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0章 多方征战
    宋朝,开宝年间。

    “这个年龄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他有多少个兄弟了。”赵匡胤评判,反正已经明确了窝阔台并非是长子,也并非是幼子——他也是清楚北边的一些民族并不像中原一样,反而是更乐于将家业交给幼子。

    但不论如何,窝阔台非长非幼,又有不知道多少个兄弟,而蒙古的继承制度又并不完善,那么若是他们能在成吉思汗死后继承的问题上闹出点矛盾争端就非常符合大家的期望了。

    赵匡胤之所以会这么想,纯粹是因为他对于那个后来的大宋压根不抱有什么希望。

    成吉思汗的心性和能力已经充分展现,即使是敌人,即使是外族,即使是并不符合中原伦理观,赵匡胤也得对其赞服。草原想要统一,需要这样的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但强有力的领导者的目光绝不会停留在草原上。

    若像是金人那样,南进了一部分后就受限于国内纷争和自身力量不足,不得不停止脚步也就罢了,毕竟成吉思汗固然强大,但他的后人可未必能有他的水平;

    只是,神迹在关于明朝的故事症在窝阔台的概述中,已经将这个侥幸的可能全部打碎。

    “元世祖啊。”在太祖过后,又有一个世祖,而窝阔台这个太宗又攻克了金国。这些最起码能够明一点:蒙古的军事状态在他们入主中原之前,都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他们的作战热情,同样保持在了一个较高水平。

    “女真人并不能算是游牧起家,”赵光美道,“这和蒙古还是有区别的。”

    对于这个问题,赵匡胤则更关心其中的一个部分:“游牧民族……虽然我大宋此时与北方诸民族并不接壤,但契丹也算是游牧民族。他们具有的特性朕也有所了解,但是蒙古假若真的能够做到压服辽阔草原又南下中原,他们的军队纪律必定非常严格。”

    这个纪律当然不是什么不掳掠民众之类的,赵匡胤根本没觉得蒙古一类的游牧民族的军队会做到这一点。这个纪律指的是作战纪律,听从指挥,调度得当,绝不违背军令……能做到这些,就足以称雄一方了。

    【在统一了蒙古诸部后,成吉思汗还顺便向周边的其他各个部族派遣使者,责问他们他们收容成吉思汗的敌对部族,是否是打算与蒙古人为敌;继而表示,如果不打算成为蒙古人、成吉思汗的敌人,那么就要归顺于蒙古的统治下。】

    【蒙古草原上的这些部族纷纷选择归附;但是西南方向的吐蕃则拒绝投降,还驱逐了蒙古的使者。】

    【因此,成吉思汗便将吐蕃视作列人,也将是他继续攻打的目标。】

    【不过,为了防止挨着蒙古和吐蕃的西夏与吐蕃交好,到时候在南下远征的蒙古大军的背后捅刀,便打算先灭掉西夏,扫清南征的道路。】

    【在他称汗的前一年,成吉思汗就曾亲自带领军队南下。】

    【而西夏虽然承平日久,但早先也发现了草原上的力量变动,又有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曾派遣使者想要约西夏一同夹击成吉思汗,西夏虽然最终并未答应,但也开始加紧了防守准备。】

    【因此,西夏此时已经开始变得难以攻打起来,他们坚筑城池,加强城防工事,准备严防死守,打一场长期战争。】

    【于是,成吉思汗在称汗前的第一次攻打西夏作战就遭遇挫败,这不仅是因为西夏的准备,也是因为这实际上应当算是蒙古大军第一次进行攻城作战,第一次与中原风格的防守交锋。】

    【成吉思汗在位期间,算上第一次攻打西夏,总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征战,称汗前一年、元太祖二年、四年、十二年、二十一年,直至二十二年西夏投降,历时二十三年。】

    宋朝,雍熙年间。

    赵光义对此半点不意外,还觉得非常有道理:“要是西夏那么好打,朕怎么还会让他在那里自立称帝?”就是因为不好打啊!

    定难五州那块地方,本来就是一个关键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当地的民风还颇为彪悍,也正是因此才能在唐末的混乱中保有一席之地,也正因此自己才没能控制住。

    看看,这号称一统草原的蒙古人都用了二十三年才打下来一个西夏,二十三年啊!

