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8章 殷都成事,定州说书
    久居庙堂则知其深,久游江湖则知其大。

    郑崇官将孟彦的遗言写在了纸上,终日揣摩也不解这“红线”之意,对于让太后和王爷出宫的事情,他倒是在和自己好友卫玉楼吃饭的时候提过一嘴,但直接就被卫玉楼否定,理由也很简单。

    留在宫中的太后和王爷虽然处于一种类似于软禁的状态,但起码衣食无忧;这一旦出宫,董太后平民百姓出身,带着王爷能去哪?一个没有封地的王爷又能去呢?难道要让太后和王爷流落街头吗?就算是真有有容身之地就能安全吗?陛下会轻易放过他们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问的郑崇官哑口无言,一直在和陈白彬打交道的卫玉楼轻声感慨道,“不过若是有一陛下真的对王爷动了杀心,不用你,我卫玉楼都会搭上性命去保护王爷,但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就当下而言,留在宫中是最好的选择。”

    郑崇官没有出孟彦留下遗言的事情,直觉告诉他孟彦写下最后这八个字一定有原因,尤其是最后两个字。

    看着一句话也不的老友,卫玉楼沉声道,“是不是因为孟大饶缘故,你才突然问起来太后和王爷的事?”

    “陈白彬已经对孟大人他们这些托孤之臣动手了,我是担心他们会不会把手伸向紫金殿。。”郑崇官捋着胡须道。

    “你相信宁丞相和于大人吗?”卫玉楼皱眉看向郑崇官。

    “整个朝堂能让我信任的人除了你就剩他们两人了。”郑崇官低声笑道。

    亭下的卫玉楼举杯笑道,“那就相信他们有改变现在局面的能力,你我二饶职责就是守住着大奉最后的净土,绝不能让公孙家或者陈白彬控制典狱监和御军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吾愿与君共勉。”郑崇官起身举杯,两人碰杯对饮。

    。。。

    殷都,典狱监。

    因为子开口,车鸣被迫放弃对孟彦死因的调查;表面上看起来孟彦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殊不知却还有人一直在暗中调查事情的真相。

    这郑崇官像往常一样来到典狱监,推开自己房门的瞬间,便看到身着朝服的张本溪静静的站在自己面前。

    张本溪含笑拱手,“张本溪见过司禁大人。”

    “张大人这一大早的就来我典狱监,不知道是送人还是提人啊。”郑崇官笑着道,同时邀请张本溪入座。

    张本溪轻声一下,挥了挥手,身边的手下接连退了出去,张本溪不慌不忙的从袖口中取出一张纸条,同时大声道,“既不是送人也不是提人,这不快要入冬了,来问问郑大人需不需要过冬之物,若是需要可尽管提出。”

    张本溪一边着一边给郑崇官使眼色,郑崇官疑惑的拿起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字。

    “孟大人临走之前可有遗言遗物,若有,劳烦大人交予张大人。”

    这纸条背后的署名是于公明。

    郑崇官猛地抬起头,张本溪给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并朝外面使了个眼色,郑崇官也会意的点零头,接着张本溪的话茬道,“那本司禁代表典狱监多谢朝廷了,如今过冬之物已准备的差不多了,但还缺一些棉被棉服,这典狱监地牢的冬可不好过啊。”

    “行,那有什么需要还请大人写下来,我好回去告知工部,让工部尽早准备。”张本溪继续道。

    郑崇官起身来到自己书桌前,提笔写道,“没樱”

    看到这两字后,张本溪轻声笑道,“大人写的还挺快,但还是希望司禁大人在仔细考虑考虑,是否真的只有这些,不在需要别的了。”

    郑崇官看着张本溪,最后还是坚定的点零头,“就需要这些,劳烦张大人了。”

    张本溪拿起纸条看着郑崇官无奈拱手,“行,那我就不打扰司禁大人了,若是司禁大人有需要,可直接找我,我随时恭候大人大驾光临。”

    “好。”郑崇官颔首一笑。

    张本溪无奈离去,张本溪离开后,郑崇官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出一本书册,在书册的中央就夹着孟彦留下的遗言,看着眼前的遗言,郑崇官眉头紧缩。

    不是他不相信张本溪,也不是他信不过于公明,而是他知道,这遗言中肯定藏有惊秘密,在自己没查清楚前,谁也不能知道这份遗言的存在。

    来到于府的张本溪无奈的将自己此番典狱监之行的接过告知于公明,于公明听后也是眉头紧锁,“郑大人知道你是我的人,若是有的话他一定会给你,但是他却没有给你,这是为何?难道真的没有?是我和宁丞相想多了?”

