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章 大奉国子监
    返回殷都的路上,素素看着宁延,轻声道,“少爷,谢谢你。”

    宁延微微一笑,“不用言谢,今的事情就当没有发生过,你待会回去的时候,记得去趟连谷坊帮大嫂带份梨花糕,给自己买份荷叶粥。”

    听到宁延的话,素素心中一暖,抿嘴点头。

    马车并未返回宁府,将素素中途放下后,宁延就让孔真玄掉头前往滏河江畔。

    滏河江畔热闹依旧。

    文昭旻的花船内,聂红衣正躺在床上休息,旁边的文昭旻很不情愿的将一碗粥放到督聂红衣面前,递给她,“快喝吧。”

    聂红衣接过热粥,文昭旻很熟练的将纱帘放下,只有隔着纱帘,聂红衣才会卸下面纱喝粥,没有人知道面纱下的聂红衣是何样貌,文昭旻甚至猜测是聂红衣长相过于丑陋才带着面纱,不敢示人,不过这事她也只是想想罢了。

    “你放心,等我伤好之后,自会离开,不会打扰你很久。”床上的聂红衣冰冷的道。

    文昭旻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心里想着赶紧走,早点走自己也能早点安心,不过嘴上却不敢这么,“你可别吧,要是让宁公子听到这番话,还以为我欺负你呢。”

    “当时我那么对你,你就不生气?不怨恨?不想趁机报复我?”纱帘下的聂红衣有些玩味的道。

    文昭旻端过椅子坐在椅子上,自顾自的道,“肯定生气怨恨啊,但我又有什么办法,打又打不过,骂又不敢骂,不过细细一想你这么做也是为了宁公子,这怨气也就消散了一些。”

    “你倒是敢。”聂红衣听到后无奈道,“这滏河江畔是什么地方,你比我清楚,为了少爷安危,我不得不这么做。”

    “要是能有安生日子过,谁家女子愿意来此,那些城里的姐公主看不上我们,我们是娼;乡下的姑娘村妇看不上我们,我们是妓;可是在来这里之前,我们也是她们。”文昭旻无奈的道,自古以来这歌女娼妓就是如此,没有人看得起她们,不然当初的玉面尚书也不会出一点朱唇万人尝这种话。

    聂红衣将喝完粥的碗递给文昭旻,文昭旻将纱帘挂好,接过碗筷放到桌上。

    聂红衣看着她那黯然神赡神情,想要安慰却不知道从何下口,半个月的相处,聂红衣知道,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这样的女孩不该来这种地方。

    这时,宁延推门而入,文昭旻看到宁延出现在自己面前,心里多少有些惊喜,“宁公子,你来了。”

    宁延点零头,“怎么样?聂姑娘好点了吗?”

    听到宁延开口就是聂姑娘,文昭旻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继续笑着道,“聂姑娘恢复的很快,已经好很多了。”

    “少爷。”聂红衣还想下床行礼,被宁延拦住,“不用多礼了,好好养伤吧。”

    “少爷此番前来,可有要事吩咐?”聂红衣急促的道。

    宁延忍不住一笑,“你就安心养伤吧,现在吴家没了,我还能有什么事,我来就是看看你恢复的如何。”

    聂红衣听到后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多谢少爷关心,在下好多了。”

    此时的宁延还不知道,早已经有一双眼睛盯上了他。

    。。。

    大奉国子监,坐落在滏河上游,滏河横穿殷都城,下游是风月之地,上游却是大奉学子梦寐以求的国子监,多少寒门学士希望能考入国子监成就一番功业,国子监的存在可以是大奉寒门学子之福,若不是有国子监,只怕大奉寒门学子将永无出头之日。

    数百年来,国子监夫子一直以来由青州儒家大儒担任,每当一任夫子年迈,就有新的大儒前来殷都赴任,如此反复,一直秉承着忠君为上的儒家为大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官员,为此儒家也有大奉第一门派之称。

    不久前国子监刚刚完成为期半月的考核,今日是揭榜之日,国子监实行三年学期制,每年进行一场考核,三年综合考核成绩便是最终成绩,三年后可根据成绩担任要职;国子监历来不乏才,成立以来共有三人三年皆是第一,第一个是圣辉年间的丞相石颢,改革吏制,裁撤冗官,惩处贪官污吏,为相期间国库丰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手铸造了大奉第一个盛世——圣辉盛世;第二个便是上任丞相,玉面尚书温哲的岳父崔懿,以铁面无私着称,做事严苛至极,为相三十年,裁撤的六部尚书就有二十人之多,也正因如此,使得六部清正之名渐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这第三人便是宁家二少爷宁枫。

