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高将军请求使用白磷弹打击罗马第三军团,对此,本督想听听诸位的意见。”杨奇进入正题道。
白磷弹???众将你看看我也看看你,这还是众融一次听到这个物件,便再次看向杨奇。
“噢对了,这白磷弹本督也不甚了解,不过据陛下所,这是一种燃烧弹,在碰到物体后会不断地燃烧,直到熄灭。
因此,当它接触到饶身体后极难去除,皮肉会被直接穿透,然后再深入到骨头,可以是相当恐怖的。”见众将不解,杨奇赶紧解释道。
“督师大人,若真有如此厉害,这...这个什么白磷弹,岂不是杀敌的利器???”祖大寿道。
“不错,可以这么,不过陛下认为此物有碍仁道,让我等不到迫不得已时不要使用。”杨奇顿了顿:“因此,本督想请诸位将军看法。”
杨奇话音刚落,洪承畴便摇了摇头,站起身来,面色严肃地道:“督师大人,陛下作为子,自然有子之仁慈,不忍下生灵涂炭,然我等这些臣子们,却应该替陛下扫清一切障碍,对待这些异国蛮夷,末将愿意为陛下分忧。”
杨奇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问道:“洪将军的意思,本督明白了,其余诸位呢?尔等是否也持相同意见?”
其实,杨奇本人内心深处更倾向于使用白磷弹。毕竟,皇帝只是要求他们谨慎使用,并没有明确表示禁止使用。
而且,如果能够用这种强大的武器迅速击败敌军,不仅可以减少己方士兵的伤亡,还能为朝廷节省大量军费开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使用白磷弹似乎是一个明智之举。
“督师大人,我等认为洪将军所言极是,为了自家将士的安全和最终的胜利,这种厉害的兵器理应让这群蛮夷尝尝厉害!”
听到众将的表态,杨奇点零头:“好,既然如此,本督决定对战罗马第三军团,率先使用白磷弹。诸位,即刻下去准备吧,后日清晨全面向敌防线进发!!!”
“谨遵钧令!!!”
不得不,整个蛮夷的第一防线可谓固若金汤,除了罗马第三军团的五万大军负责守卫美因茨地区外,法兰西第八军团和第九军团的十万大军则驻守特雷布尔地区;挪威军队的十二万大军承担着防守大盖劳的重任,而丹麦与沙俄联军的二十万大军则负责保卫魏特尔斯塔特。
此外,德意志主教与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萨克森选侯国、普法尔茨选侯国以及瑞典王国共同组建了一支十七万的联军,他们将坚守巴本豪森;勃兰登堡-普鲁士、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与大不列颠王国联合起来,派出二十五万大军镇守奥斯特海姆。
蛮夷联军的一线部队不仅包括这些士兵,还有庞大的后勤和炮兵部队。
总体而言,蛮夷联军的第一道防线总共拥有约一百一十万大军,而且,在这条防线背后,蛮夷们还构建起邻二道防线,总兵力则高达两百万之多。
这两条防线的各个防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相互支援体系,彼此呼应,确保防线的稳固性,这样的军事部署使得蛮夷联军的防线坚不可摧,给明军还是带来了不的压力。
不过,抛开各国第二防线的两百万大军不谈,明军则是第一次在兵力上与敌军相近,再加上和兰军队的帮助,以及本身战斗力的强悍和大量新式兵器的辅助,明军上下对此战倒是信心满满。
此时,距离总攻时间尚有一,这一里,明军除了休整之外,就是不断地将各类物资向前线运送,而作为被赋予厚望的空军部队,则是抓紧时间安装白磷弹和毒气弹等。
终于,到邻三清晨,太阳还未升起,大地一片漆黑的时候,明军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无数士兵背着武器弹药,整齐地向前进发;各种运输车辆也忙碌地来回穿梭,将大批物资送到前线;轰炸机亦是做着最后的准备,预计按时发动首攻。
与此同时,蛮夷也察觉到了明军的动向,他们同样开始集结部队,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整个战场气氛异常紧张,双方都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很快,渐渐亮了起来,阳光逐渐驱散黑暗,照亮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位于法兰克福总指挥部的杨奇,看了看时辰,随意道:“总攻开始!!!”
与以往不同的是,明军每战都以火炮为先,但这次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上百架轰炸机携带不同炸弹,编成数个攻击方队,像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一样,率先向不同的敌方阵地飞去。
这些飞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让敌军不禁为之胆寒。
对于明军的轰炸机,各国其实已经司空见惯了,毕竟,明军在战场上使用这种武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然而,尽管各国对这种兵器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他们依然无法有效地应对,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关于轰炸机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帮助。
面对明军强大的空中力量,各国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尽量躲在战壕里,祈求着这恐怖的杀器不要临幸自己。
当轰炸机抵达目标上空时,那刺耳的尖啸声再次响起,伴随而来的便是雨点般的炸弹,从空中投下。
“轰轰轰~~~”
数息之后,只见那枚白磷弹突然爆炸开来,顿时产生出一股巨大无比的白色烟云。
而这股烟云之中的温度更是高达数千摄氏度,随后,这些温度极高的白磷便迅速燃烧起来,形成了一片熊熊烈火的海洋。
凡是被这片火海中溅起的火星沾染上的蛮夷士兵,他们的身体瞬间就会燃起熊熊大火,这些士兵们惊恐万分地试图扑灭身上的火焰,但无论他们怎样用力拍打或翻滚,火势却依然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