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
朱棣对于唐太宗的情况颇为了解,这种了解不止出于两人同为“二代皇帝”、有着在一定程度上类似的经历,另一原因就是他的好儿子、二儿子朱高煦。
想到朱高煦,朱棣就有些头疼,之前这个儿子谋夺储位,还向他要了策卫来当自己的护卫,又经常自比唐太宗……本来他对这个儿子确实宠爱有加,但朱高煦一而再再而三地搞出事情,最终让自己忍无可忍,强制就藩。
现在想想,他这个儿子到底是怎么想的,自比唐太宗,如果是出于认为自己是嫡次子、嫡长子德不配位,逻辑倒是没错;但是,他怎么不想想唐太宗的父亲唐高祖的情况?自比唐太宗,那朕还要对标唐高祖吗?
想到这里,朱棣对朱高煦不由有点嫌弃,他并不觉得这个二儿子有这个能力让自己变成唐高祖,但他举例子不仔细想想确实有些问题。
由此,他看太子朱高炽突然又顺眼了一些。
朱高炽突然接收到老爹慈祥和蔼、亲切无比的目光,有些莫名其妙,但他还是很快反应过来,和朱瞻基一起与朱棣谈笑,一时间气氛和乐融融。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对于李渊这样给李世民封官赐爵的做法,康熙是不赞同的,当初读史书的时候就不是很赞同。
李世民当皇帝当然没问题,但是从李渊本身来,他不应该给李世民这么大的权力——确实,李渊也在对李世民的权力进行各种限制,但效果都不是很大,或者,有时候限制进行的太晚,该捞取的力量、收拢的人脉李世民都已经做完了。
为君者,就应该懂得朝堂平衡。
而为臣者,就应该明白君父的道理。
当然,在清朝中,看到这一幕后心有感触的可不止康熙,他的儿子们也都各有感想。
【而除去外在的功绩外,武德二年,李世民嫡长子诞生,名承乾,字高明。】
【关于李承乾的名字,一是因为当时李世民居住在承乾殿,因而以此为名;一是唐高祖李渊所取,寄托了他的期许。】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的表情一下子有些奇怪。承乾,承乾,虽然如今大汉并没有这么一个宫殿,但乾这个字也已经可以指代君主。若以宫室为名,那同样体现出起名之饶心思;若是李渊所取……你不是看起来还是很坚持李建成继位的吗?
董仲舒此时也在场,见此,尝试对此进行解释:“陛下,乾为,同样可以指父亲,承乾之名未必不是希望他能够继承父祖之风……”
虽然有些牵强,但不定当时起名的时候,大家其实什么多余的想法都没有,只是单纯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呢。
【同样在武德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刘文静死了。】
【刘文静是谁?是从太原起兵时就跟随李氏的元老,地位稳固。】
【但,同样从太原起兵时就在场的还有一人,那就是裴寂,而就在起兵之前,裴寂就与李渊私交甚好。】
“功臣之间要出矛盾了。”一人顺嘴道,显然刘文静干不过裴寂。
“不止吧,我记得,这个刘文静好像在太原的时候就和唐太宗走得比较近……”又一壤,与前面那人意味深长地对视一眼。
【武德二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
【同样是起兵功臣,裴寂在李渊入主长安、建国称帝后,在中枢要职风生水起,而刘文静的地位却不如裴寂许多。于是,刘文静心生怨言,在朝堂上与裴寂针锋相对,二人之间矛盾渐深。】
【一次刘文静和弟弟刘文起喝酒,口吐怨言,声称必要斩杀裴寂,还拿刀砍厅堂的柱子;正巧在这段时间,刘文静宅邸里面发生了几起奇怪的事情,刘文起就找来巫师做法,方式是在晚上披着头发、口衔刀具。】
【更巧的是,刘文静恰巧有一个失宠的妾侍,见到这些后就告诉了自己的兄长,让兄长状告刘文静谋反。】
秦朝。
李斯不由笑了:“正巧有一个失宠的妾侍,还对刘文静心怀怨恨,还恰巧知道了这所有事情,随后让兄长告发刘文静谋反?”