    这还不是那种一直拖着拖垮西夏,还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征战,五次!蒙古裙是可以骑马,可以就地征粮,既省时间,又能省却一大部分的粮草花费,但是大宋可不能这么做。

    这么想着,赵光义对西夏的独立就越发心安理得起来。

    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芳觉得这和西夏这些年的发展也有关系:“西夏只要不蠢,就定然会不断加强防守,而且到了这时候,他们立国也迎…二百年了吧?这么长的时间,足够他们发展自身,建设城池了。”

    不别的,这么长的时间下来,就算大宋在后来变成了一个坚决不打仗的鬼样子,西夏也总该和大宋、辽金之间有过交锋,所处的环境并不能算作是绝对和平的,因此他们的防守也应该有点水平。

    赵德昭点头:“是啊,不过既然如此,连西夏都能坚持二十三年,那我大宋也势必不会是那么好攻磕!”

    连西夏都能坚持二十三年,大宋难道就不能坚持更久?这又不是让他们出去作战,就是防守作战,以大宋的城池建设和军队军械建设,怎么着也能让蒙古人体会一下长期作战。

    “不过,二十一年还有一次大规模征战,成吉思汗是亲征还是派遣将领?”

    赵光美一算年龄,脱口而出:“肯定是派遣将领啊!”完后,突然又有些犹豫,毕竟这游牧民族好像确实是亲征的时候很多,但他还是觉得以成吉思汗这时候的年龄不应当亲征,“毕竟蒙古看起来也不缺少将领。”

    大蒙古国,太祖年间。

    这时候,成吉思汗已经发动了三次对于西夏的征伐了,这一次虽然也没能彻底打下来这个地方,但已经迫使西夏求和,附蒙攻金,年年纳贡。

    此时知道他们大蒙古国和西夏的纠葛居然还要一直持续到二十二年,有些王公将领不由有些躁动起来——他们承认,西夏在守城方面确实是有些心得,但是也不过如此,这一次不就求和了吗?怎么能一直到二十二年才拿下?

    成吉思汗倒没觉得这提前被告知的时间跨度有什么大问题,左右何时征讨都是依照他的心意和决断而来:“西夏的守城方式,确实值得学习一二,毕竟西夏结束了,还有金国和宋国。”

    金国现在倒是因为内乱和腐朽而衰弱下去,攻打起来也不是如何困难,但是再往南的宋国,可能就会有点不同。提前了解学习一下这些中原人习惯的防守方式也不是什么坏事。

    见众人都将他的话听了进去,他才到了自己要的重点:“既然西夏已经求和,称臣纳贡,我又如何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

    木华黎明白了问题所在:“是西夏背叛了大汗,背叛了大蒙古国!”

    【在这二十三年间,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主要进行了两方面作战。】

    【一方面,就是南下攻金。太祖三年,金章宗驾崩,卫绍王登基,成吉思汗清楚卫绍王的无能庸碌,对待金朝的旨意并不跪下受诏;而卫绍王因此开始对蒙古产生不满。】

    【成吉思汗得到消息后,便打算抢先出手,直接攻打金朝——太祖六年,他便以替被金朝钉死在木驴上的祖先俺巴孩汗等首领复仇为理由,亲率大军攻金。】

    【窝阔台也和他的两个兄长术赤、察合台,弟弟拖雷一起参与了这一次征战。】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先是带领一路兵马攻取净州、丰州(呼和浩特东)、云内(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武州、朔州等州,逼近金朝西京;】

    【随后,又在大军兵分三路时,率领西路军沿太行山南下,从黄河北岸转向西北,进军平阳(山西临汾)、太原一带。】

    【太祖十年,蒙古大军攻克金朝中都,金宣宗已经迁往南京开封。】

    【在夺得中都后,成吉思汗不仅带着大军获得了大量财富和人口,夺得了不少工匠、武器等,还获得了一个后来在窝阔台登基、蒙古走向封建制度、定制中原方面立下了不少功劳的大臣。】

    【在六年、七年、八年直至十年的连续作战后,十一年,蒙古大军退回漠北,但成吉思汗并没有就此结束对金朝的攻势;十二年,他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持九斿白纛,全权指挥攻金。】

    【木华黎受封后,便带兵连年展开对金朝的攻势,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事业,直到后来蒙古再次派遣大军进攻金朝。】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从这几段话中敏锐地窥见了金朝继承的混乱状态:“金章宗虽然后期应当是出了问题,但也不至于选出来卫绍王这样的继承人吧?”

