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江南的油蜡价格持续上升,主要蜡油都是北方运来,南方主要用的是牛油蜡。
牛油蜡是一种动植物油做出来的蜡烛,比之油蜡还是差一些。
现在北方战事不断,从关中一直蔓延到山东,商路艰难,所以这油蜡价格不断上涨。
而江南一带的蜡油消耗十分巨大,不但日常要用,平日红白事,过节都需要大量的油蜡消耗。
不过主要消费的对象还是城里人,在这山脚下能消费起蜡的百姓并不多,能用的起便宜一点的煤油,牛油蜡,也算村中小富之家了。
“倒是有三四万斤,你们全要了?”韩昔好奇的问道。
中年人听到有如此多,顿时眼神发亮,随即笑呵呵道:“全要也不是问题,但是这价格能否便宜些。”
韩昔摇头,表示不可能。
现在出售的蜡价格都在六十文左右,这已经是批发价格,就算没有中年人。
平时有不少货郎几十,上百斤的购买。
一日也能出售个数百斤,这只是一处销售点,加上其余地方,平均一日出售个两三千斤完全没问题,三四万斤只要十左右。
而且,延安府的蜡烛和煤油作坊产量并不是很大,一人一日也只是产十来斤而已。
一日只产出十万多斤。
这个量,刨除内耗,韩昔每日能调动的只有五千多斤,他是准备等这边打开市场后再加作坊生产。
经过这段时间调查,北方运过来能卖上价格的,就油,蜡,墨,毛皮,毛笔,皮革这些东西。
江南的牛羊肉价格,和此时榆林差不多,卖不上什么好价格,所以韩昔只弄了一些上好的火腿过来。
中年人见此,也没再强求,六钱银子百斤,回去跟老爷说谈下七钱银子百斤,他还能拿到一钱银子的回扣,这三四万斤,就是三四百两的回扣了。
“那些蜡我们全要了,将军可不要出手了。”中年人笑着说道。
“嗯!粮食送过来,这些蜡就是你们的了。”韩昔笑道。
“这没问题,给我们半月时间,粮食一定运到。”中年人信誓旦旦的说道。
万石粮食确实不算什么,而且还是在这采收的节骨眼上,弄万石大豆,也就是四五千两,这一来一回,少说又能拿几百两回扣。
事情谈妥后,韩昔让管事签了一份契约。
这契约老实说对韩昔没啥用,就算他不履行,难不成这人还要去庐州府告他不成。
韩昔军队休整片刻,便返程回营地。
营地建筑在一块连在一起的百顷良田旁边。
这百顷耕地靠近巢湖,灌溉便利,是难得的好田,但因为水匪的原因,这片耕地时常被荒废。
此时耕地长满半人高的杂草,此时已经成为忠勇营临时的马场了。
这里韩昔准备弄成轮耕的牧场,如此能节省不少的粮食,土地也能保持肥沃。
“砰砰砰~~”
远处传来的零散的枪声,自从将马养在这边后,经常有毛贼想过来偷马。
像韩昔这般的战马,一匹在江南明面能卖到五十多两,甚至黑市中,开出了八十两一匹的价格。
就连驴子都能卖到三十两一匹的价格。
这价格也是将韩昔惊吓一跳,榆林卫一匹上好马匹也只要十几两银子,驮马,驴子更是八九两而已。
财帛动人心,这要是能偷上十匹,那就可以快活一整年了。
所以马场日夜都有毛贼光顾,最大的一伙,甚至达到了数百人,直接光明正大的从巢湖冲上来抢。
但都被驻守的后勤营击退了。
后勤营配备数千把喇叭枪,就是散弹枪。
这是帝国军营里出产给农民用的枪。
一次能发射十五发铅弹,有效射程在六到十米左右。一发下去,就能击倒四五个人。
后勤营此时两人配备一把,放马时都有数百人持枪守卫,夜里更是有上千人巡逻。
“今日又击毙多少水匪了?”回到营地韩昔问道。
“嘿!每日都有几十个不怕死的冲过来,将军要快些组织水军剿灭水匪才行,别忘了,我们可就是被安排过来剿灭水匪的。”田沣笑着道。
韩昔也很无奈,这一枪下去就要八钱火药,三两铅弹,合计二三十文钱。
每日打个百来发,换做其余人,估计要心痛死。
“耕地那边处理的如何了?”韩昔问道,这几日田沣开始接手那一千顷耕地。
“在耕的地有六百多顷,两百多顷抛荒,还有两百顷有一千多户,上万人在耕种,听说不让他们耕种情绪都很大,而且那几个乡的人很是彪悍,经常为谁先灌溉发生上千人的斗殴。”田沣摇头说道。
对此,韩昔只是轻笑,这一千顷耕地没点事情,他还会觉得奇怪呢。
“要不派军队过去?”韩昔问道。
田沣摇头,这不是逼着人反了么,这些田很多都是那些豪绅放高利贷圈的土地,但这些土地上的人都是刺头不好收,所以才将之转让给韩昔。
还别说,这些人逼急了,还真跑去当水匪,现在巢湖不少的水匪就是从这些村出去的。
见田沣摇头,韩昔也不再多语,直接道:“那行,我派五百人给你,你自行处理。”
有五百人,就算遇到数千的水匪也能将之击溃。
这军队东分一波,西分一波,现在韩昔手上只剩下三千铁骑了。不过他并没打算召唤帝国兵卒,而是决定等年底看下收上来的粮食数量再做打算。
这叫谋定而后动。
九月。
一些种早一些的粮食已是开始收割。
韩昔现在手下的一千顷耕地就属于种的早的那一批,他让两百多辆马拉收割机下乡收割,只是六七日便将粮食全部收割拉走。
耕种的八百亩耕地,收上九万石粮食。
那些在镇子上做工,准备回乡帮忙收割的人都是一脸懵。
四顶山,位于巢湖旁边的小山,左右占地不过两里,此时一家子都是聚在一起吃饭。
饭桌上,只有一些野菜,难得的还有一条鱼,一家十几口人碗里是一团糊状食物,看模样,应该是磨碎的杂粮。
这时一大汉急步匆匆,手里还提着两尾鱼走了进来。
一家子看到大汉进来先是一愣,随后都是紧张起来,一个老妇急步走到院落门口向外四处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