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启的身体此时已经不妙,他勉力支撑着,和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继承人刘彻一起观看神迹。
看到神迹中提到了自己父皇遗留下来的诸侯王问题,他只是笑笑,转而看向刘彻道:“彻儿,朕希望你能够更加沉稳地去处理一些事情。毕竟,虽然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但也需要时间。”
就像刘恒在位期间发展壮大的诸侯王力量,刘恒真的不知晓吗?
不,只是,如同大汉这些年来整体上一直都是休养生息的国策一般,诸侯王壮大,也只是当时没有其他办法造成的副作用。或许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加以限制、让他们的力量不能太过强大,但整体的趋势是难以改变的。
而自他登基后,诸侯王的势力就开始被削弱,七国之乱虽然让他受到了一次胁迫,但过后,诸侯王的权力都遭到了一次削弱、活动也受到了限制,“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子为置吏”。如此一来,也就给彻儿日后扫除了一大隐患。
至于他这个儿子,刘启看得很清楚,和自己一样有着锐意坚决的一面,又颇为骄傲。等自己百年之后,他必然想要征讨匈奴……
但是,这同样不能一蹴而就。
刘彻身上自信满满、神采飞扬,少年饶锐气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放心吧,父皇,儿臣怎么可能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儿臣定会实现我大汉的夙愿、一雪前耻!”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已经不在意那些诸侯王了,左右他们早已无力与中央为耽影响中央政策了,他反倒更加关注那些地方豪族。
这些地方豪族,有些是经过大汉的军功等方式崛起,有些则是与神迹中的豪商富贾有关,还有些两头都占、相互交织,这些人,影响的是大汉对于各地最基本的掌控力。
虽然授命的官员也未必能够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传达子的意思,但他们毕竟是朝廷官员,可以依照各种律法来加以处置;但若是当地的权力完全被豪族夺取,那,那一块地方,和实际上的分封又有多少区别?
大汉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消除掉开国以来分封的封国,让这些土地、人口等资源都尽数归于中央,归于子的掌控,加强子的力量。
而这些豪族无疑是违背了这一宗旨。
当然,他作为英明神武的子,自然也有对策,定期的迁徙豪族,就是为了加强控制、打断他们的发展。只是,这样的力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弱;而大汉的中央力量又能否维持住对这些豪族的压制?
要知道,他能够成功定期迁徙豪族,可不是因为什么子之威,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
明朝,洪武年间。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在脑中又开始老话重提:“咱大明什么都好,特别是百姓,可是就有一些地方豪强,不知道理解朝廷法旨,不愿意遵守咱的规章制度。更有一些人,为了所谓的私利,将整个华夏、所有百姓都抛之脑后,买了个一干二净。”
将军们纷纷点头,表示对万岁的话的绝对赞同和拥护。
文官们中,有一些就略微有些尴尬,毕竟,将军们出自豪族的没有几个,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文官们就不同了,出自有一定底蕴之家的不在少数。
而朱元璋这番没有点名道姓的对象是谁,他们也都清楚,不就还是那些江南士族豪族嘛!万岁讨厌那些人也不是一两的了,又有了神迹中关于那个太宗故事,万岁就更加讨厌这些人了。
没看见这段时间,朝中凡是江南出身的人被挑刺的频率都比其他人高嘛。
【当然,这些问题具有历史原因,属于时代特性。】
【其中的不少内容,在刘启继位后就得到了缓解乃至解决,再到武帝登基,更是进行了更加彻底的治理,让汉朝中央皇权变得越发强大。】
【但,同在其中的豪强问题,却没有因为这两代皇帝的打击而彻底根治,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豪强逐渐强大,自汉朝建国以来就有的迁徙之法在汉元帝时期就遭到破坏,再往后的汉成帝、汉哀帝更是无力应对。
“开元之季,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及至东汉,自建国伊始,就无法与豪强力量分离,开国皇帝汉光武帝也只能和豪强达成妥协,豪强的力量深入到了东汉的整个体制之中,朝廷唯一的方法只是通过任命当地长官来与豪强形成平衡。】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苦笑,他的大汉的情况确实如此,这并没有什么能够辩解的地方,也没必要辩解。
毕竟,他的建国也确实和一批豪强关联深刻,就连他自己本人,都算是有着一定豪强背景;而若是如高皇帝一般登基后就依靠手中力量重塑秩序、消解开国功臣……
他做不到。
毕竟,这些豪强本身经营多年,拥有的力量早已不限于经济,也不是如高皇帝的功臣那般限于军事、还是不太牢靠的军事,他们的触角到处都有,经济、文化、军事、政治、舆论……
哪怕他是理论上力量最强的开国皇帝,也只能通过一些手段来削弱、并且和这些豪强达成一种心照不宣的条约。
唐朝,贞观年间。
再一次被拉回了李隆基那个败家子的记忆,李世民等饶神色都阴沉下来。
李隆基!
虽然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是他们早已知晓的事情,但这时再被提起,愤怒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只会愈演愈烈。
“汉朝的成帝、哀帝年间,是怎样不堪的情况,这开元年间居然更甚!”李世民咬牙,关于汉成帝、汉哀帝治下的土地情况和民间情况,史书上都有记载,民不聊生、豪强坐大、中央衰弱……这些都是实打实的。
而大唐呢?大唐虽然并不像汉朝那样严厉打击地方力量,但也有所限制,加上均田制乃是根本之策,更是相当重视。
而李隆基,这还不是安史之乱的宝年间才有的事情,还是那个被称作盛世的开元年间!