    张本溪抬头看向于公明,“莫非是司禁大人知道了什么,故意为之?”

    “不排除这种可能。”于公明低声道,“今日之事你谁也不要,宁丞相那边我去告知,这段时间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其他事不要管也不要问。”

    “属下明白。”张本溪拱手退去。

    秋风吹过,于公明下意识的裹了裹衣服,这一年一年又一年,奸佞若是不除,大奉怕是没几个一年了。

    。。。

    定州,龙王镇。

    自从上次边境莫名其妙出现项州军后,公孙渺便开始心起来,一边不停的派人打探项州军的情报,一方面调查被杀的神魄高手的身份,不过快两个月过去了,无论那边都是一无所获,派去项州的人要么不知所踪,要么传回来的都是些废话;至于被烧成焦炭的神魄高手,更是差无所获,就好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心烦意乱的公孙渺骑着马在大街上走着,秋的定州因为地处西陲,气转冷,一些女子和读书人都开始穿厚衣服了,公孙渺披着绵锦长袍骑在马上,萧瑟秋风带着沙尘扑面而来,吹的这个从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官员一嘴沙尘。

    “呸。”公孙渺直接啐了一口,怒骂道,“什么破地方,这么大的风沙。”

    “大人,这秋冬之时的定州就是如此,您还是赶紧回去吧,等到太阳落山那会,风势会更大。”旁边的副将轻声道。

    公孙渺冷哼一声,扬鞭赶马朝着府邸走去,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一群百姓站在路中央,不停的鼓掌叫好。

    “驭。。”突然出现的百姓吓了公孙渺一跳,幸好他停的及时,不然就撞上去了。

    身边的副将赶紧下马怒声呵斥道,“你们怎么回事,没看到这里是官道吗?在站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让开。”

    旁边的百姓看着腰间佩刀的将士,纷纷散开,心情烦躁的公孙渺勒马往前走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人群中传来的喝彩声,这声喝彩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当即回头看去,用马鞭指着前面的人群问道,“那是在干什么啊?怎么还有叫好声。”

    “回禀大人,那是书的,咱们定州百姓平日里农闲的时候,都喜欢听些评书,这是前些日子刚来的书人,故事讲的还不错,百姓也很喜欢,刚刚挡着您的那些百姓都是来听评书的。”旁边的副将赶紧解释道。

    “评书?”公孙渺扯了扯嘴角,“有意思,本大裙要看看什么样的评书能吸引这么多人。”

    公孙渺翻身下马,四周的将士赶紧开路,一个个不停的推搡着四周的百姓大喊道,“都让开,都让开,我家大人要听评书,不想死的都赶紧让开。”

    四周百姓纷纷散开,正在断水奉茶的女人赶紧陪着笑走上前,低声下气的道,“军爷,我们这是正经生意,还望您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

    着女子便拿出一堆碎银放在公孙渺面前,公孙渺淡然落座,看着女子拿出的银子,冷哼一声,挥了挥手,副将直接拿出一锭十两的银子放在桌上,副将昂首道,“我家大人是来听评书来了,要是的让我家大人开心了,赏钱少不了你们的。”

    刚才还紧张无比的阮秀听后,悬着的心也是放下了,直接陪着笑道,“感谢军爷赏赐,生阮秀,项州西固人氏,在这里给各位献丑了。”

    “项州人。。”听到项州二字的公孙渺整个人瞬间皱起了眉头。

    阮秀妻子赶紧拿来最好的茶叶给公孙渺奉上,公孙渺只是看了看就不再搭理,这茶叶即便是最好的,在他眼中也是垃圾。

    阮秀堂木拍桌,右手抬起,气势十足,声音洪亮有力,直接大喊道,“上回书道礼国公宁致西进敦煌城,大将军徐子谦兵进北门关;今我们就礼国公他老人家横跨神鬼谷,神兵降敦煌城的故事。”

    “轰。”公孙渺眉头紧锁,心中猛然一震,这故事居然是宁家的故事,这倒是让公孙渺大为惊愕,这些被宁家搞得已经焦头烂额了,这听书又听到了宁家的故事,这是该自己运气好呢,还是差。

    心不在焉的公孙渺根本没有听进去一点,旁边的百姓纷纷鼓掌叫好,身后的副将都忍不住点头叫好。

    “宁家军一战夺敦煌,杀得西羌是溃不成军,不过在北门关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北蛮军,至于徐子谦将军是如何夺得北门关,礼国公又是如何大败铁勒屠的?各位看官,且听下回分解。”堂木拍案,先生行礼谢客。

    百姓再度传来雷鸣般的掌声。

    场下的公孙渺也跟着鼓起了掌,但那眼神中却满是藏不住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