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彩蛋·贵族风尚2
    金朝,德年间。

    完颜亮发自内心地觉得耶律察割的谋反成功实在是容易,太轻易了。

    来去,不过是耶律阮太过轻信耶律察割,又对自己过于自信——耶律察割都擅自且偷偷摸摸地将庐帐向行宫靠近了,耶律阮居然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还能一如既往的信任重用,没有额外设防,实在是……

    要知道,他自己谋划上位可是用了好几年——可耶律察割呢?若是从耶律阮登基开始算起,也不过五年,而若是从他开始想办法获得耶律阮的进一步信任,最多不过四年。

    虽然耶律察割最终也没能实现愿望,但他成功了一半。还是,耶律阮只是对那些近亲,特指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耶律德光的子嗣抱有警惕?

    而耶律察割……他居然放过了耶律璟和其他太宗子嗣,这与放虎归山何异?自己可是等到完颜合剌那个蠢货除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子嗣后才下手的。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点头,明白了,就是这个第三次的耶律察割干出了大事,让耶律阮一朝只有三次谋反叛乱。

    不论他到底是负面意义上的让耶律阮不需要再担心贵族风尚,还是正面意义上,总之这个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相当重要。

    至于如果是负面意义上的作用……刘彻内心冷漠。

    虽然理论上作为皇帝,他应当站在耶律阮这一侧,抨击任何敢于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给他们以名誉上、心理上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打击,以尽可能减少这种现象——他当然这么做了,不过并不激烈:“耶律察割……到底还是蛮夷之辈,竟能尽负君恩,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不过,刘彻发自内心地认为,耶律阮要为自己的遭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真的是那个负面作用的话。因为既然耶律屋质此时已经发现问题,最终若是耶律察割当真做出了什么,只能是耶律阮并没有加以重视。

    知道耶律察割做了私移庐帐的事情,却能不放在心上,实在是不智。是两三年来执掌大权让耶律阮的头脑被彻底腐蚀了吗?让他看不清情况,觉得自己万无一失了?

    【耶律屋质立刻将自己的发现上告了耶律阮,提醒他一定要对此加以警惕和处理。】

    【于是,耶律阮:甲.暂且按下不表,派洒查此事

    乙.觉得不可能,认为耶律屋质有些草木皆兵了,不管

    丙.觉得不可能,直接将耶律屋质的法告诉了耶律察割

    丁.大怒,认为耶律察割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当场叫来耶律察割让他申辩】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再次陷入思考。

    这几个选项,怎么看起来都有几分可能?为什么他大辽的彩蛋选项会这般难选?明明其他朝代的选项还是比较好分辨的,起码在刚开始的时候。

    可现在他根本不知道耶律阮最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不出意外,耶律察割的事情就是第三次谋反——虽然耶律阮是不能有效压制,但这不代表他现在就会直接放弃压制。

    若是他也派洒查了,只是不够仔细,所以让耶律察割逃了过去呢?

    韩延徽对耶律德光道:“陛下,臣以为,万事皆有可能……先前其他朝代的选项亦是如此。”

    韩延徽的话语很委婉,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陛下您不要用正常的情况去想了,每次神迹让做选择的时候,正确的选项大多数都是相当离谱,就像之前那几个朝代一样。

    耶律德光虽然不太想承认,但也明白韩延徽这话很正确,那么,在这四个里面哪个更离谱一些呢?

    丙。

    不仅完全不当回事,还把情况扭头就告诉了耶律察割。

    【耶律阮并不相信耶律屋质的话,他直接把耶律屋质的上表让耶律察割看了。】

    【耶律察割是否感到了惊慌?可能是有的,但他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应对非常完美:哽咽流涕。并且迅速把耶律屋质这封举报书归结于是耶律屋质嫉妒自己,想要陷害自己。】

