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9章 听君一席话
    方孝孺激动得脸色潮红,等待着李伟的回答,他觉得这句话里蕴含莫大的道理发人深醒。

    其他人此时听到这句话,稍一琢磨也回过味来,低声呢喃一遍这句话,心中也很是惊异,都将目光落在了李伟身上,等着他解释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李伟却是迟迟不语,不是他不想说,实在是他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句话。

    这句话还是他从后世那个狗老板的办公室里看到的呢,虽然这话的大致意思他大概能明白,但是其中的深刻道理却并不清楚,毕竟他是个理科生啊!

    而且不要说他,即便是天天面对这句话的狗老板自己,恐怕也讲不明白这话的意思,毕竟他也只是附庸风雅罢了。

    方孝孺见他迟迟不言语,顿时有些急躁,出声催促道:“你快说啊!”

    “呃,这个……它的意思吧……”

    李伟一边用嗯啊这那拖延时间,一边开动脑筋。

    算了,老子是理科生,就按理科生的思路给他解释吧。

    “所谓格物致知吧,就是通过用心揣摩观察事物的现象,通过研究得到其中蕴含的知识,而知行合一呢,就是在得到知识后,要将之付诸于行动,用实践来检验这个知识的正确性,正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惟一标准!”

    “而现在的读书人,知识都是从前人书写的典籍中所得,未经实践就夸夸其谈,这就导致了许多读书人口中有千言,胸中无一策,有知而无行……”

    方孝孺听着李伟侃侃而谈,心中大受震撼,他也总算明白了自己初次面圣时朱元璋为什么对自己那么看不上,自己是才学出众,文章更是锦秀华丽,然而这些都是未经实践的空谈,直接用来处理事务自然不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薛祥捋着胡子悠悠的总结道,茹太素也不禁点了点头。

    其他众人看向李伟的目光也不禁发生了变化。

    以前在群臣眼中,李伟就是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乡野草莽,毫无才学,不知礼数,跟他们这些读书人根本没法比,对其很是鄙视。

    就算是现在见李伟权势日隆,前来投机巴结他的这些人,其实心里也是看不上他的。

    但李伟这一番议论一出,不禁让他们这些读书人刮目相看,暗道这位李驸马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许多见解却是能如醍醐灌顶,令人振聋发聩。

    李伟感受到众人目光的转变,心下难免有些小小的得意,想了想又继续道:“当然,知行合一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做人要表理如一,不能嘴上喊着仁义道德,暗地里所行却是肮脏龌龊!”

    李伟说着,目光扫视在场的众人,既然这些人要投向他,那有些话必须得说在前头,要是这些人里有那种贪脏枉法之辈,他可不会出手庇护。

    听到李伟这话,吴伯宗、韩宜可这些正直的官员自然是坦然自若,但在众人之中,也有不少脸色微变的。

    “李大人此言振聋发聩,让下官犹如醍醐灌顶,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高信在陈敬背后感叹道,虽然李伟一直在考校陈敬,还没轮到他,但他也想要赶紧表现一下。

    今天李伟的表现令他非常意外,之前他还只是巴结一下求个升职的机会,现在却不禁有点心悦诚服的感觉。

    不仅是他,陈敬以及翰林院的那些清流们也都有点这种感觉,对李伟不再是之前那般表面巴结心里鄙视。

    结束了这番高谈阔论,李伟又将目光落在了陈敬的身上,轻声道:“这样吧,回头你将考核之法写个奏书呈给陛下,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谢李大人,下官若有所得,必不忘李大人今日提点之恩!”

    陈敬闻言顿时大喜,李伟这等于是他自己的良策让给了他,让他去进言邀功。

    李伟微微颔首,其实他也没陈敬想的那么牛逼,他也就酒桌上高谈阔论还行,若真要让他列出个具体的考核措施,他还真来不了,毕竟大明国情跟后世不一样,他又不能照抄后世的政策。

    高信见陈敬得了好处,有些心急的上前问道:“李大人,那我呢?”

    李伟愣了愣,心里不禁有些发虚,刚才考校陈敬弄出这一大堆事来,让他差点出了丑,要是再跟这高信来一遍,他可不一定还能hold得住。

    “呃,刚才不是谈了科举的事吗,你就把这事好好研究一下吧,将举荐的弊端和开科取士的必要性给陛下说一说。”

    李伟直接拿已经谈过的东西给交给了他,正好科举就是归礼部管的。

    高信低头想了想,觉得这也不错,于是便拱手称谢:“谢李大人提点。”

    陈敬和高信拱手一礼,满意的转身回了自己桌上,李伟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装逼有风险,以后得谨慎啊!

