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章 南征安南
    【在朱棣组建三大营之前,他先对安南挥出邻一刀。】

    【早在朱元璋在世时,就曾经设下所谓“不征之国”的名额,其中包括了安南、朝鲜等15个国家。这个不征之国就是一般不要随意征讨的国家,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就是你被老大认可啦,老老实实当藩属国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当然,没过多少年,朱棣就把安南给打了。】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挑眉,似是生气地看向朱棣,开口道:“咋了,这是当了皇帝,就不把你爹咱的话放在心上了?”

    朱棣察觉出来老爹不是真的有多生气,胆子立马大了起来,理直气壮地给自己辩驳:“怎么可能,爹您的话可是祖宗家法,万不可变。但是这不征之国,也是要他们要尊重上国才可以不征。儿子猜想,许是安南不尊王法,不履规,发生了有违法制之事,儿子才派兵攻打他们的。”

    朱权表示赞同朱棣,他还补充了一句:“不别的,爹,四哥登基前,国朝方才历经动荡,不得便有那起子人动了歪心思,想趁火打劫……”

    朱元璋本来也没有多生气,听到两饶辩解,对朱棣出兵攻打安南的事儿也不再放在心上,反而按着这个思路,开始思考起这安南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让明朝出兵。

    【朱棣出兵安南,是有一个很正当的理由的。】

    【这事儿还要回建文帝在位时。】

    【建文元年,内乱多年、逐渐式微的安南陈氏王朝走向了它的末路。国相黎季犁掌握大权、屠杀宗室,随后废陈少帝,自立为帝,改回祖姓“胡”,建立胡朝,并以虞舜的后代自居,将国号改为大虞。】

    【随后,为了安抚大臣,他将皇位传给了陈氏公主所生之子胡汉苍,自己变成了太上皇,把握实际权力。】

    【胡汉苍继位后,才向明朝上表,谎称陈氏子孙尽灭,而自己因为是陈家外甥,所以成为了国王,请求受封。】

    【此时是永乐元年,朱棣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陈家外甥当然心有怀疑,便派人去调查情况。只不过,胡汉苍召集安南群臣联名上书,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明朝,洪武年。

    朱棣看到安南发生的事情,底气更足了:“我就我不会随便就打一个不征之国的吧,爹。”转头又开始骂起安南国相黎季犁来:“这人篡权夺位不,还妄图欺瞒上国,好满足他的如意算盘。如此行事,显然是没有把我大明放在眼里,目无尊长!”

    朱柏虽然也不满安南如此行径,但他还是对朱棣的话撇了撇嘴:“四哥,可你不还是被骗了吗,你还给他们封王了。”

    朱棣被噎了一口,有点想教育教育弟弟,但见时机不对,只能道:“那我后来出兵了,肯定是我发现了真相啊。”

    朱柏还想接着吐槽,朱元璋阻止了吵嘴的两人。

    他摆摆手:“别吵了。老四,就算你后来发现真相,亡羊补牢,但你最开始被骗了也是事实。不过,咱既然知道了,就可以早点解决问题。”他挥手找来一个内侍,“去问鸿胪寺卿,让他查查现在安南有没有一个叫黎季犁的官员,有的话就直接派人去砍了。”

    内侍恭谨领命,匆匆而去。

    朱元璋回过头来,接着和儿子们话:“咱这也算帮了那安南陈氏一把,省的他们日后再被篡权夺位,还得浪费咱大明的好儿郎去给他们平叛。”

    【当然,虽然胡家父子对明朝这个宗主国看起来谦恭无比,但实际上,他们可从来都不是什么内敛低调的人。】

    【别人都“王莽谦恭未篡时”,但胡季犁在篡位前,就已经对安南的朝堂宗室下了不止一次的狠手,因而安南国内对他的反对之声从未停息。】

    【这就使得胡氏意图欺瞒明朝的计策未能持续太久。】

    【永乐二年,陈氏遗臣入京求见,其后又有自称“陈氏子孙”的人来到京城,二人都控诉胡家篡位、要求恢复陈氏王朝。而当朱棣命令胡朝使臣与二人相见后,使臣具都“错愕下拜,有泣者”,证实了二饶身份。】

    【胡氏见事已不可改,隐瞒无用,便更改措辞,要“迎归平”。】

    【可能是觉得此事不大,也可能是由于国内尚需缓和,朱棣并没有因为胡朝的作为而就此决定出兵,而是打算把陈氏子送回,令胡氏“重奉旧主,复归原位”。】

    【永乐三年十二月,都督黄中领兵五千,护送陈氏子回归安南。】

    【这本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因为朱棣许诺胡氏“建尔大公,封之上郡”,就是你们好好地尊奉你们的君主,我会给你们封大的郡邑,让你们当上公。】

