    众所周知的,曝气时间越久大招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