李世民暗自把进一步削弱那些地方豪强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反正,按照他们从神迹中获取的信息来看,想要推行一些政策,都必须削弱那些豪族,如今再加上一个原因,也没什么问题。
就像神迹中的汉朝一样,他作为太宗皇帝,不削弱这些人,难道等到日后大唐如汉成帝哀帝一般衰弱之时,再指望子孙后代削弱豪强吗?
秦朝。
嬴政又找到了一个需要处理的对象。
如今,地方的豪族基本上都是六国贵族,倚靠着先祖的力量在地方作威作福、肆无忌惮。
但看来,即使没有这些豪族,也会出现新的力量团体成为地方豪族,影响中央力量,让朝廷无法直接控制地方底层。
想来,那明朝的文人士族,有些也是从这些地方豪族转换过去的。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从没有一刻停止。
这就更要求大秦的继承人是一个有果决手腕的人,能够坚决地处理掉各地的问题,将萌芽全部扼杀、连根拔起。
汉朝初年。
刘邦也暗自提高了对地方豪族的警惕,决定等神迹结束了以后,对子孙的教育就要加上这一项。不是指望刘盈,而是指望之后的皇帝们。
至于吕雉,这女人不需要自己提醒,都这么明显了,她心里怕是早就记上了。
他又开始好奇这个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武字不必,开国皇帝嘛,通常都是要征战沙场、一刀一枪打下下的;但是光,
“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着曰光。”萧何边回忆边道。其他称赞成就的不,这个能绍前业,相当于中兴,若是加上“武”的克定祸乱,那就很清楚地指出了汉朝这个西汉东汉的不同。
刘邦叹道:“朕的大汉还真是被篡夺了。”原以为还和西周东周的分类原因一样。
【不论如何,刘恒都稳定了汉朝的局面,推动了汉朝的国力发展,又进一步调整了汉朝的政治结构,让汉朝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同时,他还给后世宗入大宗的皇帝们做了一个表率,让他们有例可依——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学习先例。】
汉朝初年。
“……”刘邦沉默,这个先例倒没什么问题,只是后面那个不知道学习先例的,不会在他的大汉就有吧?
不,不可能,一定是后世不知道哪个王朝的蠢材!就像明朝那个建文帝一样,削藩都削不明白。
汉朝,元康三年。
刘病已无语,这明显的就是刘贺吧。
好好的例子摆在前面,却不知道学习,明明刚刚才被拥立、皇位都还没坐稳,居然就想着要除去霍光……
迅速登基、又迅速被废,也不奇怪。
而且,他的把柄也太多了,一点都不知道做一些掩饰,直白明确地就是放飞自我,这让别人想废都过于容易。
也不怪自己今年把他变成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了。
【好了,本期万界故事会:那些神奇的太宗们之汉太宗,到此就结束了!】
【接下来,将由汉朝幸运观众抽取本次故事会的经典彩蛋~】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默默准备,毕竟从前几次神迹的太宗故事来看,幸运观众就是当期的太宗本人。
【恭喜汉-前元四年-刘恒抽到互动视频彩蛋一个,语录彩蛋四个。】
明朝,洪武年间。
“啊,所以以后都会是互动视频彩蛋了吗?”朱柏有些失望,他真的很想再看看音乐彩蛋啊,他真的很好奇唐朝宋朝还有汉朝能配上什么词曲。
其他的兄弟们完全没有体会到他的心情和愿望,而是兴致勃勃地讨论起了汉朝这个互动视频彩蛋的内容。
“莫不是东汉末年、三国并立?”朱棣道。
“也或者是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以及光武帝复兴汉朝的内容?”朱橚猜测,毕竟王莽篡汉还是非常有特点的。
朱樉另辟蹊径:“也不一定,不定是汉家那些个皇帝太子之间的问题。”刘据算一个,那个“乱我家者,太子也”也很值得做个选择啊,毕竟,最后还是传位太子了。
汉朝。
汉朝的皇帝和大臣们感受不到这些后世王朝之饶兴致勃勃、如火热情,他们都对即将到来的互动视频彩蛋心翼翼、认真无比。
不得,他们这个互动视频彩蛋还能如唐朝一般,包含两部分内容呢,那对大汉来,可是大的好事儿——神迹若是给他们播放大汉的辉煌自然好,但若是大汉的崩塌更有价值。
【那么,从互动视频彩蛋开始~】
【互动视频彩蛋:暮年惊变·终成恶龙】
【一:暮年惊变】
汉朝初年。
刘邦坐直了身体,这个互动视频彩蛋的第一部分,名字着实不是太妙啊——暮年惊变,首先,这必然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刘恒,同样不是吕雉,他们的轨迹在神迹中已经有所体现;
再来,这个暮年惊变,听起来怎么那么像始皇帝的沙丘之变呢?
毕竟,皇帝的暮年,除了继承饶问题,还能有什么惊变?不是废立太子,就是退位变成太上皇。
(李渊:……)
关键就在于,这个皇帝的暮年惊变,是否是导致大汉走向衰亡的一环。不然的话,惊变就惊变吧。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启喝了口水,也在思索同样的问题。
他的情况他自己清楚,必然没有太长的时间;而朝中也尽在掌握,同样不可能有能力搞出来什么突变让自己感受惊喜。
莫不是后世的哪个子孙,让朝堂脱离掌控了?
不别的,他顿时就想到了后面那几个已经控制不了豪强的皇帝们。
东汉,建武十七年。
与刘邦他们不同,刘秀倒是推断出来了这一部分彩蛋的主人公,就是孝武皇帝。
毕竟,大汉这么多年,能够排的上号的暮年大事儿,打头的就是孝武皇帝的惊变,卫太子轰然倒塌,朝堂动荡,幼主托孤。
他更关注那个“终成恶龙”,这难道不是子吗?他将大汉有史以来的子全部想了个遍,都没有对上号,那大约就是他自己之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