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章 李景隆
    旁边徐达注意到了他的一抖,低声问:“怎么了?可有什么不妥?”

    李文忠摇摇头,刚刚的感觉来的突然,又一掠而过,没必要再提起。

    二人便接着看着神迹。

    某个建文帝朱允炆的时空。

    “朕怎么觉得不太对?”建文帝看向左右的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他感觉有点慌,虽然已经知道自己最终输给了四叔,但是现在这种感觉却是与之不同。

    【此人在后世中评价模棱两可。】

    【有人认为他就是朱棣这一方最大的二五仔,有人则认为他不是二五仔,只是傻而已。不管怎么,他参与了其中,主打就是一个陪伴。】

    【他就是我们的曹国公,李景隆。】

    “咣当”,现任曹国公,李景隆之父李文忠险些从椅子上跌下去,左右徐达、汤和二人急急扶住他,才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我儿,我儿……”李文忠想不通。现在李景隆还在读书,读的也很好,深得朱元璋的看重。如果他是二五仔,他现在看起来也没有和燕王走得近啊?须知,神迹降临前,燕王是要于今年就藩的,日后又如何与京城官员密切交往?但如果他就是傻,现在也实在看不出来啊。

    此时,曹国公府上,李景隆打了个喷嚏,又接着认真阅读起兵书来。

    视角回到宫郑

    一群人在不约而同地打量打量了李文忠后,又默默地、悄悄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没有管他们,只看向李文忠,安抚道:“保儿(名)啊,放宽心,九江(李景隆的字)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他一心为君,能力目前看在年轻一辈中也是有目共睹的。许是日后出了什么差错也未可知。”

    李文忠松了口气,连忙谢恩。

    【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建文帝开始有些担忧。】

    【这时,我们的黄子澄同学站了出来,安慰他“胜败乃兵家常事”,并举荐了李景隆。虽然齐泰极力反对,但并没有什么用。】

    【三十日,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建文帝亲自为他送行,接着又把耿炳文召回了京城。】

    【这一系列操作,都让整个战场的进程变得更加丝滑。】

    神迹中出现一个写着朱棣名字的人,头上冒出几行字来:“九江,纨绮少年耳……是赵括之续也!”(意思是李景隆不过是纨绔子弟,他只能步入赵括的后尘)

    【九月十一日,李景隆到达了河间,此时他手下的兵力达到了五十万。这一驻扎就等到了十月二十一日。在此期间,朱棣用计夺取了松亭关(就是第四个二五仔),又夺取了大宁的兵马,他的兵力接近十万人。】

    【十月二十一日,李景隆见北平守卫空虚(朱棣留了一万人),便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北平,一路守在郑家坝等待朱棣。】

    【他觉得,自己这是绝妙的围点打援之法。】

    【但问题是,朱棣真的没有料到吗?这又如何不是朱棣的“把包袱抛给敌人”、以北平为诱饵呢?】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棣看着神迹中自己做出的一个个决策,思考之余不由心潮澎湃。他是有很强的军事赋的,虽然现今尚未就藩,不如那个多年后的自己老练敏锐,但同样一点就透。他的心中在高声呐喊:我要赢了!李景隆,要输了!

    同样看出来这一点的人,在场有很多。朱元璋,徐达、李文忠、汤和……明朝的开国名将现在有很多还活着,并且都聚集在了这里。以他们的眼光,加上神迹中朱棣先前的每一步,没有人会觉得这是李景隆足够才,这是燕王的诱饵!

    李文忠看着神迹中神采飞扬、兴高采烈的儿子,不由想闭上眼睛。看来,九江虽然确实读书很好、理解也不错,但还是缺乏真正的历练——与那些足够优秀的将领对战的历练。他不缺历练,但都只是练兵、扫荡土匪而已。

    “把包袱抛给敌人?”徐达注意到了这句话,不由大为感慨,实在是字字珠玑有易于理解!北平是燕王的大本营,是软肋,是包袱。当燕王背着它,必然行动受限。那么,把这个包袱抛给敌人呢?那敌人必然不可能放弃,反倒是燕王得到了主动权、更加灵活。

