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6章 国库无钱愁煞杨尚书
    大厅里只剩了徽宗和蔡攸。蔡攸问道:“皇上,刚才太师和宰相,也是为宝鼎的事来的吗?”

    徽宗说:“不是。他们对这东西不感兴趣。”

    蔡攸一听,就笑着说:“主要是他们不懂,他们没有这学问,也没有这兴趣。古鼎,可是国家的象征,江山的标志。”

    徽宗说:“他们不但对这个不满意,而且对咱们这个征集专署,在全国征集这些宝贝,花了点钱,就说三道四。朕很不高兴,把他们赶走了。特别这个张商英,不明事理。朕让他做这个宰相,是让他给朕办事的,并不是要他当朕的家。你可以勤勤恳恳卖力的做好你的事,但你不可以对朕指东划西说三道四,什么花了多少多少钱,什么朝廷要如何如何,这是你管的吗?你管得了吗?哼!”

    看来刚才徽宗是很生气,窝了一肚子火,看到蔡攸,就把自己心里的不高兴一股脑扔了出来。

    蔡攸知道,又是一个巴结徽宗的最好机会。讨好徽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便接上徽宗的话说,“宰相这两天走访的时候到过礼部,跟臣谈话的时候呢,也说到过这个意思,特别问臣,这征集专署花多少钱了,买了多少东西?这些东西到底值不值?还问这主意是谁出的,并且给臣说,臣跟皇上走得近,让臣尽量给皇上说,搞这些东西,会贻误朝政大事。皇上,您说,这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呢?”

    徽宗听蔡攸这么一说,就知道张商英的确对自己的做法不满意,并且他竟然背着皇上跟其他的大臣,评论皇上,实在可恶。

    正是从这时起,徽宗对张商英的印象和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杨光华呢,从延福宫出来就想,皇上突然安排了这么两项重大任务,并且时间要求又这么紧,这对参与这两项重大任务的人员来说,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就对众人说:“明天早朝专门讨论和研究这两项重大工程,各位回去做好准备吧。”

    杨光华回头一看,发现蔡攸没有出来。原来蔡攸在等着方士。

    那方士在皇上的休息室里,已经听到皇上要奖励他一座道观的话,所以等众人离开之后,他从休息室出来就给徽宗行大礼,表示感谢。他早就听说当今皇上非常大方。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说的话做的事能让皇上高兴,皇上必定有奖,,并且出手都很大方。所以,他在接受蔡攸的邀请、来给徽宗作咨询的时候,就开始猜测,徽宗会给他一个什么奖励。尽管他根据自己的判断,想象过能够得到一个什么奖赏,比如他曾经想,他只需动一动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让徽宗满意高兴,凭着徽宗皇帝的大气和大方,应该能得到两三千贯的功德钱,那样的话,他就很知足。若真能得到这些奖赏,他就可以拿出一部分来,修缮一下已经有点破败的道观,余下的改善一下道徒们的生活条件,他也算是为道观做了一桩善事。

    可他没想到,功德钱居然变成了一座道观,这一座道观要建造下来,最起码也得需要一万多贯钱。由此看来,这个徽宗皇帝的大方,的确并非虚名啊。

    这方士见自己已经完成了使命,也得到了想要得到的、甚至远远超过他计划得到的东西,因此就跟徽宗告别。徽宗又叮嘱了一句,“道长在京城修道,不管遇到何等难事,只管让蔡尚书给朕说。朕会给你最大可能的帮助。不要见外哦?”

    徽宗这么一说,方士居然有些感动。他活了五十多岁,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方的施主,啊,当然了,人家是皇上,并非一般的施主啊。

    杨光华和张商英站在那里,一直等到蔡攸出来。三人跟方士告别以后,望着方士走远了,杨光华才对蔡攸说:“蔡尚书,你做了一件大事啊。功劳大大的。明天早朝就集中讨论和研究,铸鼎还有创制新乐的事儿。你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明天你是主角。”

    蔡攸跟杨光华和张商英客气了一番,最后说,“其实铸鼎的事儿啊,不需要专门再开会研究,皇上已经把任务都分派给了每个人,各自按照分工去准备不就得了?”

