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5章 楚州之陷
    【二月,完颜宗弼开始撤军。】

    【一方面,是因为季节变化,已经快要到了金军逐渐撤湍时候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原先屯兵通惠镇等地的韩世忠引兵前往镇江一带,完颜宗弼担忧自己的后勤线有被截断的风险。】

    【当然,撤退归撤退,撤湍用时和速度却并不是走的快速风格。】

    【从二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九月,金军才陆续退回金朝所在。】

    【而在这之中,宋朝的将领们,如韩世忠、岳飞等人,一路阻击完颜宗弼和完颜昌,在黄荡(江苏南京东北长江段)和牛头山(牛首山,江苏南京西南)成功阻击了完颜宗弼,甚至一度围困住了完颜宗弼。】

    【而完颜昌带领东路本来是要作为中路主力的掩护,却在楚州(江苏淮阴)遭遇了困境,因楚州防守坚固,一时无法攻克,只能留下兵力围困,完颜昌本人则是暂回潍州。此时听闻完颜宗弼被困,便打算南下与中路军会合,以解完颜宗弼的困境。】

    【但是想要支援完颜宗弼,并帮助中路军撤回,楚州依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卡。】

    【不别的,就是金军陆续攻克宋朝州县后获得的大量掳获,就必须要通过水路运输方才算是顺畅。而想要打通运河水路,楚州就是一个关键节点。】

    【金军最后拖延到九月份才彻底回军,就是因为楚州。】

    宋朝,开宝年间。

    看到金军回退,大宋将领士卒开始主动出击阻击完颜宗弼之时,赵匡胤的心情是振奋的:“好,好!只要能够给金军重创,即使是在金军回湍时候又有何妨?”

    赵匡胤早已不再计较大宋的兵马朝廷到底是在金军南下入侵的时候反击,还是在金军回撤的时候反击了。他对于大宋那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也算是能够推断出来。

    既然这样,那么要求自然也不能太高了——或者甚至可以放低一点要求。左右只要最终让金军受创,让他们的力量削弱,是在金军进攻之时还是撤退之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虽然确实会让百姓受苦……但这确实也是一种在现状之下最好的结果了。

    还有韩世忠和岳飞,这两人不愧是大宋的将领!

    先前岳飞就曾经在退兵的情况下,还在广德军阻击了几次金军,是个有勇有谋、又有对大宋的赤胆忠心的好苗子!

    而韩世忠,不愧是大宋这时候的几员大将之一,那个引兵镇江的想法就很正确。

    自古以来,镇江京口就是东南的锁钥之地。镇江之于建康,就相当于孟津之于洛阳。而自从孙吴统合东南一带建立王朝以来,镇江就是建康的要害之处,一旦镇江的防守疏松,建康就必然遭遇危机。

    “楚州的守将是谁?能够这么长时间都守住楚州,拖住金人,这样的功绩对于当时的大宋而言,完全可以和张巡守住睢阳相提并论了。”赵光美也赞叹道,看了这么久,终于看到那些能让大宋人扬眉吐气、挺胸抬头,为之骄傲传颂的事情了。

    楚州是什么地方?正如神迹中所,金军想要把他们从大宋掠夺的东西更好地送回去,就必须要通过水路,而要打通水路,就需要楚州。这里就是水路交通的南北咽喉,吴王夫差是从这里出动,曹丕攻打孙吴,水军是从这里出发。

    但是这样的关键,金人一直没有拿到!——虽然拖到九月之后不知道是否是楚州不幸失陷了。

    但能够把金人拖在这里这样久,达成的效果也已经足够,大宋有了时间缓和恢复内部,也有了时间调动军队共同前往楚州……各路兵马应当是过去了吧?

    赵德昭也目光灼灼:“这不仅是楚州守将和守军的忠心,也是楚州的大宋子民的成果!”

    在为这些事迹赞叹了一会儿后,赵德芳突然注意到了一个被他们忽略的问题:“赵构呢?”这样高举旗帜大举反攻,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赵构这个现任大宋子在哪里?他不会又干了什么事儿吧?

