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59章 改天换地
    成百上千年来。

    甚至可以说,自从出现成规模的文明以来。

    人类都在面临土壤沙漠化的威胁。

    尤其是最近几十年间,土地退化的速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虽然这一过程并不是完全没出现过逆转,但那一般都是在以世纪为单位的长轴距时间中才会发生的事情。

    而现在,一个机会,一个改变华夏,乃至改变地球的机会,至少是可能性,已经摆在了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面前。

    相比之下,后面两个片区的勘探情况,甚至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会肯定还是要照常开完。

    只不过,众人进行讨论的热情,却已经比刚才冷却了不少。

    常浩南自然也看得出这种气氛的变化。

    于是,在最后一组人介绍完这段时间的工作以后,他直接开口收了個尾:

    “这样吧,翟研究员,你们把刚刚的三组分析测试结果汇总一下,包括原始数据在内,给我和李总工分别拷贝一份,我们回去之后进行一下参数拟合。”

    翟明国对常浩南的要求自然是没有二话:

    “这些我们在今天开会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等会您二位走的时候会有资料员送过来的。”

    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

    “另外,常教授,我看你们发过来的那张卫星图上,还有很多其它的的异常点位,需不需要马上组织第二轮的勘探?”

    翟明国毕竟是正经搞研究的,虽然此时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几千公里外的蒙省,而且恨不得人也跟着一起飞过去,但不会因此就把手头的工作给扔了。

    更何况他心里也清楚,沙漠土壤化这事如果真能成,那功劳至少有一半来自那颗遥感卫星,以及常浩南开发的高维数据处理算法。

    所以即便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在砍柴之前先帮忙把这把“刀”给磨得更快一些。

    不过,常浩南却摆了摆手:

    “暂时不用。”

    “等我们回去做完拟合,应该能把算法升级一次,然后用2.0版本的算法重新处理一遍卫星图,而且到那个时候或许还会有更新的图像传回来……总之过一段时间再决定第二轮勘探的具体任务会更合适一些。”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看向自己右手边的肖文昌:

    “而且,我看肖组长他们也已经连轴转很长时间了,应该需要休整一段时间,至少过上一个囫囵个的春节吧……”

    后者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也是愣了一下之后才表态道:

    “这个么……我们的队员过去倒是也习惯了……”

    话是这么说,但听到常浩南说有一段休整时间的时候,几名来自勘探单位的成员还是露出了一副放松的表情。

    如果可以的话,又有谁不想多在家待一段时间呢?

    在安排好跟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任务之后,常浩南又对着翟明国补充了一句:

    “再有就是,把今天关于天山北麓冻土情况的考察报告给铁路工程部门的同志抄送过去一份,上次我跟计算所合作的时候,听他们说除了青藏铁路以外,国家也有在天山山脉修建铁路的计划。”

    “包括后面如果有跟青藏高原有关的遥感和地理勘探结果,也可以顺便和他们合作一下,大不了让铁路系统从基建经费里面出点血嘛……”

    一番部署之后,今天这场堪称漫长的会总算进入了尾声,众人也纷纷离席准备走人。

    不过,常浩南又专门把翟明国给叫住了:

    “这个沙漠土壤化的思路如果真想落实,那咱们一直待在京城是没指望的,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土地管理还有农学这些方面的内容,咱们也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还是得跟一些距离荒漠地形比较近的中西部院校合作,这方面,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岩土学和土壤学虽然听着有点像,但前者是地球科学而后者是农学,甚至连大类都不一样,属于常浩南连接触都没怎么接触过的领域。

    而且,随着时间进入2000年下半年,涡扇10的累计安全测试小时数也不断突破新高。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上2-3个月,涡扇10就会进入设计定型流程。

    估计整个第四季度,常浩南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这件事情上。

    而在那之后,从欧洲进口的设备也应该到货,又要着手开始研究脉冲激光加工的课题。

    所以,常浩南最多只能进行一些理论和工程层面的指导,不可能自己常驻蒙省。

    而翟明国的情况也类似。

    所以,他们需要帮手。

    “我认识蒙省农牧学院……呃,现在应该是农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叫贺广佑,是专门研究水土流失的,之前跟我们在野外勘探的时候接触过。”

    翟明国当即回答道:

    “虽然因为平台不是太好,他手里的成果不多,课题组的实力也一般,但是治学还是比较严谨的。”

    “实力一般不要紧。”

    常浩南倒是不太在乎这个:

    “主要是能按照咱们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行。”

    翟明国点点头:

    “那我联系一下他,看他最近什么时候有空,咱们一起交流一下?”

    “可以。”

    ……

    翟明国的效率,甚至比常浩南的估计还要快得多。

    只过了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联系到后者,表示贺广佑教授已经到了京城。

    考虑到这个项目肯定是由常浩南牵头,所以三人这一次干脆选在了京航大学的一间小会议室里面见面。

    一番简短的寒暄之后,常浩南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变沙为土”的想法,并把之前给翟明国他们讲过的理论依据更详细地介绍了一遍。

    听完之后,贺广佑埋头沉思了很长时间。

    老实讲,他并不精通于这些理论知识,即便刚刚听过一遍,还是感到有些云里雾里。

    但不管怎么说,常浩南和翟明国两个人的名字,贺广佑还是信的。

    所以重点其实在于操作上——

    蒙省中西部的沙漠地区,属于他再熟悉不过的地形了。

    事实上贺广佑的家乡就在临近阿拉善的巴彦淖尔市。

    不过,常浩南毕竟不通农学,他的思路几乎完全出自物理学层面,所以他需要一段时间,用来思考如何把项目具体落实下来。

    “常教,有两个事情我需要先说一下。”

    过了几分钟之后,贺广佑才重新看向常浩南。

    后者点点头,示意对方继续。

    “首先,您刚刚的思路,主要在于提高砂体的约束力,并把分散状态的沙子转化成流变状态,但在实际生产中,土壤面临的问题大多数时候都是团聚情况过于严重,所以如果一味提高约束力的话,一开始或许还好,但在几年后很可能导致土壤情况向另一个极端恶化。”

    贺广佑说道:

    “另外就是,这些土壤毕竟是沙子改造过来的,所以至少前几年,很难种植粮食……其实考虑到盐碱度的问题,可能什么都很难种植,所以我的建议是,最好能找到一种耐盐碱能力相对比较高、但对土壤肥力要求又比较低的作物……”

    “比如呢?”

    常浩南虽然不至于五谷不分,但确实也没种过地,对这种事情缺乏概念。

    “比如……”

    贺广佑犹豫了半天:

    “天然作物恐怕没这么好的性质,所以我们或许还需要一位育种学家,专门往这个方向培育一些苜蓿,或者豆类作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