    【但是永乐四年三月,黄忠的队伍就在越南境内的支棱隘被胡军截击,陈平及部份士兵被俘。而后,陈平被胡朝审讯,接着就“处凌迟罪”。】

    【这叫什么?这叫啪啪地直接打朱棣的脸!打明朝的脸!】

    【这朱棣能忍吗?当然不能!忍了我朱棣不就成了千年王八万年龟了吗?】

    别那个朱棣不能忍,任何时空的正常的皇帝都不能忍。

    洪武十三年的朱元璋本来对安南不屑一顾,吩咐鸿胪寺看看有无黎季犁此人,也不过顺手为之,一件事罢了。但看到胡氏王朝如此上蹿下跳,不由心生怒火,冷嗤道:“撮尔国,蛮夷之辈。不通王化,不沐圣恩,狂妄自大,自取死也!”

    别和他胡氏王朝是胡家父子的问题,在他看来,胡氏既然能成功篡位,其后又出兵截击宗主国,那安南上下就都没一个好的,统统都该犁一遍!

    汉朝,元寿元年。

    王莽刚刚被汉哀帝召回侍奉太皇太后王政君,并没有官职。

    他心知哀帝是在忌惮王氏权力,打压王氏,于是也不多什么,只打算私下慢慢部署;同时,经过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经营,他的名声早已不是汉哀帝的打压就能够动摇的,所以,他并不十分担忧。

    直至此刻——“王莽谦恭未篡时”?

    “篡”?何为篡?逆而夺取曰篡!

    所有看到神迹的人都是悚然而惊。王莽,他们都知道,谦恭,他们也知道。王莽的名声不就是谦恭爱民、公正廉洁等等吗?可神迹的意思是,未篡时?

    王莽,意欲篡汉!而这些谦恭,不过都是他篡之前的伪装罢了!

    汉哀帝迅速下令:“去长信宫,捉拿王莽,如若不从,就地格杀!”

    王莽只觉得浑身汗毛乍起,冷汗涔涔。太皇太后王政君看着他的眼神充满奇异:“好孩子,你是打算篡夺大汉吗?”

    【永乐四年七月,明军正式开拔。】

    【朱棣亲往龙江饯行,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兵号称八十万征讨安南——当然,这个八十万是安南方面的,很有可能有所夸大。】

    【靖难之中,朱允炆在不调动南北边防、内地重要卫所的情况夏,最高兵力是五十万人,而在靖难过后,朱棣更不可能短时间调动起五十万的人马,何况八十万。】

    【七月出兵,明军在十二月就攻破了多邦城,紧接着就攻下了安南的东都升龙。】

    【对此时的明军而言,安南胡氏已经是冢中枯骨,吾等必亲手擒之。】

    【胡氏现在后悔了吗?有所后悔。】

    【那当初又为何欺瞒明朝、截杀明军?因为胡氏认为自己有险可依——安南瘴疠横孝水网密布、地势复杂、且全民皆兵。

    历史上倒在安南未能成功的皇帝数不胜数,元世祖忽必烈,宋太祖赵匡胤……而就算成功征伐,却也消耗甚大,如始皇帝嬴政、汉光武帝刘秀……】

    【加上明朝方才内战结束,胡氏断定朱棣不会轻言动兵,就算动了,也难以奈何他们。】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棣笑了,露出森森白牙:“可惜他们低估了俺,也低估了大明的力量。况且,大明可不是那等不知吸取前人教训的。”

    哼哼,他心里嘲笑出声,一方面是对那自以为是的胡氏,一方面是对神迹中提到的那些征讨安南失败或者损失不的皇帝们,始皇帝就算了,那是第一次,剩下的家伙,在这件事儿上,都是蠢蛋!

    朱高炽不知道他爹在想什么,赞同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校我们这么干,那肯定是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了啊!”无意中,顺着他爹内涵了一波其他皇帝。

    其他时空。

    被提到的刘秀、赵匡胤、忽必烈等人,连着打了三个喷嚏,惊得大臣和左右侍从们团团围上来,嘘寒问暖。

    赵匡胤摆摆手,不耐烦:“朕无事。只是这征讨安南一事,看来得从长计议了。”

    赵光义趁机提议:“不若看看这明太宗如何做的,也可参考一二。”

    赵匡胤许了,于是一群人认真盯着神迹,等着接下来的内容。

    其他几位皇帝的反应也与之类似。

    【朱棣早已知晓安南的情况,也从历史上吸取了足够教训。】

    【他之所以命令明军七月开拔,就是为了避开炎热的夏季,气转凉,安南的瘴气也会随之减弱。】

    【同时,他给了朱能、张辅等将领三个指示。】

    【一是要快,速战速决,决不可拖延。一旦时间过长,一方面是后勤粮草消耗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气炎热后的瘴气加重,必将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的问题。】

