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战术在短时间内起到了作用,但龙跃军骑兵太强悍了。太史慈直接正面冲击,仅一刻钟时间,便冲破了于禁的部署。果然,步兵还是难挡骑兵的冲锋。
于禁没有办法,只好将自己的两千骑兵投了进去,企图挽回局面。双方骑兵正面交锋,龙跃军骑兵越杀士气越高,曹军骑兵受到步兵溃败的影响,显得士气不振。
不到一刻钟时间,曹军骑兵的阵势也被冲垮。于禁看到自己的军队处于弱势,心里非常焦急,便亲自冲上战场,想挽回局势。
双方大军战了一个多时辰,杀得难解难分。总的来讲,龙跃军已占尽优势,击败曹军是迟早的事情。
正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突然大地震动,太史慈心中大惊,他久经沙场,自然听出这是骑兵奔袭的声音。
如今身在黄河南岸,己方只有龙跃军自己,哪来援军,此必是曹操的援军。果然,不到半刻钟时间,远处一支骑兵奔袭而来。看装备,他便知确实是曹军骑兵,还是重骑兵。
太史慈目测了一下,这支敌军兵力雄厚,起码有五千人。自己的军队大战了两个时辰,早已精疲力尽,哪能再战?
他犹豫了一下,便下令鸣金撤兵。龙跃军士兵收到指令后,纷纷撤出战场,往东撤去。于禁也知道援军到来,心中一阵欢喜,自己总算是保全性命,然而他却无力率军追击。
来军正是由曹纯率领的虎豹骑兵。原来,曹操收到了刘鑫送过去的檄文后,知道大战将起,便率军北上。
军队刚出发时,曹操收到程昱的消息,得知黎阳已丢。他料定刘鑫夺了黎阳后,会进攻白马,便想加速进军,支援白马。
然而,他的军队是步骑混合,速度较慢,于是他打算派一骑兵先行去支援。考虑到战力问题,他让曹纯率着自己最精锐的骑兵去。
曹纯率军先来到延津,派了个士兵到延津通知一下于禁。哪知士兵很快就跑回来,延津有战事。他连忙率军赶了过来,在于禁最危急时赶到,救了于禁。
曹纯的军队来到之后,也看到了太史慈率军撤退,便下令追击。虎豹骑兵是重骑,负重比较大,仍是追不上撤退有龙跃军。
有些跑得慢的龙跃军骑兵被追上或被弓弩射死,但大多数士兵却得以逃脱。
太史慈一口气撤退了二十多里路,看到曹军没有追击,他才停了下来。此时,他心里窝着一肚子的火。就差一点点,他就能拿下延津了,可是……功亏一篑,他如何甘心?
他清点了一下兵马,发现自己伤亡一千多人,心中又是一阵悲苦。如若拿下延津,付出这些代价也值得了。可如今没拿下,等于士兵白死了。
曹军援军来到,他也无能为力,只好向白马方向撤退,将此事汇报刘鑫,届时再做决断。
太史慈率军返回白马时,刘鑫已经率军渡河。与21世纪的黄河相比,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几次改道。他还记得21世纪的黄河位置应该还得往南上百里,不经过现在的白马或延津。
得知曹军有援军到来,援军还是重骑兵,刘鑫心里也有数了,多半是曹操亲率大军而来。
此时,沮授等人也率着龙跃军余部赶到白马。刘鑫找来荀攸和沮授,商议对策。
“子义突袭延津失败,只因故军来了援军,如我没有猜错的话,恐怕曹操亲自率军来了。”
“大将军何以见得?”
“据我所知,曹操手下有一支重骑兵,名为虎豹骑,多半便是支援延津的那支军队。”
荀攸和沮授点零头。
“今夺延津失败,我大军已渡过黄河南岸,你们,曹操会不会出奇兵渡河到北岸,奇袭邺城,从延津渡河后,到邺城仅有四百里路,骑兵仅需四五就能到达。”
如果是刘鑫的话,就有可能这么干,于是他认为曹操也有可能有这种想法。
“应该不会!”荀攸反驳了他:“曹操骑兵并不多,在白马被我军击溃,剩下的恐怕连一万都没樱”
“我军邺城有郡兵八千,其战力不弱,若是曹军想攻破邺城,至于需要两万军队,曹操兵力恐怕不足。”
“荀军师得对!”沮授也支持荀攸的观点:“此战,曹操采取的战略便是坚守,冒险出兵乃大忌,曹操多半不敢。”
“以我看,曹操也不敢在延津久留,因白马已被我军占据,我军也已过南岸,曹军留在延津的意义不大。”
“他多半会退守,然后筑垒而坚守。这么做的好处是,拉长我军的粮道,而缩短他的粮道。看来,曹操恐怕是打算长期与我军对峙,大将军要有所准备。”
刘鑫接着问:“那他又徒哪里呢?”
沮授久居邺城,对冀、兖边界之地较为熟悉,他想了一下:“兖州北部已经我军所得,我以为曹操多半会徒中牟一带。如若曹操仍是想依靠河流阻挡我军,则必是在汴渠附近筑垒防守。”
汴渠是春秋战国时代挖的一条河,是河南郡中牟县的一条主要河流。
“按公与所,曹操可能是想拉长我军粮道,那我军粮仓应该建在哪里呢?”
“如果我军兵临汴渠北岸的话,应设在延津比较合适,一则临近渡口,方便过河,二则距离汴河仅一百余里路,也不算远,押送粮食也方便。”
“不过具体在哪,恐怕还得进军之后再做决定。”
“好!”刘鑫心中已有打算:“不管怎么样,我军都得继续进军,先到延津再。”
在白马稍微整顿兵马,刘鑫下令大军出发,向延津而去。三后,大军到达延津,果然曹操的军队已经撤退。他赶紧派斥候查探曹操会在撤到哪,一之后便得到回复,曹操南下撤徒了中牟县一个叫官渡的地方,并在那里筑垒。
刘鑫一愣,这仗怎么打着打着,就突然变成官渡之战了呢?他可不希望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