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塘大捷!”
范正三人闻言顿时热血沸腾!
一直以来,大宋对外作战屡战屡败,连连败给辽国西夏不说,就连周边的小国也想踩上大宋一脚,青塘就是那最大的白眼狼。
如今大宋非但占领青塘城,又将青塘大军全军覆没,大宋终于灭一国,重振国威。
“大宋威武!”
开封城内,人人欢呼。
大宋立国以来,皆处于防守状态,青塘自从大宋一统天下以来,此乃灭掉的第一国,怎能不让开封百姓扬眉吐气。
“种朴破解了气疫!”
范正和苏遁二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道。
果然,当范正回到了朝堂,更加详细的军报传了过来。
“启禀官家,阿里骨故意引诱宋军前往吐蕃腹地,妄图用气疫来拖垮宋军!种朴将军将计就计,最终引诱阿里骨决战!”
“我军将士服用红景天,曾经多次在高地轮番适应气疫,趁其不备,一战击溃青塘联军,阿里骨全军覆没,我军俘虏牛羊无数。”
……………………
垂拱殿内,曾布兴奋禀报道。
虽然军报上寥寥数语,然而任谁都知道为了此战,大宋为此做了多少准备。
“好!”
赵煦拍案而起,心中豪情万丈。
历代先帝没有做到的事情,终于在他的手中完成。
一旦大宋占领了青塘,将会得到了一个优秀的养马地,再配合医家人工配种之邪方,足以让大宋再无缺马之危。
更重要的是击败青塘更是范正大迂回战略的第一步,有了青塘作为基地,让大宋的局势变得愈发主动。
下一步就可以直接威胁河西走廊,让国土狭长的西夏皆在宋军的攻击之下,必定顾此失彼。
“恭喜官家,从此大宋和西夏攻守之势异也。”章惇亢奋道,大宋能够取得如此战绩,自然是变法开边战略的成果,这让新党的话语权大增。
一时之间,新党扬眉吐气。
旧党上下不由眉头一皱,大宋取得大胜固然是好事,那岂不是证明旧党一直奉行的保守之策是错误的。
当下,吕大防微微示意,只见御史杨畏硬着头皮上奏道:“启禀官家,臣等弹劾种朴、姚雄无故屠城,在青塘各部横征暴敛,青塘各部民怨不断。”
杨畏此言一出,顿时满朝皆静。
要知道种朴和姚雄才刚刚灭掉青塘,捷报才刚刚传来,朝中竟然出现弹劾二人的奏折。
杨畏的奏折一出,之前就连将青塘大捷之功据为己有的新党也陷入了沉默。
范正眉头一皱,上前对二人辩解道:“西征大军杀的乃是守城的士兵,乃是为了后方的稳定,至于种将军对青塘各部横征暴敛的弹劾,乃是大军深入青塘,后勤补给难以供应,唯有就地征收粮草,方可保证大军粮草,否则哪里有此次大胜。”
吕大防驳斥道:“范太丞太过于偏向二将了,西征大军当时已经攻破了城池,那些守城的士兵已经放下武器抵抗,自古以来杀俘不祥,而且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种朴此举让我大宋蒙羞。”
“不错,对于青塘各部,理应安抚为主,横征暴敛如何让诸将归心,日后青塘各部必反。”
当下,旧党官员也纷纷上奏,请求严查此事,甚至就连不少新党官员也加入其中。
“重文轻武!”
范正见到这一幕,顿时豁然一惊。
满朝诸公都是人精,又如何不明白种朴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如今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打压武将罢了,此乃大宋朝一直以来的传统。
苏颂出面调和道:“启禀官家,西征大军刚刚取得大捷,若是此刻打压功臣,恐怕会寒了将士的心,而且种朴将军此举也是有情可原,还请官家三思。”
赵煦借坡下驴道:“苏相公所言甚是,此事日后再议。”
赵煦虽然暂且放下此事,但是却是日后再议,可见防备武将的心思已经深深的刻在皇家的骨子里。
范正见状皱眉不已,他没有想到朝堂上下竟然对武将如此防备,如今才刚刚打下一个小小的青塘,就已经开始打压武将。
若是日后若是大迂回战略实施,大宋还要灭掉西夏,灭掉辽国,还有即将崛起的金国,对抗纵横天下的蒙古,大宋即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却还要对武将重重防备打压,这不禁让范正有些心灰意冷。
下朝之后,范正回到范府,脸色难堪至极。
李清照见状问道:“如今青塘大捷,开封城人人欢庆,为何相公愁眉不展。
“青塘大捷?”
