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1章 科学发展
    京城,西暖阁。

    大明两线作战,朝廷百官忙的不可开交,而朱由检这个皇帝反倒甚少有人来打扰,这也就是龙头带的好的作用,事无巨细,安排妥当,各个衙门官府按照自己的职责妥善处理,朱由检反倒有了几的清闲时间。

    朱由检闲来无事,这几日就较为频繁的巡视了研造司,了解研造司的目前的工作情况。

    为方便统一管理,朱由检早前顺势将谭林的工匠坊也归属到研造司治下,并且注入了大量的资金。

    整个研造司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发展极为凶猛,蒸汽机的研发和汉阳造的仿制都已经走上正轨,除了招募了一千多名具有相关学识的人员之外,还将宋应星及毕貌康两位大明的科学大家,请到了研造司。

    两位大家加入后,在多饶共同努力下,唐学成的蒸汽机图纸已经趋于完备,下一步几人准备完善后,进行样机的制造;而汉阳造的仿制工作亦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整套成熟的制造工具帮助下,第一把汉阳造的仿制品已经出产,朱由检兴奋之余,将其命名为“振兴”,不过经过第一次实弹测试,还是有些瑕疵。

    由于众人没有什么经验,使第一把仿制品制作不够精密,导致其枪管与系统兑换的子弹无法匹配,第一次射击就炸了膛,以失败而告终。

    对此,了解研发困难的朱由检认为实属正常,后世科学创造上哪有几次就能成功的?都是经过大量的失败验证,才最终成型,何况这还是第一次测试。

    安慰一番沮丧的众人后,朱由检大手一挥,再次从内帑中拨款十万两,算是对两个研发团队鼓励,反正当初八大晋商贡献的银两,才去其一二,这点银子朱由检还是舍得花的。

    在进行科学研发的同时,研造司也没有忘了对所属所有人员的教学,唐学成和谭林作为各自项目的负责人,将自己的毕生学识倾囊相授,而宋应星及毕貌康两位大家亦没有独善其身,与各个人员互相交流、互相进步。

    整个研造司顿时掀起了一股求知风、创造潮,各种马行空思路和问题,如雨后春笋般被提了出来,譬如对大明最先进的火器qF4.5英寸榴弹炮的研究,如何提高其射程和射速?再如十七式重机枪,是如何做到如此大频率的急速射击的?这一个个问题都有待研造司去逐一解决。

    虽然目前来看,解决的难度比较大,甚至可能完全解决不了,但朱由检欣慰的是,任何新的突破都是由敢想而开始的,如若连想都不敢想,何谈发展?

    另外对于民用上的发明创造,朱由检也下了重要旨意,要求研造司多下去看一看、转一转,多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生活中的不便之处,以进行应对性的攻关。

    对于整个研造司的现状,朱由检还是相当满意的,其发展势头隐隐的超越了兵仗局,成为大明最大的研发制造机构。

    武器方面的仿制研发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朱由检现在准备着手推行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了。

    “大伴儿,去叫范阁老来见朕。”

    朱由检站在宫后苑的一处被开辟成农地的位置,若有所思的向王承恩吩咐道。

    "奴婢遵旨。"

    其实大明到底不是一个城,而是坐拥两亿人口的大国。对比之下,建奴只靠十几万骑兵怎么会轻易攻入山海关呢?这还是大明内部的种种矛盾导致的。

    原主接手的大明,是中国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时期。人口的不断增长意味着粮食需求的增长。

    人总要吃饭啊,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农民要靠“”吃饭,庄稼要风调雨顺才能有好的收成。

    可或许是要亡明,从14世纪开始,气候就逐渐变冷,一直持续到崇祯年间的17世纪,这种严寒气候达到了顶点。

    大明迎来了历史上的“冰河世纪”,甚至连广东都飘起纷纷扬扬的大雪,北方更是全年无雨。

    崇祯元年,陕西全境的空突然呈现血红色,紧接着就是北方百年难遇的大旱,各种诸如地震、洪水、旱涝等灾连绵不断,这种情况直到现在的崇祯十七年。

    还好,在朱由检到来后,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军事胜利,挽回了大明将亡的迹象,可灾导致的恶果并没有消失,诸多的百姓仍然是填不饱肚子,在死亡线上挣扎。

    对此,朱由检特意从系统中兑换了一些土豆,用于培育种植。

    虽然土豆这种农作物,现在已经慢慢的进入到了大明,可是速度太慢了,刚刚才进入而已,而且还属于贵族食物,远远没有达到大规模种植的地步。

    这种容易种植,一年两熟的饱腹之物,朱由检实在无法忍受它只作为贵族食物而存在,并且现在土豆的产量实在不高,所以朱由检决定向百姓们大规模推广,提高产量,以解决灾荒时期的粮食问题。

    其实现在大明还有了另外两种饱腹之物,就是红薯和玉米,万历、启年间,陕西、河南、广西、福建、云南各地就已经普遍种植玉米和红薯,不过这两种作物的食用口感不如大米和面粉,特别是红薯食用之后有胀气、泛酸等不良反应,因此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土豆却不同,口感好,产量相比红薯和玉米要高出不少,朱由检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选择了土豆这种农作物。

    不多时,范景文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宫后苑。

    “臣范景文参见皇上。”

    “平身,范卿,这段时间政务繁忙,还是要注意身子啊,你可是朕的左膀右臂,可不能出任何差错。”朱由检见范景文一脸疲惫,知道是两线作战和政务导致,朝臣们确实很辛苦,特别是几位阁老,于是关心道。

    “臣谢皇上关心,臣无事,为大明臣唯有鞠躬尽瘁。”范景文感动道,左膀右臂这个词的份量可是相当重的,感动也实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