    薛祥看了他一眼,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揶揄道:“没想李大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学,既然这吏部、礼部的都指教过了,那你对工部又有什么想法呢,不妨说出来让老夫也醍醐灌顶一下。”

    刚放松下来的李伟,听到他这话,不由翻了个白眼。

    不过他对工部还真的有许多想法,反正薛祥也不是外人,说错了也无所谓,便低声开口道:“我还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老大人不妨听听,正好也给我把把关。”

    薛祥满意的笑了笑,对他谦虚的态度颇为满意:“说来听听。”

    李伟调整座位,与薛祥靠近了些,轻声说道:“我打算制定标准的度量衡,像是长度、重量、体积等等,现在咱们大明用的什么步啊、斗、石之类的计量单位误差太大,对科技的发展极为不利,我想让工部制定精确标准的称、尺等等,将之下发各州府,并公示于众,以后各地计量都必须以此为准,百姓交易时若对斤两有争议也可以此为准来判定!”

    薛祥闻言不仅眼前一亮,旁边的茹太素也是来了兴趣,凑上来道:

    “这个好,这样户部课税也能更精确,而且也能……也能让下面的官吏收敛一些。”

    说到地方官吏,茹太素不由顿了一下,心中叹了口气。

    贪腐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便有了李伟这些标准的称重器具,恐怕也难以杜绝。

    薛祥也是轻轻点头,对此表示赞同。

    李伟说完又道:“另外还有专利的问题,我想奏请陛下在大明律中增加保护专利的律法,其实在大明许多匠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但是他们都藏着不敢明示与人,更不会拿出来与外人交流,我的想法就是在律法中言明,让他们对自己的这些独创的手艺、方法拥有专利权,别人想学想用的话,需要支付他们合理的报酬,有了律法的保护,他们就能放心的将这些绝活拿出来了,这样可以促进工匠技艺的进步与发展……”

    李伟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通,什么专利权、科技创新,薛祥听得连连点头,他没想到随口问问,这小子还真有这么多想法,不过这么多想法,一时半会也实现不了,都得慢慢来。

    两人聊了许久,李伟才停住话语,坐正身子抿了口酒。

    等两人说完,王杰又借机开口问道:“李大人,那些翰林学子,大人可有想法给安排一下?”

    这些翰林学子大都是托他的关系过来的,这个口还得他来开。

    李伟顿了顿,漫不经心的道:“翰林院不是修书的吗?让他们修个洪武大典呗。”

    王杰神情疑惑:“洪武大典?”

    “嗯,就是把天下典籍收录为一,不仅是儒学经典,还得包括天文地理、杂学技艺等等。”

    李伟随口说道,他虽然是历史白痴,但是永乐大典名字还是听过的,虽然不清楚里面具体是什么,但大体有个了解。

    王杰听到李伟这些话,心中不由大为震撼,虽然李伟仅是三言两语,但描述出来的却是一部宏篇巨著!

    如此真能修成这种巨著流传于世,那真是功德无量,参与者也必然会青史留名!

    想了这里,连他都不由有些心动了,在现有的四品官身和青史留名之间迟疑不决。

    李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这只是他随口的敷衍而已,现在掌行司官吏已经齐备了,他也没职缺给这些翰林清流,而且以前急于用人没办法,给也就给了,现在再这么私相授官,朱元璋肯定也不能饶了他。

    将王杰敷衍过去,李伟也没再谈论政事,而是与众人把酒言欢,闲聊起来。

    他不喜交际,在后世也没怎么喝过酒,酒量自然就差,不过片刻就已经醉醺醺的了。

    薛祥和吴伯宗这些人跟他也都是老熟人了,交谈起来也比较放松,随口聊起了家常。

    “李大人深得陛下信重,陛下不但赐以高位,还将大人招为驸马,真是令人艳羡啊。”王杰真心的说道。

    李伟自从成了驸马后,不但官复原职,还在一年之间华丽转身,有了现在的权势,不论在谁看来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李伟自己却并不这么觉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