    “不知是何人提出,可堪为大才!”朱元璋同样赞叹。

    【十一月初四,朱棣率兵返回北平。此时,气十分寒冷,夜晚河水结冰。朱棣便趁夜渡河,直接几百了李景隆的先锋部队。】

    【其实,在这里的李景隆部队早就出了问题。准确来,是主帅出了问题:李景隆怕了。】

    【他自从开始进攻北平,就命令士卒早晚都要戒严,持枪立于冰雪。这样一来,不少士卒冻死,剩下的饶肢体也受到了影响。这样一来,战斗力就打了折扣。】

    【初五,燕军和李景隆在郑家坝会战,张玉等人直接把李景隆打到了北平城下,而城内守军也趁机而出。】

    【没错,又是一次两面夹击,李景隆也不出意料地败了,他溃逃到德州。】

    汉朝,元朔元年。

    卫青看着投影中李景隆从意气风发到溃逃南撤,道:“主帅的能力重要,但心态也很重要。哪怕是一时的心态变化,都会对整个军队和战局产生影响。”李景隆产生了畏惧之意,或许不是畏惧,只是过度警惕,但已经心态失衡了。

    汉武帝刘彻颇为赞同:“一将难得啊!”想他登基以来,一直想要征讨匈奴,但一直失败。一大原因就是没有一个靠谱的将领啊!满朝这么多人,都是能力不足之辈!好在,现在有了卫青,龙城大捷可谓是打出了汉朝的气势,日后他必然能消灭匈奴,创造史书上都没有的功业!

    想到这儿,他看向卫青的目光就更亲切了。

    【建文元年就要过去了。】

    【剩下的时间中,十二月二十四日,广昌开城投降燕王。】

    【同时,燕王再次使出离间计,使建文帝削淮阴侯吴高爵位,贬谪广西。于是,辽东就剩下了无所作为的杨文。】

    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摇头叹气。

    这都第二次了,朱允炆又一次上当了。这么简单的离间计,不过是燕王给吴高写了封信,极力赞扬吴高而贬低杨文,又故意装错信封寄给二人。二人收到后上报,建文帝就对吴高产生了怀疑……这个离间计和之前离间卜万有什么区别!同样的当,你能上第二次?同样的坑,你踩了又踩,当真是不知该怎么才好。

    或许普通人这样的并不少见,但你是皇帝啊!

    再一次,所有人又悄悄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神情并不好看,但居然还算平和。或许是从前面建文帝的种种行为,已经看出来这个孙子实在不怎么样,现在他都没有因为此事而太过生气。

    愤怒是有的,但不是对于朱允炆怎么能做出这么蠢的事情而生气,而是对于那个自己怎么就选了这么个不堪雕琢的朽木当继承人!咱教他了六年,又在死前给他把路都铺好了,他怎么就能作出这些事儿来!恐怕,没有老四造反,这大明都要走下坡路了,到时候自己在地底下都不能安心。

    想到这儿,他吐出一口气,又扭头重重的瞪了一眼朱棣,兔崽子!

    朱棣摸不着头脑,他爹不是已经不打算打他了吗?怎么又对着自己生气?算了,不管那么多了,反正看起来,日后不管谁登基,他这个好侄儿都别想当皇帝了。

    【时间来到了建文二年。】

    【打一开年,燕军就势如破竹。】

    【正月初一,蔚州投降;二月,保定投降;二月初二,燕军进攻大同。】

    【四月二十四日,燕军和六十万南军与白沟河附近会战。此次战役中,朱棣几次遇险,同时又有大风刮断李景隆帅旗的奇景出现。】

    【最终,李景隆战败,向南撤退,逃到德州,且所有辎重都被溃兵丢下。】

    【二十七日,燕军进攻德州;五月初七,李景隆逃往济南;初九,燕军进攻济南,李景隆再次逃走。六十万大军被丢的一干二净。十月,朝廷召回李景隆。】

    【与之相反的是,这一系列战斗中,燕军缴获了大量粮草物资,还补充了兵员。】

    【从这方面来,李景隆也不是主打陪伴了,他明明还是个运输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