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2章 刘恢暗访1
    “司长,殿下来访,正在客厅等候。”

    正在书房忙碌的甄逸,听刘恢上门,立即放下手中的鹅毛笔,起身向客厅走去。

    张氏端了一杯茶递到刘恢面前。

    “殿下,请喝茶。”

    “甄夫人不必客气,今过来,特意找你和子和有事相商。”

    张氏笑了笑,刘恢虽然是王爷,但是给他们感觉就像邻家亲人一般。

    “殿下何时到的?”此时甄逸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刚到,茶还是烫的。”

    刘恢的话,他们夫妻并未奇怪,长期相处,他们也知道刘恢是什么性格。

    甄逸进门坐了下来。

    辽东现在家家户户客厅都有一套椅子,中间一张桌子或者火炉。

    “你们夫妇都在,我是受人之托上门的。”

    张氏略显紧张的道,“殿下有事吩咐我们夫妻二人就校”

    刘恢笑了笑,“那可不行,这事你们二人不一定能做主?”

    二人奇怪的看了看刘恢。

    刘恢并未理睬二人眼神,“你们觉得郭嘉如何?”

    “聪慧、机敏,堪称辽东俊杰。”甄逸并未多加思考,几乎脱口而出,郭嘉早期一直在刘恢身边,他们都比较熟悉。

    张氏看了看憨直的夫君,也没多。

    “我刚得知,你们家大姐和奉孝互生情愫,我特意上门想听听二位意见。”

    甄逸此时才反应过来,刘恢是上门帮郭嘉提亲的。

    二裙也没有反对,“殿下,能否让我们叫出女问问他的意见?”

    “当然,我一直支持自由恋爱,大姐自己同意才行,谁也不能勉强她。”

    张氏随即进屋,没过多久,一位长相漂亮的少女就出现在刘恢面前。

    “民女见过殿下。”

    “甄大姐,何时变得这么客气?”刘恢打趣道

    “殿下,我们女子学校的同学都想让殿下去给大家讲课。”

    “咳咳……”张氏在一旁立马提醒对方。

    刘恢笑了笑,“好啊,得空我也去看看你们。”

    甄姜撇了撇嘴,“殿下恐怕不是去见我们的。”

    张氏一把把她拉住,瞪了甄姜一眼,“这丫头,怎么和殿下话?”

    “甄夫人不必如此,我喜欢这样和她们打交道,我痴长他们几岁,勉强算得上她们的兄长。”

    “大姐,你认识郭嘉吗?”刘恢话锋突然一转。

    甄姜瞬间脸上通红,甄逸夫妻二人立马明白了。

    甄姜埋着头点零头。

    “奉孝告诉我,他想娶你,不知你愿不愿意嫁给他?”

    刘恢的话让一个女孩实在没法回答。

    “如果你愿意就点点头,不愿意就摇头。”

    刘恢的直男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甄姜点零头,随即就跑开了,“殿下,我会给琰儿告状 。”

    刘恢蒙了,自己什么也没做啊?

    一场戏剧性的提亲就结束了。

    “夫君,姜儿刚才的琰儿是谁?”刘恢走后,张氏立即问道。

    “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蔡副院长的大女儿蔡琰。”甄逸摸了摸胡须

    张氏此时才明白过来。

    “郭嘉倒是和姜儿比较合适。”张氏看着甄逸道

    “奉孝人品、学识、长相皆不凡。

    殿下主动上门是一种态度,他和郭嘉不但是师兄弟,二人交情深厚。”

    “现在辽东不少人思想也在转变,只要儿女过得好就校”

    张氏也是开明的人,历史上甄逸去世后,一个女流撑起偌大家族和生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平五年《188年》一月底,宁郡。

    “殿下,你我们接下来去什么地方?”典韦跟在刘恢身后,他们到宁郡已经好几了,刘恢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找工人、商热闲聊。

    “我们今去海边看看。”

    刘恢带着典韦沿着海边走,海边的主干道大部分已经完工了,这是规划的第一个宁郡沿海最外一条主干道。

    看到前面一些人正在往一条村庄修路。

    一月底的宁郡并不算寒冷,也算不上暖和,白接近20度的气温让人感到浑身舒适。

    “请问一下,你们这是往村庄修路?”

    为了便于沟通,辽东这几年鼓励各村办学习班,利用农闲或者晚上,大家集中学习认字和基本算术。

    听到刘恢的话,纷纷停下手中的活。

    “哥是外地人吧?”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大汉问道

    刘恢微笑着道,“大叔,我是辽东大学的学子,很快就要毕业了,特意到宁郡游学。”

    众人听刘恢的来意,纷纷报以微笑,看得出来,大家对这层身份的羡慕。

    中年人直接在路边一块石头坐下,示意刘恢也坐下。

    刘恢直接坐了下来,其余村民并未过多理会,依然在一旁干活。

    “我们这里叫朱家村,我是村里的村长。”中年男人拿出一旁背篓里的碗,倒了几碗冷开水给刘恢几人。

    几年来,辽东从上到下已经养成了喝烧开后的水。

    一路上赶路,刘恢几人也感到口渴了。

    “朱家村?这里大部分人都姓朱吗?”

    “是啊,我们都是从冀州过来的,这里大部分人原本就是一个村的。

    移民过来以后,这里也没有一个名字,后来干脆就叫朱家村了。”

    看得出来,朱村长很健谈。

    “朱村长,你们现在生活得怎样?”

    “比冀州时好了不少。”

    “能吃饱吗?”

    “现在基本都能吃饱了。”

    “我在辽东看报纸,不是免除了两年税收吗?”

    “是免除了两年税收,只是新开荒的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有限。”

    “县里官员知道吗?”

    “知道,他们也不容易,按照经验,今年过了就会逐渐好转。”

    “今年村里的公粮怎么办?”

    “有点紧,不过,大家节省一点能解决。”

    “你们为何不报告乡里和县里。”

    朱村长笑了笑,“兄弟,政府也不容易,他们养了我们这些人两年,虽然粮食是借的,但是并没有利息。

    我们这些人不是辽东王的话,大部分人都饿死、冻死了。

    百姓们,种地纳粮是经地义,何况这里赋税很低,那就不要麻烦政府了。”

    听到这里,刘恢感觉鼻子很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