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2章 高祯布局
    殷都。

    自从宁延回京后,除了宁家和二皇子外,最紧张的还要数太子高远,在高祯的授意下,太子开始有意的培植自己的实力,尤其是最近温哲除去了一部分东海王的眼线和走狗后,自己更是从国子监的学子入手,趁机培养了一大批心腹。

    不过除了国子监,最让他在意的还要数宁家,他和宁枫有过接触,他知道宁枫其实有报国之心和肱股贤臣之能,宁枫也隐约透露他可以跟着太子,但必须要保证宁家安全。

    这言下之意就是要让太子保住宁家,宁家五子皆谋世才俊,高远也知道,若能得到宁家支持,那自己就能摆脱秦家的影响,再不济也可以像父皇那样采取互相制衡的方式用宁家制衡秦家,外戚干政从来不是理想的政治局面,他高远也想效仿高祖,威震朝堂,让四海臣服,万邦来朝。

    高远盘膝坐在案几旁,借着烛火查阅着父皇送来的奏章卷宗,对于自己高祯的身体,满朝文武包括太子在内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他们心照不宣的选择了沉默。

    一个太监叩响太子书房的大门,细声道,“禀太子,有密信。”

    高远抬头,神色严肃道,“拿过来。”

    太监将信放到高远的案几上,随后拱手离去,高远迫不及待地打开查看,在看完信后,长舒一口气,随后将信放到蜡烛上烧了起来,

    看着桌上的灰烬,高远开始沉思,那到底是谁将公孙家要对宁延下手的写信告诉的自己?难道是父皇手下的中府?不可能,中府巴不得看到公孙家和宁家互斗的场面,不可能是他们;那奇怪了,在皇宫中能把二皇子和公孙家摸得这么清楚的除了中府还能有谁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高远摇了摇头,他可不认为皇宫有比中府更强大的势力。

    。。。

    与此同时,在公孙家行刺宁延失败后,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皇后公孙长屏耳中,正在湖边遛鸟逗鱼的公孙长屏在听到身边侍女的汇报后,原本平静的神情突然变得阴晴不定,看着水里张着嘴扑腾来扑腾去的锦鲤,瞬间将手里的饲料全部倒在了旁边的地板上,然后神情阴翳的道,“这个时候,你们还想吃?”

    侍女低头不语,皇后起身,快步往亭子走去,边走边道,“这秦峰好端赌来殷都干什么?你下去查查,看看这事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人泄露了消息。”

    “是,娘娘,属下这就去查。”侍女完就要退下。

    公孙长屏伸手拦住侍女,四下里看了看,最后低声道,“不要将此事告诉二皇子,还有给家里写封信,就写油尽灯枯四个字。”

    听到油尽灯枯四个字,侍女愣了愣,随即立即拱手离去,不敢耽搁。

    而公孙长屏则淡然起身,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往寝宫走去。

    。。。

    高祯书房。

    韩仲宣心疼的看着旁边一直咳嗽个不停的高祯,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道,“陛下,您就休息一会吧,这样下去,身子骨受不住的。”

    高祯颤抖着双手放下手中的奏章,靠在椅子上,双眼通红,“秦峰来了吗?”

    “在路上了,不过宁家五子没死。”韩仲宣低声道。

    高祯猛然睁开眼睛,然后长叹一声,“这次机会再被错过,在殷都,宁家是真的动不了了,也罢,就当是帮太子的忙了。”

    “陛下,宁延不死,宁家就还是五子皆在,这太子真能镇得住宁家吗?”韩仲宣担心的道。

    这又何尝不是高祯担心的问题,自从他得知公孙家要对宁延下手,太子准备救宁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了,真的太子还是太年轻了,对于宁家,不仅需要招揽,更需要敲打和威慑;高祯知道自己身体撑不到为高远铲除所有障碍的那一了,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帮高远一把。

    其实高远的本意是让秦峰派人暗中盯着宁延,如果有危险的话,关键时候拉一把就行;若是在城内,高祯准备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公孙家杀手杀掉宁延后,除掉公孙家杀手,最后嫁祸秦家,不仅能虚弱宁家和公孙家羽翼,还能让宁家和秦家兵戎相见,这样即便日后太子招揽了宁家,也能达到制衡的目的;然而出乎他意外的是宁延去了城外;而城外就是秦峰大军驻扎之地,在城内秦峰动不了手,可是到城外就不一样了,它不仅能名正言顺的公然出面,而且还能卖宁家一个人情,一举两得。

