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章 艰难的教育事业
    来自楚国的敖已经被转了好几手,也就是楼令并非他的第一任买主。

    在当前的年代,只要识字的话,出身就一定低不到哪去,脑子里的知识越多,出身一定就越加高贵。

    楼令尽管在努力适应这个年代,很多观念却是难以扭转,包括一些思维方面。

    换作是“土生土长”的当代人,发现自己名下有识字的奴隶,不止识字还有很多知识和技术,立马就能够知道那人在成为奴隶之前的出身很高了。

    楼令当然知道敖的出身不会低,问题出在缺乏相关的敏感度。

    “会晋国文字吗?”楼令问道。

    敖稍微迟疑了一下下,道:“可以学。”

    当前的各个列国,中原各诸侯国的字体其实还大多相同,要到春秋晚期才各自创新了。

    在南方则是因为楚国挑战周王室下共主的地位,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想在文字上进行变革。

    楼令所的“鸟文”就是楚国在文字变革上的成果之一,另有许多的字体在楚国出现,到最后“鸟文”最终胜出,成为楚国的主流文字而已。

    “在创新上面,主人更加厉害啊!”敖的是楼令‘带来’的简体字。

    学识越高越能明白字体越简单意味着什么。

    越好写的字,教起来更加容易。

    而知识的教导,有比“容易”更便于传授的吗?

    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字并非永远一成不变,无论是在哪一个文明,只要这个文明一直延续下去,文字必然会一段时期又一段时期出现革新。

    文字其实也代表着文明的精神。例如诸夏的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有自己本身的演化历史,哪一个字又是含括着什么特殊含义之类。

    如果因为楼令的关系,使得简体字提前成为诸夏的主流文字,固然会使得文字失去本来的“形意”,可是在扫盲方面却是一定会带来更多的裨益,比如便利。

    “家主,我们已经会了这种文字,为什么要学这种呢?”林姒将这个疑问憋很久了。(写昏了头,女子名在姓前,前文迷迷糊糊自己搞忘记了)

    她的第一种文字就是简体字,后面则是大篆。

    楼令就实道:“因为第一种文字只有你们看得懂,后面的文字则是在中原通用。”

    林姒有了新的疑问,道:“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第一种文字?”

    这是个好问题啊。

    主要是楼令一开始懂的大篆不多,想教也教不了,后来想弄来大篆的书籍没有地方搞,时间一久也就持续用简体字进行教学。

    到后面,楼令又发现先让他们学会简体字,再来教导大篆,远比单独学习大篆的速度更快,索性也就两种文字一直教了。

    这多少算是增加了学员的学业负担,并且第一种文字不定没有什么用,楼令已经在思考是不是放弃继续教导简体字,改为单独教导大篆。

    “也许可以将他们视为第一批,继续两种文字都教?后面加入进来的第二批只教大篆。”楼令很清楚文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文字存在的意义除了可以作为文明载体之外,它还能够被用来成为保存秘密的载体。

    想跟社会接轨,肯定是要使用文明主体的文字,也就是多数人使用的文字,不强就自己去迁就别人,什么时候强大了才是别人来迁就自己。

    简体字可以在老楼家内部使用,懂得简体字的人才有资格……或者基础去学习更为高深的知识。

    如果其他人想学习楼令“带来”的那些知识?他们起码要先将简体字转为大篆,也就是先去学会简体字。

    那样做当然无法真正做到保密,只是设置了一道坎而已,问题在于这道坎很有存在意义。

    楼令对家族内的教育已经进行了三年,多数人已经掌握了常用的简体文字。

    在语文方面,学会了文字,再懂得使用文字去填词造句,会用掌握的文字去正确表达之后,基本上就进入到意识植入的阶段了。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学会了常用文字,除了读一些故事去懂道理,关于语文真就没有什么好教的了。

    在读那些故事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进行三观塑造,再学会怎么去为人处世。

    而语文进入某种阶段进行意识植入,类似的方式在所有文明都通用,只是植入的意识形态不一样而已。

    林姒是一众学员中在学语文上速度最快的人,恰是因为学得快的关系,问题也最多。

    到现在,楼令哪里能看不出“开智”对林姒带来的改变?

    作为学生问题多是好事,代表已经在用脑子思考课业之外的东西,随着问题越来越多,不进入哲学的范畴,基本上也会往其它跟艺术有关的侧重倾斜。

    楼令其实更为看重数学,比较要命的是起先还好,有几个人展现出数学上的赋,结果他一次出征归来,赋好的那几位学员却是退步了。

    学习数学的难度远超语文,楼令早就发现在教完加、减、乘、除之后,在应用题和商用题方面不止自己教起来吃力,学员大多也学得艰难。

    稍微提一下数学的进程都那样,楼令已经想象得到进入几何科目之后会有多么难搞了。

    “慢慢来,只能慢慢来啊!”楼令其实还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

    比如,楼令首先是一家之主,然后才是老师,一旦在处理政务与教学两者之间起冲突,不用想也知道该选择处理政务。

    更重要的一点,楼令难道就一辈子当个“上士”和村长吗?必然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用在建功立业上面,不可能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当郑

    “家主,‘蒲’城派人前来通知,明年春播之后前往集结。”

    楼令正在教学,收到了最新的征召命令。

    因为来人没有更多,到底是为了攻打谁而下达征召令,楼令只能等前往集结地点才有可能知道了。

    “有可能”的原因是,楼令的地位暂时还不高,不在必须得到会知的阶级之粒

    “是报复秦国吗?应该不是。要报复秦国,去年就应该展开大战,哪能等到今年。”

    问题也就来了,晋国发布的征召令涉及区域多广,然后不打秦国的话,会是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