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 蔡京给皇上点火
    张商英跟曾肇是同龄人,也是前后年的进士。两人又同任中书舍人多年,加之曾肇为人厚道,做事沉稳持重,因此两饶交情算是比较厚的。在曾布当上宰相之前,因他长期担任枢密使,三省六部这边,除了兵部,跟其他部门的高官们交往不是很多。因此张商英也只是跟曾肇关系密切,跟曾布的关系就差了一大截。但不管怎么,张商英觉得自己既然跟曾肇关系密切,跟曾布的关系也应该能处好。可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曾布当宰相之后,就经常拿他这个吏部尚书出气。张商英很不明白,自己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得罪过他?要起工作上的交往,曾布当宰相之后,朝廷还没有大规模调整官员。 只有一次,曾布点名让张商英提拔一个普通正六品言官,担任监察御史。张商英经过了解得知,这个言官跟曾布的个人交情一直很好,是曾布家的常客;再仔细的了解,方知这个言官也是江西人,跟曾布还有亲戚关系。张商英就明白了。为此张商英心里很不畅快。可是曾布的话,他又不能不办,就想了个办法。他找到杨光华,把这事给杨光华了一下。杨光华问,“你为什么不直接跟皇上”?

    张商英,“宰相既然直接安排让我办这件事,就明他不想让皇上知道。我如果跟皇上了,这不就是越着锅台上炕吗?宰相肯定不高心。”

    杨光华心里明白,就把张商英的话转告给了皇上。他知道皇上肯定会同意,但他还是要给皇上。果然杨光华把事情给皇上一,皇上当时正在临摹蔡京的字帖,头都没抬,只了一句,“宰相只要认为这个人可以,能胜任的话,该提就提嘛”。

    杨光华只好喏然而退。他在向张商英转述皇上话的时候,却没有原话照,而是给张商英:“皇上,提拔官员不要太随意。”

    他只了这么一句,让张商英去猜去琢磨。张商英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所以监察御史的事,张商英就拖着没办。过了五,曾布就找张商英质问:“我让你提拔监察御史,为什么你至今都没有办?”

    张商英:“按朝廷规定,监察御史这一级,得有皇上圣旨才能办。我问过皇上,皇上呢没有同意啊。”

    曾布一听,就来火了,道:“胡闹,谁让你去问皇上的?”

    罢,就拂袖而去。其实曾布心里有鬼,他是不敢去跟皇上质证的。正因此,杨光华才敢于假传皇上圣旨。不然,杨光华是有掉脑袋风险的。有了这件事,张商英对曾布的看法发生了逆转,在心里就对曾布不再像原来那样有好感了。

    相反,张商英对杨光华的印象越来越好。他早已听,他从中书舍人提拔成吏部尚书,就是杨光华在皇上身边的话。虽然他不知道杨光华为什么会替自己话,但杨光华毕竟是为自己了话。吏部尚书在六部尚书当中分量是最重的。所以他就觉得杨光华这个人,不但有才、有能力,受皇上赏识,而且这个饶人品好。因此曾布给他了陈右福的事之后,张商英就觉得,肯定是曾布又在拿着官职给他的亲家送人情。因此他决定还是先给杨光华一下,听听杨光华什么意思?

    在朝廷食堂吃午饭的时候,张商英专门找到杨光华,跟他一桌,边吃边聊,就把曾布要提拔陈右福的事儿,告诉了杨光华。杨光华问他,“你什么意见呢?”

    张商英,“陈右福现在是个正七品的官员,宰相要提拔他担任户部侍郎,那么一步就到了从三品。这是不是提拔的也太快了?再提拔五品以上官员,应该由皇上当家呀,宰相怎么能直接安排我办呢?”

    杨光华:“关于官员任命的程序、政策,这都是你掌握的,我不好什么,不过你的是有道理的。宰相不能擅自提拔一个正七品的官员直接到三品。”

    张商英问杨光华:“这事儿您能问一下皇上吗?”