范正冷笑一声,将朝堂打压武将之事一一道来。
李清照眉头一皱,对此不足为奇道:“朝堂重文轻武由来已久,相公可知狄将军旧事。”
“大宋军神狄青!”
范正微微点头,狄青乃是大宋军神,仁宗朝时,狄青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其功劳越强大,却越是被文官所忌惮。
当年狄青深得军心,越是如此越被朝堂忌惮,只要狄青部下犯错,立即会被文官抓住从重判决,最后狄青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出知地方,不久之后,狄青抑郁而终。
“夫君想要保住种朴将军等人,且要吸取教训,否则只会引起文官更大的打压,并非是武将有罪,而是因为他们有能力造反。”李清照提议道。
“莫须有之罪!”
范正一字一顿道。
仁宗朝的狄青,当朝的种朴等人,日后的岳飞的遭遇,不能说一模一样,可以说是完全一致。
李清照闻言,眼睛一亮道:“莫须有之罪,相公一语中的。”
这个莫须有之罪可以说将文官打压武将,皇家重文轻武的举动一言而括之。
“为夫明白怎么做!”
范正心中一动,想到了破局之法。
……………………
第二日,朝堂上关于弹劾种朴等人的奏折越来越多,在这一点上,新党和旧党都达成了一致,只有苏颂坚持为种朴二人说句公道话。
“我等并非是为了妒贤嫉能,而是赏罚分明,现在提点那些骄兵悍将一下,免得其日后酿下大祸。”吕大防坚决道。
百官自然明白吕大防所说的大祸是什么!当下百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对打压武将的行为毫无心理负担。
这一次,就连赵煦也倾向文官,毕竟宋朝立国百年,一直奉行的重文轻武的国策。
就连苏颂也不由一叹,大宋历朝历代如此,他一人的力量也阻挡不了大势。
“重文轻武,打压武将,不过是自毁长城罢了!”
忽然一个声音响彻朝堂,彻底让满朝百官震动。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赫然是范正语出惊人。
“自毁长城?范太丞胆敢质疑大宋的立国之策,臣等弹劾范正狂妄之罪。”杨畏听到范正出声,顿时连连攻击道。
重文轻武,打压武将乃是大宋吸取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教训,从而制定的国策,再加上当年太祖赵匡胤也是武将出身造反,自然对武将格外提防。
因此打压武将乃是大宋的政治正确,新旧两党见到范正为武将发声,当下联合攻击。
他们相信,帝王从心底对武将皆是堤防,或许可以借此让范正因此失去官家的信任。
范正昂然不惧道:“自古以来,秦汉之于匈奴,隋唐之于突厥,草原部落或许能够盛极一时,然而最终都会被中原王朝所击败,然而大宋之于辽夏却屡战屡败,这难道就没有重文轻武的因素么?”
朝堂上,顿时为之一寂,他们自然知道大宋武力孱弱,重文轻武有很大的原因,然而重文轻武一来是大宋国策,二来则是维护文官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承认。
“一派胡言!重文轻武、强干弱枝,乃是太祖太宗为了解决历代积弊想到的良策,岂容你诬蔑。”吕大防怒喝道。
“而如今大宋刚刚击败青塘,还有辽夏两个强敌虎视眈眈,飞鸟未尽,良弓先藏,这不是自毁长城又是什么?”范正反问道。
章惇冷声道:“抵御外敌固然重要,预防藩镇之祸同样是重中之重,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满朝公认。”
章惇虽然是变法派,然而其实属于文官,重文轻武关乎文官的利益,章惇自然站在文官这边。
范正冷笑道:“所以说今日之事,无关正义,不过是狄将军旧事重演罢了!”
“狄青!”
满朝百官不由郝然,他们对于大宋武曲星的遭遇心知肚明,狄青最终抑郁而终,和当年文官的排挤打压脱不了干系。
范正对着赵煦恭声道:“启禀官家,如果朝中不改变重文轻武的现状,别说是种朴,就是狄将军在世,恐怕也难以对抗辽夏,所谓的大迂回战略也不过是一纸空谈罢了!”