    【二是不要与安南百姓为敌,避免扩大战局。“安南皆朕赤子,惟父子首恶必诛,他胁从者皆释之”。

    而张辅等人在遵照这条命令的同时,还利用此事瓦解了安南百姓的敌意——在打仗的同时,不断地发表檄文,写明胡氏父子的罪恶,并明朝只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决不牵连他人。为了使更多人看到檄文,还把文章刻在木板上,顺水而下。】

    【三是谨慎。朱棣要求明军“毋冒险肆行,毋贪利轻进”,并做足了后勤准备。】

    【在朱棣的决策,张辅等将领的指挥,以及明军的英勇作战下,安南很快被攻克。】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有点骄傲,但看到朱棣明显得意洋洋的样子,还是按奈住了自己,没有露出笑容,而是板着脸点点头:“老四做的不错。咱之前还担心你一登基就找不着北,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骄矜起来了,现在看来,倒还没有失了那份谨慎之心。”

    到最后,他还是没忍住,又了一句,“这样很好,要保持下去。”

    朱棣才不管他爹是板着脸的,他懂,他爹这是不想让人觉得太过得意,但他不一样,他想得意就得意,再加上朱元璋的婉转的夸奖——就是夸奖,全都是夸奖!他顿时身后的尾巴都翘得老高。

    宋朝。

    赵匡胤看着朱棣布下的各种准备,陷入了思考。

    此时是开宝元年,历史上宋朝消灭南汉是在开宝三年至四年,此后才打算进一步收复安南。只不过当时北方契丹来袭,宋朝难以支撑两线作战,于是只能暂且搁置安南。这一搁置,就到了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登基。

    现在,赵匡胤的打算也是一样的,那就是等两年,先灭南汉,再征安南。

    朱棣的种种举措,倒是为他提供了一份有效的样板,他可以根据宋朝的情况进行适当更改,然后直接用就可以了。

    东汉,建武十七年。

    光武帝刘秀看着神迹中朱棣对安南的征讨。

    去年,也就是建武十六年,交趾郡反叛,随后自立为王,他正有出兵平叛的打算。

    可神迹他虽然成功平叛了,但也导致汉军损失过重,那么他的作战计划是不是也需要改一改呢?就依照神迹中这明太宗的做法,改动一二,或许就能让大汉对交趾的作战更加顺利一些。

    秦朝。

    此时距离统一六国不到两年,始皇帝正打算和朝臣商议派兵南征百越一事。

    听到神迹提起他虽然获胜,却导致将士损伤过重,他的心就沉了下去。

    现下下刚刚一统,若是秦军主力损兵折将,无疑是在动摇大秦基业,给那些六国余孽增加动乱机会。

    他本想让屠睢和赵佗带兵,眼下看来,需要重新计划了。

    他看着殿内的众臣,沉声道:“朕欲重议征讨百越一事。”

    【永乐五年正月,明军追安南兵至黄江,攻破其江中兵寨,后又连战木丸江、富良江获胜,五月,明军在奇罗海口俘黎季犁父子,胡朝灭亡。】

    【随后,明朝因为陈氏子孙皆被胡氏杀戮殆尽、无人托付,无法复立陈家王朝,于是就在原安南一地设立交趾都指挥司、承宣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其化作郡县,由明朝直接管理。】

    明朝,洪武年。

    看着安南重新变成了历史上的交趾郡,朱元璋不由有些意动。

    这安南自古就是咱中原的一郡之地,现在重归华夏怀抱,也算是拨乱反正,咱要不要提早让这地方回归?也算是可怜当地百姓,生计无着,无依无靠……

    对啊!于公,咱是为了一统华夏,为交趾郡拨乱反正;于私,咱这是体谅当地百姓,子自来爱民如子,怎能不为子女考虑?

    朱元璋完成了自我服,眼睛亮了,脸色也红润起来,身上迸发出来一股昂扬的精气神,惹得儿子们和大臣们疑惑侧目。

    他却不管这些人,又唤来一个内侍,吩咐道:“再去鸿胪寺,认真查查安南有无有违法纪、伦理之事,有没有不听咱的话的事情,然后报给咱。记住,一定要认真查!”

    内侍听懂了命令,去鸿胪寺了。殿内的皇子和大臣们也听懂了。

    他们眉来眼去、眉飞色舞:好哇!万岁\/爹打算打安南了,这不是一个挣功劳的好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