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草长莺飞,春风和煦。
改进版大福船的图纸基本已经画完,我将豫进和百冲叫到了四海殿。
将手中厚厚一摞图纸交给二人,我开口道:“这是朕改进的战船图纸,琅琊造船坊虽然暂时停止建造,但船只同样需要你们仔细钻研,打造出来需要时间,你们带回去仔细研究一下。”
豫进拱手道:“陛下,此船与大秦当下的战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臣担心有些细节注意不到。”
我点点头,提醒道:“自然是有的。此船名为大福船,相比番禺制造的那些船,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采用了水密舱结构。”
我指着船身侧面图:“你们看这里,现在的战船都是直接打造船体,内部是联通贯穿的,但这样的结构一旦船身破损会导致水瞬间冲进船舱,很容易就被击沉。大福船采用的是将船身内部隔绝成十三个水密舱,这样就算是其中一个舱室进水也可以避免其他舱室进水,这样会极大降低沉船的概率。”
“第二点。”我指向与明朝大福船不同之处:“这种船采用流线型,首尾尖削,没有平行段,最宽处在中间靠后,从船头平滑过渡到最宽处,不能有明显肩突、船尾,不能太肥大,避免海上的涡流。”
“第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现在的船都是木制结构,大福船部分支撑结构换成了钢铁的,比如铁钉、肋骨、支架等,甚至可以整体外裹一层铁皮,然后再刷上漆,如此既可以增强船体强度,也可以防海水腐蚀。”
豫进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兴奋道:“陛下,臣突然想起来,陛下在向臣等传授浮力一课时曾经说过,只要体积够大、结构够合理,就算是一块空心钢铁也能漂浮起来,不如整个船身都用钢铁制造?这样不是更为坚固吗?”
我呵呵一笑,解释道:“全铁船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第一,船身自重太重,无法全靠风帆驱动;第二,以冶铁府如今的钢铁产量和塑型技术,别说打造船这么大的物件了,恐怕造个模型出来都是问题。”
豫进有些失望,拱手道:“臣明白了。”
看到他的表情我有些好笑,将作府和太史府这几十号人,就属他学习最为认真,进步也是最快的,基本已经能以后世思维考虑问题了。
随即勉励道:“你也不要灰心,你说的那个东西名为铁甲舰,只是现在造不出来而已,将来大秦能够生产大件塑型钢材以及研制出蒸汽机之后未必不能造出来。”
豫进双眼恢复了神采,追问道:“陛下所说的蒸汽机又是何物?”
我想了想,既然话题到这了,不如跟他讲讲:“简单的能量转换原理朕已经给你们讲过了,蒸汽机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烧开水,把热能转化为动能。它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结构、调速结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就像这样……”
一个时辰后,四海殿已经变成了临时小课堂,豫进和百冲两人手拿纸笔记了满满五张纸,直把我说得口干舌燥才勉强跟两人讲明白了蒸汽机的结构和工作方法。
三人喝口茶,歇息了一会,我感叹道:“今天跟你们二人说这些不仅仅是为了解答你们的疑惑,豫进刚刚的话提醒朕了,蒸汽机的研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可能需要两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终我们一生都无法研制成功,可早些开始更好不是吗?即便不是我们成功,以后的人也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两人听到我竟然用了“我们”一词,瞬间“戏精”上身,感动得几欲落泪,哽咽道:“陛下,臣定当毕今生之力铸我大秦万世之基!”
看到两人要不是碍于我的身份恨不得跟我来个拥抱,我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同时又为古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学术奉献精神所感叹。
我起身整理了一下长袍,笑道:“行了,朕和你们都还年轻,现在你们已经造出了火枪、简易机床、玻璃等等,哪一样都不简单,说不定大秦来个技术爆炸,明年就研制出了蒸汽机、后年就具备了造铁甲舰的技术呢,虽然技术的突破必须要有积累,但理论应用到实践或许只是某个灵感的爆发,有时候朕想不到的东西或许你们就想到了。”
两人不再纠结,躬身道:“臣受教!”
看两人恢复了斗志,我开始吩咐正事:“三件事排进你们的日程,第一,尽快造出大福船的模型,试验成功后估计也就到了咸阳新城初步建完的时候,到那时就开始建造琅琊造船坊;第二,百冲,已经找到了一座方铅矿对吧?”
百冲拱手道:“是,南阳郡守已经组织民夫正在开采,还要请陛下示下如何大规模快速炼铅!”
我点点头:“提炼金属大致流程都差不多,提炼铅也是一样,采用坩埚炼铅法,简单来说就是装炉冶炼前先砌好活墙,再在炉条上分层铺设不同大小的煤块,就是石墨,烧得差不多了即可拆除活墙将坩埚取出,最后打碎坩埚除去上层的炉渣和中层的黄色炉渣就可以得到铅饼。”
“当然了,其中还含有一些杂质,比如用吹灰法可以提炼出金银,但含量极少,朕需要铅来制作弹丸,那些金银不值一提,你们只管生产足够的铅,待铅丸制作出来后再针对性改进火枪,使火枪更能契合铅弹,射程和精准度都会大大提升的。”
现在北地秦军和岭南秦军都已经开始逐步转变为屯垦,大概半年的时间就能适应,到时候必须要装备足够多的火枪兵!
“第三,在八年大朝会之前要打造出至少两万支火枪。”
百冲请示道:“陛下,如今将作府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困难,匠人达到了三百余人,学徒更是有近两百人,将作府已经人满为患。不过,新城的将作府几乎完工,臣建议将咸阳城中的匠人全部迁到新城将作府,那里足可以容纳千人之数,能更好地进行研究。”
百冲也习惯了什么科研项目之类奇怪的词,我点点头,赞同道:“可。新城将作府建有各种实验场所,能更有利于科研,准备好了就迁过去吧,掌管售卖和政事的仍留城中。”
“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