这纯纯是糊弄人呢,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要知道,所有的巧合都是精心策划,这分明就是刘文静的政氮—可能和李世民有关,也可能只是单纯想搞刘文静——策划制造的。
“李渊确实有所偏私。”嬴政道,这确确实实是含着偏心在里面的,当然,皇帝也确实有这个权力,只要能够把握好朝局、不损害下就无甚妨害。
李斯顺势道:“他远不及陛下心怀下,堂皇正大。”这也并不是全在拍马屁,毕竟皇帝确实对有才有功之人都看在眼里,奖赏也都公平合理。
【李渊听到刘文静谋反的消息后,就把他交给了裴寂和萧瑀审讯。】
【这两个人中,裴寂与刘文静素来不睦,而萧瑀总体而言倒是一个正直之人,又与刘文静没什么仇恨。】
【顺带一提,萧瑀出身南朝西梁,是梁明帝第七子,娶妻独孤氏,是独孤伽罗的侄女,因而与李渊也算是表亲,而他的姐姐就是隋炀帝的萧皇后。】
【刘文静面对审讯,坦诚了自己对裴寂的不忿,以及对自己此时官职待遇的不满。对此,萧瑀和李纲都认为刘文静并没有谋反。】
【而李世民也向李渊求情,认为当初起兵之事是刘文静先想的计策,完善后才告诉裴寂,结果此时二者地位却相差甚远,所以他才会心生愤愤,并不是想要谋反。】
汉朝,元狩四年。
“其实有人状告刘文静谋反,不论是巧合还是密谋已久,刘文静自己和他弟弟做的事情就不妥当。”刘彻下了定论,找巫师做法?你是想干什么?你到底是在清除你宅邸内的“妖邪”,还是想对什么人做法诅咒?
而且,哪怕你真的是在处理自己家的事情,那为什么你家会影妖邪”?
以上这些,不论哪点,都是最高一层的忌讳!
牵扯到这些神神鬼鬼巫师法术,全家处斩都有可能。
对于这些事情,在场的文武官员们都是默不作声,坚决不掺和进去一点。
“不过,隋唐,南北朝这些家族联姻确实紧密。”哪儿都能看见杨家,独孤家,李家,还有这个萧家,这些人结成的网还真大啊。刘彻心中开始转动起来,一边思索,一边又发出了疑问: “朕怎么觉得,李世民这话好像有点奇怪?起不到作用?”
宋朝,开宝元年。
对于这话同样感觉起不到作用的还有宋朝几人。
“听了唐太宗这话,难道唐高祖不会觉得刘文静是在怨怪自己吗?”赵光美道,虽然确实是在求情,也确实是在陈述刘文静的功绩,但李渊很有可能会产生联想——这样的局面是谁造成的?是朕啊!都是朕,任命的裴寂,是朕,任命的你刘文静!
你现在觉得对待遇不满,不就是对朕不满吗?你是想朕任人唯亲、赏罚不明吗?
赵匡胤缓缓摇头:“刘文静这件事情不能单独看。一方面,他确实和裴寂不和,另一方面,他此时又被李渊任命为陕东道行台左仆射,而武德二年期间,正是刘武周进犯、唐高祖派人阻挡的时候。”
从李渊的方面讲,此时他其实已经开始抑制李世民的力量,把刘文静派去李世民的陕东道行台担任左仆射,很难是为了制衡还是觉得刘文静是李世民的人、干脆踢出去;
而若是将他当做李世民的人,那刘文静和裴寂不和,在李渊眼中是否就是对自己不满、是否有李世民的意思在其中;
再有,刘武周进犯的时候,李渊派了裴寂去镇守,这无疑是打算扩大裴寂、进而扩大自己的名望,而若是李渊把刘文静视作投靠李世民,那此时杀了他,有没有出于敲打李世民的原因在呢?
