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卫离开纸糊的潼关、赶往长安的时候,开封正在下雨,雷雨。
沈九台沿着宫墙飞奔,脚下踏起一朵朵水莲花,远远看去好像是在施展失传已久的绝世轻功水上漂。
在他身后五、六步的地方,一个年轻的宦官更厉害,右臂前伸,举着一把撑开的雨伞,却始终跟沈九台保持着固定的距离。
两只落汤鸡一口气跑到庆寿宫宫门前,沈九台跨上台阶,守门的宦官迎了上来:“哎呦!这不是沈都知吗?怎么弄得这么狼狈?”
沈九台拱手施礼:“敢问,官家可在?”
这是句废话,官家在哪儿他沈九台岂能不知道?但是他必须得当作自己不知道。
最近宫里有了新风俗:曹太皇太后喜欢春雨,所以每到下雨,就请冉庆寿宫陪她一起赏雨,一直赏到雨停。
被请的有:官家、高太后、向皇后、张婕妤、大公主、二公主以及大着肚子的邢妃,此外还有官家的两个弟弟,岐王赵颢、嘉王赵頵。
家不一定每次都来,其他人则一定会到。
宫里又有谣言了:高太后最近经常抱怨她的娘家人,避雷针可以先不折腾,抽水马桶又不犯什么忌讳,这俩东西也不是一套的。
守门宦官赶紧回答:“在呢!在东配殿读书呢。您......要不的带您先烤烤火?”
烤火?烤干了不是白忙活了。沈九台:“多谢!沈某有急事儿,想求见官家。”
“您直接去东配殿就行,许大官已经吩咐过了。这位哥......”
跟着沈九台一起跑来的宦官立即接过话头:“的就在这儿等都知吧。顺便烤烤火,待会儿您不定还要用伞呢。麻烦这位大官了!”
守门宦官一挑大拇指,对沈九台赞道:“都知好福气。”
沈九台:“咱家倒是想有,可惜没这本事。这是李大官调教出来的。”罢,迈步朝东配殿走去。
他们的李大官叫李宪,是宦官界的一颗新星。
大宋的宦官制度跟其他朝代不同。
赵匡胤在制定宦官制度的时候,充分参考了汉、唐两朝宦官的先进事迹。
得出结论:宦官也是人,同样有理想,有追求,是历朝制度的缺陷才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简而言之:憋的。除了蛊惑皇帝,他们也没别的事儿可干啊!
所以,大宋把宦官系统的品级定得很低,一旦有宦官突破上限,就把他放到外朝去。
跟朝臣们一起并肩作战,实现人生理想,封侯拜相可期。
简而言之:你要能折腾,又想折腾,你就到宫外折腾去。等你折腾得灰头土脸之后,也就消停了。
这套制度非常人性化,是对“人欲”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就是不讲“理”。
不过截至到目前为止,这套制度还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没有宦官为祸,还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宦官武臣。
宦官们“外放”一般会选择武臣路线。
主要是因为:真心干不过!那帮大头巾太黑了,又爱抱团,别看他们平时自己狗咬狗,对付“外人”的时候还真特么齐心合力。
走武臣路线就相对容易得多。
所以,贴心的大宋官家为这些刚刚突破新手村、准备走上疆场的优秀宦官们准备了一个专门的过渡职务——走马承受。
其实就是监军,顺带学习军事知识。
边臣们对太监监军还是基本上接受的,因为这其实已经是三种情况中最好的一种了。
另外两种是:文官监军和没有监军。
李宪先后做过永兴军和太原府的走马承受,干得都不错。
可惜这次跟错了人,这次他给韩绛做走马承受。真是人生无常啊!
不过李宪这次问题不大,出事儿之前他就写过几封密报,对战果持悲观态度,只是当初根本没人理睬他。
当然,战功是不用想了,白忙活一场。
两个宦官走进门口的一间屋子,来到火盆旁边。庆寿宫的守门宦官问道:“哥请坐,不知如何称呼。”
衣服湿透的宦官回道:“多谢大官。的姓童,李大官送聊一个贯字。”
沈九台又看到了许迟的黑脸,相处久了,也就习惯了,并不觉得如何。
就好像福宁殿书这个“加官”听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有多讨厌,还挺文雅的。
沈九台低声询问:“许师,官家读书呢?”
许迟黑着脸,心里其实并不讨厌沈九台,虽然这人挺笨,但是刻苦啊!
许迟只是习惯了这个表情而已。一点头,反问道:“有结果了?”
沈九台连忙点头。
许迟:“进去吧!”
“哎!”沈九台穿着湿哒哒的衣服,迈步进了东配殿。赵顼在看书。
沈九台凑了过去,低声道:“官家,有结果了,奴婢赶紧过来禀报。”
赵顼放下书:“如何?”
沈九台继续:“所有金属的,都张开了,有大有。奴婢看,跟材料没关系,跟重量有关。
越轻的张开得越大,越重的张开得越。那个金箔做的,都快要平了。”
赵顼:“那三个契丹人呢?”
沈九台:“太惨了。太医,就剩一个还有两成机会,其他两个,他们也只能尽力而为。”
赵顼:“让太医全力施为,务必要让他能开口话。”
沈九台:“奴婢遵旨。还有,官家,雷劈下来的时候,正好有个子离得近,直挺挺地摔倒了。
奴婢觉得古怪,过去一问,他感到有东西从腿上爬上来,全身都不听使唤。”
赵顼:“人呢?”
沈九台:“奴婢带来了,就在宫门口。要不要传进来,您亲自问问?”
赵顼:“他没事儿?”
沈九台一愣:“没事儿。活动了一会儿之后就好了。”
赵顼:“送他去洛阳。”
沈九台:“呃......他不是皇城司的,是内廷的。”
赵顼:“调过去。他叫什么?”
沈九台:“奴婢来的路上问了一下,叫童贯。”
赵顼:“朕记下了。让他好好干,朕有赏。”
沈九台:“是。”
赵顼:“还有,你们这次抓住那三个契丹人,是因为一个捕头出手相助,叫......”
沈九台:“展雄飞,开封府的。”
赵顼:“好,一并有赏,重赏。朕看就赏他......”
沈九台:“官家,这个人也调入皇城司吗?”
赵顼:“他愿意吗?”
沈九台:“奴婢试探过,他好像......挺乐意做捕头的。”
赵顼:“那就算了。”
沈九台谄笑:“反正不管在哪个衙门都是给官家效力。”
赵顼一笑:“你去安排一下,朕要见见吴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