    但若是卫绍王并非金章宗所选,那金朝这时候的内部混乱程度可见一斑——而这还没多少年呢;再有,成吉思汗准备南下的时候还是卫绍王在位,等到他攻克中都的时候,到了南京开封的就是金宣宗了。

    这卫绍王在位时间有点短了……是正常死亡、正常皇位更替吗?

    这还不如辽朝呢,好歹后面基本都是一系传了下去,没出什么废帝号的事情。

    至于这最后提到的大臣,李世民从中顿感不太妙:“且不论这个冉底是谁,可他立下的功劳除去窝阔台登基以外,看起来都是和中原相关——蒙古需要这么一个从金朝得来的人做这些事情,不会他们自己这时候根本不打算向中原制度转变吧?”

    实话,虽然确实很多异族王朝进入中原后,都需要大量的中原人才为他们效力,帮助他们适应和转变,但是也并不是他们本族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和功臣。

    句不好听的,很多时候,除非这个中原的人才能够通过种种方式极大地得到了君主的信任,否则,更多时候能够下决断的,绝对不会是中原人才,而只能是这个异族本族的高级官员;这时候,最终的成果就必然有一部分是要归功到下决断的人身上。

    虽然神迹并没有蒙古没有这样的本族人才,但是李世民纵观蒙古族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他的感觉总是往不太妙的方向走。

    征伐西夏的二十三年间,他们进行了两大方面的作战,金朝是一个,另一个是什么?是所谓的西征吗?

    这个征战的频率和出战人数比例是否有些高了?虽然这是太祖期间……

    但如果蒙古真的是这样的作战频率,也就是调集了这么多兵马,那他们对于中原治理的态度也就可见一斑。

    这是一个征伐的国家,而并非一个治理的国家,至少在这时候如此。

    或者,他们的治理并非中原的治理,他们还是依照着草原中游牧的传统,也因此,战争对于他们的意义而言是财富来源,通过不断兼并土地和人口,获得更强的力量,更多的财富。

    房玄龄也叹息:“但是中原大地并非如此啊。”若是蒙古打算依照着草原的逻辑来攻伐中原,那对于中原的影响就更符合掠夺,而不是打下后的治理。这对于中原华夏而言,就是灾难。

    “不过,从他们的国号也能看出来一二。”长孙无忌道,“直到定国号为元,或许才有了真正的经略中原的打算,先前……”他语气中满是忧虑,“只不过,即使定了元为国号,入主中原,臣也怀疑他们能否真的治理下。”

    【另一方面,在西边,成吉思汗也继续着之前统一蒙古诸部以来的攻势。】

    【太祖三年至六年,大将忽必来率军扫荡盘踞也儿的石河的乃蛮、蔑里乞残部,并相继降服了原西辽的属国畏兀儿(新疆吉木萨尔、吐鲁番一带)、哈刺鲁(新疆霍城西)等部。】

    【此时的西辽已经不再是原本的西辽了。】

    【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西逃之后,到了西辽,设计夺取了西辽的皇位,自己成为了西辽的君主。只不过,他并非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并不能安抚西辽民众,反而不断激化矛盾。】

    【这正给了成吉思汗派遣的将领哲别机会,他一面进攻西辽,一面引动当地民众,最终屈出律出逃至撒里桓(新疆塔什库尔干)后被杀。】

    【西辽的灭亡为成吉思汗打通了西征道路。因为这时候,大蒙古国就直接与花剌子模接壤了。】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猝不及防被告知了这样的消息,一时间都不知作何反应。

    西辽……就这么亡国了?虽然是蒙古大军灭亡的,但是实际上,在这什么屈出律篡夺皇位后,西辽就已经不是原本的西辽了。

    等反应过来,耶律德光不由大怒:“这西辽的上一任君主究竟是谁?”怎么就能愚蠢到被一个流亡的败家之犬夺了皇位?

    要是和蒙古正面交锋战败亡国了也算,结果居然都没等到蒙古入侵,西辽的不知道哪个败家子居然就让皇位落到了一个在蒙古草原战争中的几近一无所有的战败者???

    这个无能的皇帝到底是谁?!

    ————

    ————

    蒙古这个阶段,对于中原虽然也并不是完全的掠夺作战,就像木华黎统帅攻金的时候就有以占领城池为目标的作战的。

    但是他们虽然是有这么作战了,可心态上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转到治理中原的方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