“哦。”赵德昭点头,想了想,又道,“那这么来,其实刘文静抱怨,认为此时地位不足,其实还有对唐太宗当时情况的不满。”不论他是否站在李世民这一派,总归他是认为当时的待遇是与他的功劳不匹配的。
【而李渊的态度是什么呢?“文静此言,反明白矣。”】
【其实他对刘文静已经动了杀心。而后又有裴寂的看法,那就是虽然刘文静确实才智过人,但他性格猜忌阴险,又不知道顾全大局,此时大唐外部的敌人还没有消除,留着刘文静就是祸根。】
【李渊赞同了这一观点,随后将刘文静和刘文起处斩,并抄没家产。】
明朝,洪武年。
皇子们聚在一起议论此事。
朱樉道:“其实唐高祖也并不完全优柔寡断。唐朝开国之前的事情咱不,就这个杀刘文静就很果断。”
“确实,他主要就是在处理唐太宗和隐太子他们的事情上比较迂回婉转。”朱棡分析。
朱棣却不完全赞同:“他确实在儿子们的事情上有点婉转,但同样他对于隐太子和唐太宗的争斗有时候视而不见、冷眼旁观,特别是在针对唐太宗的一些事情上。”而从这些事情上看,虽然不是自己直接下狠手,但其实还是挺狠的。
【刘文静的死,其中夹杂了唐初的政治斗争,而很有可能还涉及了李世民、李渊、李建成几人之间的问题。】
【早在武德初年,李家内部的矛盾就开始了。】
【当时,李世民、李元吉都住在宫内,李世民在承乾殿,李元吉在武德殿后院,和李建成的东宫、李渊的宫殿日夜连通、完全没有阻隔,而几人行走宫内都可以骑马并携带刀剑杂物,行礼也只是家礼。】
【同时,由于草创,李渊的诏令、太子李建成的命令、秦王齐王的告谕文书都一样能够发布执校】
【而李渊登基后,宠幸的妃嫔众多,这些妃嫔与年长的皇子们交好,李建成和李元吉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联结内宫,共同压制李世民。】
【李世民本身没有与后宫妃嫔接触,承担这一职责的是秦王妃、也就是日后的长孙皇后,她尽力在后宫周旋,特别是在李世民征战在外的时候,“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
唐朝,贞观三年。
看到当时还是秦王妃的长孙皇后周旋于内,李世民极为感怀,拉着长孙皇后的手眼眶泛红:“观音婢,当时委屈你了。”他这个秦王当时不受待见,还能在外征战手掌权力,而观音婢为了他在后宫周旋,那些妃嫔又怎么会给她好脸色?
长孙皇后笑笑,满是宽慰和安抚:“二哥何必再挂念这些,如今早已过去。何况,纵使她们与我有不合,但也讲求身份,怎会直接作出无礼之事?”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棣由长孙皇后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徐皇后,一时间不由悲恸:“都长孙皇后贤德,朕的皇后如何不能称为一句贤后?只恨不假年,上为何要早早地从朕身边夺走她!”到动情处,顿时泪如雨下。
他与妻子自幼相识,相处三年后才缔结婚姻,婚后琴瑟和鸣,育有七个子女。可在永乐五年,她就永远离去,抛下了自己和几个孩子……至今已经十一年,而按神迹所言,他的年号一直延续到二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为何她要走得如此之早!
起来,他的母亲马皇后同样早早离世,为何上会如此?
朱高炽回想起母亲的温情脉脉,同样泪流满面。
朱瞻基也哭了起来,虽然他当时年纪不大,但幼时在燕王府度过,同样记得祖母的谆谆教诲,温和的关心……
【而拉拢后宫妃嫔有用吗?当然有用。】
【后宫妃嫔站在了太子李建成一边,对李渊进言:“至尊万岁后,秦王得志,母子定无孑遗。”不仅李世民的不好,还夸赞李建成:“东宫慈厚,必能养育妾母子。”】
【一次、一个妃嫔或许没什么,但许多妃嫔多次这么,其中还有备受恩宠的宠妃们,李渊自然也就听了进去。】
【加上他本来对李世民的忌惮,李渊更坚定了太子李建成继位的想法,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恩宠日深,对李世民则渐渐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