    赵匡胤几人面面相觑,这好像确实是个问题。

    【楚州知州叫做赵立,他不仅在先前完颜昌想要攻打楚州的时候打消了对方的念头,在二月后完颜宗弼想要从楚州得运河水路的时候,数次打退了完颜宗弼的进攻。】

    【但好景不长,正如先前朝中主和派、投降派占据上风一般,在地方将领中,实际上也有大量的只求偏安一隅自保、不愿对上金军的人。】

    【五月,完颜宗弼和完颜昌已经会合,共同商讨对楚州的策略,而在找到一个确切可行的好方法之前,完颜宗弼和完颜昌照旧派兵包围了楚州。直到八月,楚州情势开始逐渐危急。】

    【真、扬镇抚使郭仲威邀请位于承州(江苏高邮)的长军镇抚使薛庆共同前去援助楚州,薛庆欣然同意,八月初八出发,初九就到了扬州。可见了面的郭仲威却变了一个态度,不仅不打算前去,还开始开宴会。】

    【薛庆不满,便自己充作先锋,让郭仲威担当后继军。八月初十,薛庆出扬州前去作战,跟从的骑兵甚至不满百,但他还是转战数十里。】

    【直到这时候,郭仲威依旧没有出现,薛庆及兵马已经出现疲态,便暂且往扬州退去,但等到他们到达扬州城下时,郭仲威也没有开城门,最后薛庆被俘。】

    【郭仲威见状,当即丢下扬州跑到了兴州,扬州和承州这两个重要城池就此成功变成了金朝所樱】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和他的贞观重臣们已经再度陷入沉默。

    前面还好好的,通过献祭太祖神主,宋朝像是终于召回哩魄和战斗力,开始主动攻击金军,并且还有数次获胜了——其中,既有能够围困住完颜宗弼的优秀将领和士卒,还有能够坚守城池百余日,将金军牢牢卡在这里的守将和当地军民。

    这怎么看都像是宋朝开始转变作风了;而宋朝的将领们也都开始积极发挥作为武将的能力和主动性。

    但是事实证明,李世民这些人还是想多了。或者,宋朝是绝对不能以大唐的眼光和思路来揣测的,正如大唐有大唐难以动摇的坚固无比的特点一样,宋朝也有自己独有的绝不轻易改变的特色。

    而此时,这个特色就是自保求和。

    “扬州这么重要的地方……”尉迟敬德不由喃喃道,他是真的不能理解这些同为武将的宋朝人。你要是不敢进攻金军,那敢这么干的人都已经愿意让你充当后继军了,还等什么?退一步,就算你坚持不愿出战,那么为什么要将同袍拒之城外?

    这不是什么个人政治利益与否的问题,而是正儿八经地为宋朝镇守东南地区的问题——镇江重要,楚州重要,但扬州也还是重要,这就是江南地区的北门啊!

    扬州有备,而淮州可守。若是扬州无备……

    【八月中旬,赵立开始紧急催促宋朝朝廷支援楚州。宋朝朝中虽然看起来不少“向往和平”之人,但是也确实是有些能看明白局势的饶——最起码,是能够看明白楚州的重要性的。】

    【于是,签书枢密院事赵鼎就打算把张俊派过去。】

    【张俊扔下明州去到台州护卫赵构之后,就担任了神武右军都统制,有地位,有名望,还比较受到赵构信任。在其他不少主要将领都需要镇守一方、或者有不听宣的隐患的时候,张俊差不多就算是赵鼎眼中最合适的人选。】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对于赵鼎到底能否把张俊派过去表示怀疑:“直面金军中路和东路合兵,面对完颜宗弼和完颜昌,张俊他敢吗?”