赵煦心中一震,心中对统一天下的渴望和对于大宋一直以来最核心的国策相互纠结。
“臣等请官家治范正妖言惑众之罪,以文制武乃是大宋国策,绝不能够更改,否则藩镇之祸必将重演,届时才是大宋的末日。”曾布郑重道。
这一次,几乎所有的百官都集体弹劾范正,无他,唐末藩镇之祸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所有文人为之胆寒。
而且大宋虽弱,进攻不足,防守却有余,再加上地大物博,自然不相信辽夏能够灭掉大宋,相反,手握武器能够造反的武将才是大宋需要防备的重点。
“哎!”
苏颂也不由一叹,在这一点上,他也无法赞同范正。
见到百官集体反对,赵煦心中的天平慢慢的转向以文御武,不由歉意的看向范正。
范正见状,当下冷笑道:“范某的意思并非废除以文制武,而是既然以文制武出现了偌大的问题,那就如同人体出现了疾病一般,只需医治即可,却没有想到满朝诸公竟然讳病忌医?”
“我等讳病忌医?”
百官哗然,一个个皱眉的看着范正。
他们自然知道以文制武让大宋武力孱弱,然而相比于藩镇之祸的危害,牺牲这点武力也是值得的。
“范太丞可有邪方?”赵煦激动之下,竟然将邪方二字脱口而出。
满朝百官满头黑线,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死死的盯着范正,想要知道范正有何办法解决以文制武的弊端。
范正环视整个朝堂,郑重道:“微臣有上中下三策,足以解决大宋以文制武的弊端。”
“上中下三策!”
百官不由嘴角一抽,在他们手中束手无策的顽疾,竟然在范正口中竟然有上中下三策。
“但请说来!”赵煦迫不及待道。
“下策,就是大宋保持目前以文制武的现状,辅助于军器监各种先进的武器,虽然不足以完成大迂回战略,但是也足以自保。”范正正色道。
“仅仅自保!”赵煦眉头一皱,他虽然倾向于以文制武,但是面对一统天下的大诱惑,他自然也跃跃欲试。
范正苦笑道:“就连大宋武曲星狄青在世,都无法灭掉辽夏,更别说如今边关这些武将,而且就算再出现一个武曲星,恐怕也难逃狄青的命运!”
满朝百官不由脸色谄谄,范正说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却是事实,武将的地位越高,越会被文官忌惮,压制的越狠。
“那中策呢?”赵煦摇了摇头道。
下策之所以是下策,那就代表其不能改变以文制武的弊端,最多能够增加一些大宋的自保能力。
“中策则是效仿杨家将,任用大宋忠臣良将,组建家族式将门,他们世代以军伍为生,为大宋鞠躬尽瘁,无数儿郎战死沙场,忠诚和武力都举世公认。”范正正色道。
“杨家将!”
“家族式将门!”
………………
百官顿时议论纷纷,这样的世家在大宋并不少,比如说,西北种家、折家皆是如此。
朝廷之所以能够容得下他们,其一就是他们世代对外作战,早已经和西夏结为世仇,根本不可能叛乱,否则天下将没有他们容身之地。
范正继续道:“当然这类家族式的将门虽然重用,但是不可将全部兵权交托,只可为将,不可为帅,如此一来,可以为大宋组建数支精兵,亦避免藩镇之祸。”
赵煦微微点头,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注意,再加上有杨家将的例子在,大宋对家族式将门多了一些包容,毕竟他们世代为国尽忠,再怀疑其忠心也说不过去。
朝堂百官也微微点头,此法也可以一试。
“然而此法虽好,却只能寥寥几支精兵,想要凭借此完成大迂回战略,根本办不到。”范正摇头叹息道。
赵煦眉头一皱,微微点头,辽夏皆精兵数十万,杨家军、种家军、折家军不可能大规模的应用,只能做尖刀所用,根本不可能对抗辽夏精兵。
“而想要解决以文制武的弊端,既保证大宋文官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又保证军队的战斗力,那就只有一个方法。”范正凝重道。
百官心中一凛,顿时明白,范正即将道出上策。
“那就是文人习武,文武合一,如此一来自然没有以文制武的弊端!”
范正摊摊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