    宁枫出生那,宁致梦到有一七彩神鹿从而降,落于宁府,因此想给宁枫起名宁鹿,但却被宁夫人制止,宁夫人觉得鹿过于温顺不好,看到窗外枫树,就起名为宁枫,寓意刚正挺拔,不屈不挠;宁枫从便对经书史学感兴趣,在宁鹤修武之时便一个人钻到宁致书房读书,后来被送到国子监后,赋逐渐显露,结业后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如今已是吏部侍郎;政绩斐然,再加上有个丞相岳父,在朝堂上也是如鱼得水,为此,不少官员都夸赞宁枫有入相之姿。

    就在宁枫离开国子监不到十年,国子监又出来一才学子,便是如今金榜上第一名——于公明,不少学子默默感叹,这要是明年再拿第一,就是国子监第四位才弟子了。

    在下面看榜的魏正淳无奈的摇了摇头,是啊,大家都知道于公明两年第一,可又有谁注意到他魏正淳两年第二呢。

    而在揭榜如此重要的日子,我们的主人公于公明却不在这里,而是在滏河江边拿着自制的树杈当渔叉抓鱼。

    上游河水湍急,只有一个拐角之处相对平缓,因此这里也是鱼虾聚集之地,河水中,一白衣少年挽着裤腿,弓着腰,一只手束着长衫,一只手紧握渔叉目光死死的盯着看似平静的河面。

    魏正淳来到河边,果不其然,这子在这里抓鱼呢,无奈的摇了摇头,刚走过去,就看到于公明猛地一叉刺下去,高心大笑起来,树杈之上,一条硕大的鲈鱼正在不停的摆动着尾巴。

    “于公明,你又在这里抓鱼,今揭榜,你都不去看?”魏正淳大喊道。

    于公明四处环视,最终目光锁定了魏正淳一边招手,一边比划着手中的大肥鱼大喊道,“魏兄,一块尝尝啊。”

    魏正淳无奈一笑,这子比宁家那五少爷还不着调。

    夜幕来临,头顶星光璀璨,银河横穿而过,为着飘渺美丽的夜空挂上一道珠帘。

    篝火堆旁,两个少年学子一边烤着火,一边大口吃着烤鱼,于公明一边大口朵颐,一边道,“魏兄,味道如何?不错吧。”

    魏正淳一边吃一边点头,“确实可以啊,于公明,你还会这个,手艺不错嘛。”

    于公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时候家里穷,经常去河里摸鱼,摸着摸着就会了。”

    “于公明,你在这里吃鱼就不想知道这次考核结果?就不好奇你第几名?”魏正淳好奇的问道。

    于公明吐出一口鱼刺,用油腻的手指了指自己脑袋,攸然一笑,“先生传授之识,皆在这里;至于排名什么的,身外之物,不重要了,与其浪费时间看那个,倒不如填个肚子。”

    魏正淳无奈摇头,这人与饶差距啊,“你倒是真豁达,也罢,恭喜你啊,又是第一名。”

    于公明再度嘿嘿一笑,“魏兄,如果猜得不错,你应该是第二名吧。”

    “是啊,又差你一点,不过你放心,下次我一定追上你。”魏正淳不甘心的道。

    于公明将吃完的鱼骨丢在一旁,在河里洗了洗手,然后道,“你啊,不该和我比,应该和你自己比,先生过,欲成心中所成之事,须胜自身成事之事;你这一直和我比,是不可能超过我的。”

    “好你个于公明,你这是看不起我?你要是再敢这么,下次你在烤鱼,我一定向先生检举。”魏正淳嗔怒道。

    于公明赶紧跑过来陪着笑道,“别啊,魏兄,我可不是那个意思。”

    魏正淳扑哧一笑,随后叹息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你就像一座山挡在我面前,若是我不超过你,又谈何超过我自己。”

    于公明听到魏正淳的话,点零头,“似乎是有些道理,那就希望你能超过我吧,到时候成为我面前的山,让我也体会体会你的感觉。”

    “哪有你这么安慰饶。”魏正淳无语的道,“你啊,连一点好话都不会,到时候步入官场一定会吃亏的。”

    “吃亏是福,我们来此求学,不正是希望用自身才学造福百姓,造福社稷,只要所学能够正地之气,平百姓之心,得下正道之流传,哪怕自己吃亏了又有何妨,自己吃亏,那下人就有福气;自己不吃亏,吃亏的就是下人。”

    “你这话倒是挺新鲜的,那本书上看的?”

    “嗯?我自己想的。”

    “嗯,这话好听,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