    【耶律阮本就对耶律察割信任有加,耶律察割如此表态,又找了一个理由,耶律阮立刻相信了他,“朕固知无此,何至泣耶!”此后待耶律察割也一如既往。】

    【放下心来的耶律察割开始不时抱怨耶律屋质,耶律屋质并不在乎,但很快他又发现了耶律察割的问题,于是再一次提醒耶律阮要处理耶律察割。】

    【但是,耶律阮的回答是什么呢?“察割舍父事我,可保无他”。耶律察割为了侍奉我,都没有管他的父亲,因此可以保证他的忠心不二。】

    【耶律屋质辩驳:“察割于父既不孝,于君安能忠!”】

    【但是耶律阮并没有采纳耶律屋质的建议,相反,在禄四年,还将耶律察割留下来侍奉自己。】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对于耶律屋质的辩驳还是较为赞同的——并不是于父不孝之人一定不会忠君,但是是否孝顺父母显然是一个筛选臣子的最简单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多半时间还是很有作用的。

    更多情况下,一个能够孝顺父母的人,更能够忠于君王。这样的人更会更认同一个王朝所施行的思想政治体系,他属于框架之内,如此一来,破掉框架的可能性就会远低于那些连最基本的孝顺都不能达成的人。

    而谋反叛乱弑君,显然是破掉框架的最大表现。

    “但耶律阮,这个辽世宗的最大问题并不是耶律察割是否孝顺父亲,”刘恒对刘启教诲道,“而是他作为皇帝,不能有识人之能,不能及时察觉到自己身边的危险。作为一个并非傀儡的君主,却连自己本身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忠与孝是一回事,耶律阮不能明辨是非,就是他作为皇帝的巨大失职。

    刘启若有所思地点头应下了父亲的教导。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对于耶律屋质的话非常赞同,这正和他在大宋举国推广的孝道文化极为相合。

    他坚定道:“厚人伦者莫大于孝慈,正家道者无先于敦睦。而《孝经》孝治下,乃群经之首。”

    大宋在混乱的五代十国建立王朝,正是应该统一国内思想,用统一的思想来稳固统治,强化朝廷的力量。而要达成稳固统治的效果,什么思想会比儒家的思想更合适呢?儒家的思想中,又有什么比“孝”更容易让百姓接受、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并易于官府评判呢?

    当然,即使“孝”很容易就能够在百姓中流传,且易于官府加之评判,但想要借此更好地加强官府权力,也要出台一些号召和惩处政策,先前,赵匡胤就下发过相关诏令:“川陕诸州察民有父母而别籍异财者,论死” “荆楚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籍异居”。

    赵匡胤又看向在场的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几人:“大宋以孝治下,尔等须得以身作则,为下百姓充当榜样。”

    赵光美等人纷纷正色行礼,郑重应是。

    -

    而后来的宋朝君臣们,包括北宋与南宋,更是对耶律屋质的话大力赞同:孝道,如此重要,一个人连孝都做不好,怎么可能还能指望他忠君?

    他们大宋可是为了孝顺父母,子孙们都能够割肉疗亲!只有这样的孝子贤孙,才能称得上是正面榜样。

    而南宋君臣们则更是有一番法: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这正是因为大宋推崇孝道,孝与忠相结合,才能有如此多的忠于大宋的仁人志士啊!

    【禄五年正月初一,中原地区,郭威自立,国号为周。刘崇亦在太原自立为帝,建立了北汉。】

    【六月初一,因为后周的威胁,刘崇向耶律阮求援,自请为侄,并请耶律阮册封自己。】

    【耶律阮最终答应了刘崇的请求,先册封了他,随后开始商讨出兵的计划。】

    【在九月正式出兵前,还有一个插曲:七月份,耶律阮到了太液谷消暑,呆了三,耶律察割在此期间就曾经试图发起叛乱,但没能成功——而耶律阮还是并没有任何察觉。】

    【九月初一,耶律阮亲自领兵南下,也迎来了他人生的终点,辽朝第三代帝王的统治终点。】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不可置信:“才五年而已!”才登上皇位不过五年,你居然就打出了结束?还是因为自己的用人不察,识人不清?

    虽然因为叛乱而死,五年时间也很正常;不如,若是登基时日依旧,反倒不容易因为谋反而死。但是耶律德光还是不能接受。

    别的不,君主继位不过五年就因谋反而崩,在大辽,君主的威望又会变成什么模样?皇帝的权威又还能够剩下多少?

    怪不得,怪不得日后大辽的贵族谋反能够形成“风杀,实在是这一系列事件带来的影响太大了——大到后来的君主如何手段凌厉,也不能完全消弭掉贵族们有时候想要搏一搏的心思:因为他们是真的成功过的!还属于比较轻松的成功!