    杨光华:“呵,我怎么能问皇上?我一问,皇上势必就要问宰相。而皇上一问宰相,宰相不就知道,又是你捅给了皇上?宰相必然对你发火。即使不发火,他心里也会记着你,这对你十分不利。你毕竟是尚书,在宰相的领导之下呀”。

    张尚英不停地点头,表示认可杨光华的观点。杨光华,“不过,我会想办法让皇上知道,并且不会对你不利”。

    张商英抱拳表示感谢。他也确实从内心里感谢杨光华。别看杨光华这么年轻,但是杨光华心智非常成熟,乐于助人,帮人也是真心的。其实,谁做官都得培养自己的人,也得有自己的人。杨光华何尝不是这样?

    下午,徽宗在御书房听课,杨光华就独自在垂拱殿做自己的事情。这已经是惯例了,每当皇上在御书房读书或者听讲,只要皇上没有特别要求,杨光华就在垂拱殿处理公务,由杨戬在御书房旁边的值班室守着,一旦皇上有事,马上通知杨光华。这,杨光华对杨戬作了特别交代,然后就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翰林院,找到蔡京,把张商英的事情,转达给了蔡京。

    蔡京听了,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就:“杨大人您去忙,这事儿我知道了,我也知道该怎么办了。”

    快要下班的时候,徽宗听完了课,就让杨戬去叫杨光华,有一个关于王羲之书法的问题,要跟杨光华探讨一下。此时,蔡京已经在御书房门外的值班室等着了。一听皇上听讲结束,就走了进来。皇上一看蔡京来了,就让翰林试讲先回去,然后很是惊喜地:“真是要风来风有雨下雨,我正想找你和杨光华呢,你就来了。快来看,”

    着,徽宗就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推到蔡京面前,问蔡京:“你仔细研究过没?王大先师写这篇序的时候,是不是酒后写的啊?”

    蔡京作为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一,对《兰亭集序》自然是非常熟悉的。听徽宗这样问,就故作不解地问:“皇上为何有如此感觉?您看出什么了?”

    徽宗眯起眼,盯着字贴,:“你看,这里面至少有十个字,写的有些飘,但没有轻飘感,而是飘逸洒脱的感觉,这在王羲之来,是少见的。你觉得呢?”

    蔡京忙凑上前去,仔细端详着,:“真的哎,还是皇上眼光厉害敏锐呀。”

    徽宗笑笑,:“这篇序言,我读过多少遍了,一直就没看出来。这是刚刚发现的。哎,你有事吗?”

    蔡京:“是有事。专门来找皇上禀报点特殊情况。”

    “你吧”徽宗把目光从《兰亭集序》上移开,等着蔡京话。蔡京就把曾布要提拔陈右福的事儿,了一遍。

    徽宗:“他要提拔就提拔吧,他是宰相嘛。”

    蔡京接口道:“皇上,不是这样的。提拔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由皇上了算;宰相只能组织考察,安排吏部办理相关手续,但没有决定权。何况,这陈右福跟曾布是亲家,官职和爵禄都是皇上的呀,宰相怎么能拿着皇上的官职和爵禄去送人情呢?尤其是送给他的亲家,这是徇私舞弊呀,再这也是欺瞒圣上。欺瞒圣上是要死罪的。”

    徽宗听了蔡京这一番话,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本来是想把所有的事情和政务都交给曾布去处理,自己可以轻轻松松的想画画就画画,想写字就写字,想出去玩玩就玩玩,可是听蔡京这么一,原来并不是这么简单,长此以往,曾布就会把他手上的权利都拿走了,那他这个皇上就成了空架子,就成了傀儡,所以他这才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告诉蔡京:“明上午下了朝,我就找曾布问一下”。

    蔡京又:“皇上,这事不能简单的问一下就完事儿。您如果连官员的任命权都交了出去,那你这个皇上不就是空架子吗?朝廷不就成了曾家的下了?”

    徽宗就:“你先回去吧,明我会处理的。”

    蔡京走后,徽宗就让杨戬又把杨光华叫了来,把事情给他了一下。杨光华:“我觉得蔡大人的很有道理,蔡大人也真的是替皇上着想。宰相如果真有这事儿,那就做的太过分了,这不明显是跟皇上抢权吗?明抢啊。这可是大事,皇上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好,明先看看曾布的态度再。”徽宗着,就带着杨戬和杨光华往后宫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