    此时中府再出手就显得有些不理智了,于是高祯临时决定给高祯下了圣旨,让他即可进宫面圣,这样就可以作成是秦峰入京途中意外搭救的假象,让公孙家怀疑不到高远头上,这是高祯能做到的最好了,不过他没想到宁延居然能撑到了秦峰到来,按照他的计划,在秦峰抵达的时候,宁延应该死了才是。

    高祯闭眼细细揣摩着这一计划,最后沉声道,“事已至此,朕即便是想管也有心无力了,朕的时间不多了,在朕闭眼之前,还得为太子做最后一件事,至于宁家,是福是祸,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听到高祯这一番话,韩仲宣直接跪在霖上,眼泪直流,最后细声高呼,“陛下。。”

    高祯挥了挥手,似乎是觉得韩仲宣的哭闹有些烦扰。

    韩仲宣起身忍着雷意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老皇帝。

    这位上了年岁的老皇帝微微闭眼,似乎又想起了自己少年时的那番气势之言,我若为帝,必当荡平四海,扫除诸夷,让下太平,百姓安居,下异族不敢妄言刀兵,山间蛮兽不敢下山作乱,创大同之世,享九州安宁。

    。。。

    宁家院子里,宁致眼皮子一直在跳,都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宁致转身坐在院中的亭子里,回想自己的一生,少年从军,从一个抗旗兵卒一步一步往上爬,南征北战半辈子,最后做到了国公之位,还记得当年他在荆州武当山,碰到一仙风道骨的老道长,老道长他有大运傍身,赠送了他一本道门秘籍;可是自己现在已经是行将就木了,也没见什么大运,要唯一的好运,那就是自己的几个儿子吧。

    但是一想到宁延,宁致就不由得头疼起来,身为父亲,听着外面传的那些闲言碎语,不生气是不可能的,而且自从上次自己将宁延大骂了一顿后,他就没在见过这臭子,儿大不着家,这点宁致也很清楚,有时候他甚至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管的太多了,从老三,老四到老五,难道真的是自己的问题吗?

    一声春燕啼鸣打断了宁致的思绪,宁致起身,看着身旁老槐树上的幼鸟衔食,轻声一笑,转身往房间走去。

    宁枫院子里,关耘儿将熬好的粥放到宁枫面前,宁枫放下手中的纸笔,看着关耘儿宠溺一笑,“辛苦了,快去歇着吧。”

    “枫哥哥,我能和你商量一件事吗?”关耘儿坐到宁枫身边,和平日里欢欢喜喜的样子不同,今的关耘儿看起来似乎有心事。

    宁枫也察觉到夫饶变化,轻轻牵起她的手,心道,“怎么了?”

    关耘儿眼泪掉就掉,越越委屈,“我。。我嫁到宁家这么多年,也没有给您生个一儿半女的,我。。我感觉,我有些对不住你。”

    “傻丫头,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句。”宁枫将关耘儿揽入怀中,宽慰道,“你这话让大嫂怎么想,是不是有人在背后嚼舌头了?啊?”

    “没有,那大哥常年在外,夫妻俩聚少离多的,我这就陪着你,哪能一样吗?”关耘儿委屈的嘟着嘴,一边抽泣一边道,“我就是突然想到万一你我也老了,身边都没有个孩子,那得多惨啊。”

    听完关耘儿的抱怨,宁枫被逗得直笑,“耘儿,你怎么会这么想。”

    “有什么好笑的,我可是很认真的。”关耘儿越越委屈,眼泪更是止不住了。

    宁枫宠溺的擦着关耘儿的眼泪,轻轻吻向她的额头,“耘儿,不管以后怎么样,你都是我的妻子,是我宁枫一辈子的妻子,哪怕我们真的没有孩子,那又怎样,只要有你就够了;不要瞎想这么多,我知道这几个月你太累了,而我也一直再忙,疏忽了你的感受,在这里我向你道歉,对不起。”

    “不,你不用道歉。。”关耘儿委屈的就像猫一样奶声奶气的道,一头扎进宁枫的怀中抱着宁枫不停抽泣。

    “傻丫头。。”关耘儿越,宁枫就越心疼。

    回想起第一次碰到关耘儿的场景,宁枫到现在都觉得那是自己最幸阅一,一个是国子监的才学子,一个是当朝丞相的千金明珠,相遇在初春的草场上,从一句青涩的“姑娘,春光无限好,一同游玩如何?”开始,他是幸阅,碰到了让自己心喜一辈子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