    反正要刘彻,以张俊之前在明州最后的举动,他就不怎么看好张俊为宋朝流血牺牲的勇气。

    【张俊最后去了吗?没樱】

    【在赵鼎打算这么干之后,他和张俊就展开了数轮的扯皮——赵鼎要派张俊,张俊绝不愿去。】

    【张俊先是了金军强大勇猛,特别是完颜昌(挞懒)“善兵,其锋不可当”;而赵立呢,虽然确实坚持的很久,但也只是一座“孤垒”,现在派兵前去援救,和徒手搏虎别无二致,没有任何意义。】

    【实话,这话的,简直是完美地将一部分事实和一部分自己主观意愿结合了起来。单一点,派兵援救楚州能算是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吗?】

    【赵鼎当然没有被张俊服,他简要的陈述了一下楚州的重要性:遮蔽两淮;而若是放着坚守多日的楚州不管,多半会让宋朝此时的各镇人心涣散。】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指望着赵立能够在内守住楚州,而在外的宋朝兵马能够趁机大败金军,狠狠地削一波金军的力量,随后就能让宋朝和金朝之间的攻守之势相异。】

    【退一步讲,即使最终援军没有对守住楚州起到多大作用,楚州依旧还是失陷了,那么起码朝廷出兵的举动能够凝聚各镇人心,特别是有高风险受到金军入侵的州镇。】

    【张俊再次拒绝,先是来了一句“救之诚是”,随后口风一转,但是一上,转而把话题引导了自己此时的职位和工作的重要性来:“南渡以来,根本未固,宿卫寡弱,人心易摇”,若是此行失利了,那日后又该如何?】

    【赵鼎见状,知道自己是无法服张俊的,张俊作为一线将领,明白的未必比自己少,而他不仅先是没有意义,又是宿卫的重要,其中的意味可想而知。】

    【于是赵鼎去找了赵构,希望他能够服张俊,甚至为了让张俊能够出战,还明明白白地了一句“若俊惮行,臣愿与之偕往”。】

    【但这件事到最后也没有落实,赵构见楚州求援,又知道楚州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很快便派兵前去援助,只是并非是张俊罢了。】

    【八月十九,赵构诏命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带着自己的部下前去援救楚州,又让屯兵镇江一带的刘光世也带兵前去支援。】

    【但是这个方法最终也没有奏效。九月初五,刘光世上了一方奏疏:“淮南诸镇,郭仲威溃散,薛庆身亡,赵立不知存亡;而派出来的岳飞现在在江阴军逗留,不见前往楚州所在。”】

    【还有刘纲的人马,散在各地,在宋朝的南北岸掳掠百姓。】

    【而虽然刘光世这么给赵构汇报了一通,但实际上他自己也没有继续前进。】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笑了,不是认同的笑,也不是欣慰的笑,而是嘲讽的笑:“张俊是这么的,宋高宗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可不好啊。”

    张俊可以算作是赵构的心腹一类,他不愿意前去出战,还扯出了那么多看似合理的理由,而赵构最后也没有把张俊派出去——从这里看,起码可以确定,赵构还是认同张俊的一部分话语的。

    而最能够打动赵构的,也不是别的,大约还正是那句“南渡以来,根本未固,宿卫寡弱,人心易摇”——赵构自己都被来了一回退位,在他心中,可不就是根本未固,宿卫寡弱,人心易摇么?

    在此时此刻,赵构又怎么会愿意把这么一个自己信任的将领派出去,就为了支援一个看起来也确实没有多少希望的楚州?

    至于派了岳飞和刘光世前往,那也大约是又心中有点希望想要看到楚州真的能够守住,又觉得正如赵鼎所,不能凉了州镇的心。

    但要朱元璋,宋朝此时确实是根本不算稳固,但要想稳固,最应该怎么做?绝对不是这么畏畏缩缩、一心求和,且还陷在朝堂斗争之郑

    一个皇帝最简单也最直接,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树立威望,稳固人心,缔造基业的方式,就是战功。这要比那些文治更加快速见效,也更加直白明确:打胜了就是打胜了,领土扩大了就是扩大了,没有什么中间地带,也没有什么模糊可言。

    特别是在宋朝此时正在与他国交战的时候,又特别是这个敌人还曾经给宋朝制造了莫大的耻辱的时候。

    退一步讲,也不一定赵构就必须自己亲临前线作战,但只要他能够合理用人打出功业,那同样是他的威望。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不由冷笑几声。他这些想法也只是想法罢了,毕竟谁能宋朝这个时候根基不固,不是赵构自己导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