    而且,大辽的时间线很清楚,所以耶律德光也很简单地就推出了一件事:耶律阮的子嗣有极大可能尚未长成。如今是会同元年,神迹中自己驾崩还有十年,耶律阮自己在位五年,而如今耶律阮都没有一个儿子……

    【九月初三,耶律阮来到归化州(河北宣化)祥古山,初四,在行宫祭祀父亲让国皇帝耶律倍,晚上驻扎在火神淀。】

    【此时,耶律阮喝得酩酊大醉,被左右侍从扶回自己的帐中,而大部分大臣们同样喝得大醉。】

    【耶律察割觉得这就是自己等待已久的大好机会,但他在正式动手前,还要看看能不能再拉上一些人选。于是他跑去见了寿安王耶律璟,也就是耶律德光长子,但耶律璟并不想参与什么事情,直接拒绝了耶律察割。】

    【见这边走不通,耶律察割就去找了一个谋反前辈:耶律盆都,向他细细诉了自己的谋划,得到了耶律盆都的支持。】

    【此外,还有一个人,时任燕王、南京留守的耶律牒蜡。因为他喝醉后走到了耶律察割的帐中,于是也就参与了这次事件。】

    【随后,几人没有做什么遮掩,直接带兵,杀向了耶律阮的行宫:甲.艰苦搏斗一番,最后还是成功弑君

    乙.战斗不算很激烈,成功弑君

    丙.战斗还算简单,直接杀入帐中,弑君】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按下了选项丙。

    他已经从中察觉出了问题:耶律察割弑君如此轻易,耶律阮自己的轻信、麻痹大意显然是主要原因,他太自满了,太不心了。但是,除去这个核心因素外,其他因素呢?

    能够比较轻松地达成目的,且让耶律阮始终没有发现端倪,是否还有其他助力?大辽的其他贵族呢?他们是站在了耶律察割一边想要谋反吗?——还是,他们冷眼旁观,或者,虽然没有真的想要搞什么谋反,但也对耶律阮并不满意?

    因此,耶律阮自身、耶律察割一派谋反者、以及其他贵族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这么一个轻而易举就成功弑君的结果。

    那么,耶律阮是如何让大辽的贵族(除去谋反者)如此不满?

    耶律德光按照自己对耶律阮的了解往下推,觉得很有可能还是所谓的草原本位保守派和南下一系的冲突,以及贵族和汉臣的冲突,这让他对耶律阮更不满意了。

    坐稳皇位,培养一批汉臣确实是一种选择,但是,汉臣能够真正让你坐稳皇位吗?不能!

    在大辽,不论情况如何,起码在前几代,真正能够决定皇位、改变时局的,一定是传统部族!就算耶律阮再怎么扶持汉臣,也不可能让他们能够取代大辽贵族的。他们可以充当短时间内的平衡剂,可以当做锦上添花,但决定时刻不会是他们。

    军政大事,是北面官的专利。

    不过,让耶律德光松了一口气的是,述律到底没有参与其中,他拒绝了耶律察割。拒绝的好啊!

    【耶律察割等人直接带兵冲入了耶律阮的帐中,杀掉了他,并僭越称帝。】

    【干掉了耶律阮后,耶律察割等人又开始处理不听话的官员:将不愿意称臣的官员的家人全部拘禁。】

    【但耶律察割的妻子并不觉得已经大功告成:“寿安王耶律璟,还有耶律屋质还在呢!”】

    【耶律察割并不在乎,可能是成功冲昏了他的头脑:“耶律璟年岁尚幼,耶律屋质最多也不过能够统领一个奴仆,没什么可以担心的,早上他们就应该来朝见了”。】

    【但是,耶律屋质并没有如他所愿。危急情况下通过改换衣物从乱战中逃出的耶律屋质很快召集诸王,并准备和禁卫长一同带兵讨伐耶律察割,同时,还拍了自己弟弟耶律冲前去迎接耶律璟。】

    【耶律屋质的号召力还是很强大的,各个将领知道他脱险并召集人手后,就开始向他靠拢,在第二早晨将耶律察割等人围困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