    蔡攸这句话,倒是点醒了杨光华。张商英也对杨光华使眼色。杨光华就对蔡攸说,“好建议啊。不过,许多细节还是要讨论研究的。如果你实在忙,那就不用参加了。”

    “好,我确实很忙,没时间参会。”说罢,蔡攸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大摇大摆的走了。

    张商英望着蔡攸的背影,对杨光华说,“蔡攸最近很活跃,不光他搞的什么征集专署特别受皇上重视,这回铸鼎,还要搞什么国乐国歌,可谓风头大出啊。皇上似乎对蔡攸很是赏识,近乎宠爱了。”

    杨光华对此心知肚明。他也对蔡攸近期的表现很是不爽。他感觉最近蔡攸受皇上宠爱的程度,已经超过了他的老爹,甚至超过了杨光华。但是他又觉得,蔡攸如此作为,也并非坏事。当然,蔡攸这种助纣为虐的做法,若是遇到一心治国,心系百姓的帝王,肯定是容不下他的。但徽宗不但容得下他,并且特别欣赏特别喜欢。这段时间蔡攸的势头,已经大大的盖过了杨光华和张商英风头。

    次日早朝,由张商英主持,杨光华也专门来参会。张商英开宗明义直接说明主题,就是研究铸造九鼎和创制新月的事儿。与会的其他部门长官,都不知此事,所以大家都默不作声。礼部是主要责任单位,而礼部尚书蔡攸却没有到会,据说皇上有特殊安排。这样,就只有张商英,要求工部建冶炼炉、在全国找寻具有优质资源的铜矿、并物色优秀的冶炼工匠。至于创制新乐的事,杨光华只说了一句,这事专业性太强,就不用研究了,让太常寺刘飞鸿专门负责就行了。

    看得出杨震是忧心忡忡欲言又止,伸伸脖子咽口唾沫连续三次,最后还是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直到朝会结束,杨震跟着杨光华和张商英来到了垂拱殿,受到杨光华的鼓励和启发,才终于把心里话吐了出来。

    杨光华说,“我看您想说话,可您又不说是为何?咱们开这个专门会,本来就是为研究这事的,你是老尚书了,有那么高的威信,为何那么纠结,欲言又止的?”

    杨震说:“这话在会上说也没用啊,我说的就是钱的事儿。最近这个征集专署花钱,就像流水一样;还有朱缅那里不停的打报告要钱;几乎每天都有征集专署和应奉局、金明局要钱的报告,这户部都成了他们的专有部了,朝廷的钱也成了他们的专用钱。看着这钱哗哗地往外流,我这户部尚书心疼啊!这不皇上又来了这么一下,且不说奖励这三个献鼎的,单说那个要建的道观,建成怎么着不得近二万贯钱?最少也得花一万五千多贯,能见好就不错。万一要是建成了那道士再不满意,到皇上跟前一说,又得再加钱重新建,这不要人命?我这个户部尚书还怎么当?特别是铸这九尊宝鼎,加上修广场,这钱可就海了。”

    “我初步况算了一下,怎么着也得花个十万贯左右。现在朝廷的机动钱,已经马上要花光,花光了机动钱,就得动用朝廷的战备储备金,那可就是塌天大事了。我犯愁啊!你们两位是给皇上大当家的,我是小当家的,你们出个主意给我,也帮我想想办法吧。”

    杨震说到最后,两眼竟涌出了泪花。杨光华在这种时候,是不会说话的。张商英听杨震这么一说,也觉得这真是天大的难事了。他已经因花钱的事,被皇上喝退过一次,要是再向皇上提这事儿,那自己不真的是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了吗?他在没有当宰相之前,只做吏部尚书的时候,很少跟钱打交道,他只听说皇上大方,可是他没想到皇上大方到这种程度,似乎朝廷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简直就像喝凉水一样,往嘴里一倒,咕咚喝下去就是。

    可杨震跟他共事十多年了,都是老尚书,杨震的为人他很了解。尽管当初他听说杨震是皇上做王爷时的管家,那时他只觉得杨震上来的路子不正,因此对杨振有成见。可相处了几年下来,才发现杨震的人品是真的端正,做事真的认真扎实,为人也真诚厚道。而今杨震遇到这样的坎儿,他却爱莫能助,无法帮他,他心里也是很难受,只好说到:“杨尚书 啊,咱这样,最近几天呀,皇上被这些东西迷住了一样,我们去说话恐怕不太好,先避其锋芒吧。等几天皇上冷静下来,咱们再找皇上谈一谈。”

    杨光华接过话来说:“谈什么呀?你难道说这些项目都停了?你只要不停就得花钱。唯一的办法呀,就是把从蔡京家抄来的那些钱都转进国库,不要一直放在那里,得盘活它。别人地方用钱不好说,可现在是皇上集中用钱,把这笔钱拿出来用,该是最好的办法。”

    张商英一听,说道:“也对,这也是个办法,不然,就太难为杨尚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