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二公子的笑脸,苏小玉在想,他们一行才八个人,现在这辆车有四人,那么萧公子那边肯定少了一个,车外的人必定是其中一位萧侍卫,只是不知是哪位。
“我只知道是萧侍卫,但是不知是哪一位。”苏小玉按照她的分析给出答案,还眨了眨眼。
“谁不知道啊,就想让你猜啊。”李浩然仍然嬉笑着说。
“好吧......我就猜猜看。”苏小玉作思索状,挑了一下眉,说道:“萧八在这里,按照数字,下一个是——车外的是萧九?”
这一猜一个准,李浩然和萧八都被这准确性惊讶了。
只是,李二公子还说:“你怎么不猜萧六啊、萧七啊。”
听到这样的回复,苏小玉哈哈笑了起来,她知道自己答对了。
“这个不告诉你。”她神秘地一笑。
好了,稍后要去办正事了,这次真的要记住了!
她不知昨天自己怎样忘记的。
还记得,昨天下午到了李二公子家。
李浩然笑着问:“苏姑娘,你开始售卖梨花酿了?”
“怎么了?”
“我们昨晚到兴隆酒楼吃饭,听到很多客人点梨花酿,但不久后,掌柜就说没酒了。”
“这样啊....... 是啊,我忘了要去酒楼呢。”苏小玉不由地喊了出来,但是她穿了女装,只得改为明天送行后再去兴隆酒楼了。
回想起,昨天忘记去酒楼,她便对车外的人说:“萧九,等下能在兴隆酒楼附近放下我吗?”
“好的,苏姑娘。”萧九应声答道。刚才他听到李二公子让苏姑娘猜车外的人,他也想知道,为何苏小玉一猜一个准。
说笑间,不一会儿就到了镇中心。
“苏姑娘,兴隆酒楼到了。”车外的萧九说道。
“好嚟,谢谢!”苏小玉迅速回道,下车前交代了萧八一件事,就直奔兴隆酒楼。
这个时间还早,而且兴隆酒楼做的是午晚饭市。但是,已有伙计在楼面里打扫、擦桌子,真是有条不紊。
“公子,早啊,我们还没开市呢。”一名灰衣伙计招呼道。
“我来找李掌柜。”苏小玉刚说完,只见一人快步走向她。一看,这不是李掌柜,又是谁?
“唉哟,苏公子啊,终于等到你了。”穿着一身墨蓝长衫的李掌柜,一脸激动地笑说道。
“不好意思,李掌柜,昨天有事走不开。”苏小玉首先致了歉,毕竟是自己爽约。
此时的苏小玉,当然是男装衣饰,一身浅蓝衣衫,配上自然麦色的瓜子脸,梨花胎记被好好隐藏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一位俊朗小公子。
“没事,你来了就好。”李掌柜回道,接着又问:“苏公子能留下联系方式吗?”
“我过些天在镇上有个落脚点,到时再留吧。”苏小玉还是不想让人知道,她在梨花村的家。那里是大本营,最好越少人知道越好。
“好的。”李掌柜见苏公子不愿透露,并没追问。
接着,他恳切地邀请道:“苏公子,不如移步去接待室相谈。”
“好嚟。”于是,苏小玉跟着李掌柜进了一间茶室。
不一会,伙计就准备好了茶点,效率真是高。
不用说,下面的环节就是商谈合作的事了。不过,苏小玉并没有先说出来。
若是她先提出来,便少了主动权,价格就难以提高。
刚开始,中年大叔型的李掌柜,以为苏公子只是一个少年郎,并没多少世面。所以,他等着对方先出声问,这样,他好压压价格。
但是,他等啊等,苏公子还在那,品着茶,静默着。
真不像一般来谈生意的。此时,李掌柜就是这样想的。
“苏公子,你的梨花酿有现货吗?”李掌柜等不下去了,打破僵局,提问道。他是个谨慎的,一开始没问价格。
“有啊。”苏小玉笑眯眯地回道。
她在等,等李掌柜什么时候问价格。
她一点都不着急,着急的是李掌柜。
而且,她从李二公子那里得悉,这酒楼的酒水价格。她心中的要价,并不算贵。
坐在她对面的李掌柜,真是有点绷着。
怎么对方不按牌里出牌,不问他订多少,也不谈价格,真是奇了怪了。
这时,苏小玉仍然淡定地坐着,瞄了两眼室内的陈设,简单雅致,挺舒适的。
“苏公子,我想订一批梨花酿,你开个价吧。”李掌柜等不下去,只得投降,问了自己的需求。
“李掌柜,我那天送来的是20升一坛的,我有一批30升的。你要哪一种?”
“30升那一种吧。”李掌柜不加思索地道,当然要选大的了,采买回来后,他们自己再分装在小的酒壶里出售。
“好的,20升的每坛1000文,30升的是1200文一坛。”这时,苏小玉也就爽快地说出价格。
“这么贵啊。”李掌柜惊讶地道。
“贵吗?贵酒楼一壶梨花酿也要六十文。”苏小玉听到回反馈也不恼,慢吞吞地说道。
一坛30升的酒,分装到那个小酒壶,至少也能装个40壶的。她这价格真的不贵,酒楼利润都能翻倍了。
果然,李掌柜惊了一身,原来苏公子这么清楚他的售价啊。
最后,败下阵来的,当然是李掌柜无二了。
于是,双方达成合作,并签了合约。
苏小玉还提议,让酒楼每天定量供应两坛或三坛。毕竟,物以稀为贵。
不过,她也提出,她不是专供兴隆酒楼。只是她又在口头上说,这个月她并不打算卖给别的酒楼。
这又给了李掌柜一点安慰。
想不到这位苏公子这么圆滑。
李掌柜还想着,一次先送来二三十坛,不过人家苏公子说,明早只能送十五坛,下次送货还要等几天。
没办法,只有苏公子的梨花酿这么好喝。那天,所有饮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一直要再点。 只是酒就这么点,只能再让客人等下次了。
刚才,苏公子所说的,每天定量供应,会引来稀缺性,使人更想得到。
他也细想过,这也是个不错的策略。这几天先试试,看反响如何,再决定是否长期如此操作。
再说,苏小玉她谈成了这笔生意,便回家去了。
那天,听住在对面的刘婶子说,她想让大儿子刘大哥,在镇上找份工作。
于是,苏小玉便想问问刘大哥,是否愿意跟着她做事。
现在,她的梨花酿生意开始了,就要有人送酒、收回酒坛,买新的酒坛等工作。
所以,她想着,找一个负责任、又信得过的人来做。
刘婶子提到刘大哥,这不就是一个适合的人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