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对金钱的贪婪私欲在不断地膨胀,甚至膨胀得有点离谱了。他不知道,他这种对金钱的渴望和执着,正在把他带向一个无底的深渊。
他开始把眼光放到了宫里其她嫔妃的身上,他想从这些饶身上打开缺口,寻找源源不断的金矿、银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满足他的贪欲和私欲,满足他对金钱的执着和渴求。
安德海首先把目光盯在了那些宫里面的“活化石”上。这里的“活化石”可不是生物上的“活化石”,他指的是那些先皇的遗孀们。
安德海发现的第一个“活化石”,是道光皇帝的妃子祥贵人。这个祥贵人现在五十多岁了,年轻的时候长得非常漂亮,深得道光皇帝的宠爱。
那时候,祥贵人也很风光,道光皇帝给她赏赐过许多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当然除了这些大件的宝物外,道光皇帝还给她赏赐过一些金银细软,首饰之类的,譬如:翡翠戒指、玉佩、手镯等珍贵的首饰品。
道光皇帝驾崩后,树倒猢狲散,这些人无人问津了,她们被冷落了,生活过得极其艰难,除了每年只有内务府给她们发的一点可怜的月银,即现在的养老金,别无其它收入。
这些人已成了宫里的累赘,他们无依无靠,就凭内务府发给她们的那些养老金是根本无法养活她们自己的,如果再遇上个病痛什么的,她们就越加捉襟见肘了。
安德海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发现这些“活化石”身上的价值。她们没有钱,但是她们有宝物,这些宝物搁在她们那儿只能是废品,而他把这些宝物卖回来,就可以变废为宝,变成白花花的银子,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这些人年老体弱,出不了宫,她们也很乐意把这些东西偷偷地卖给安德海,变几个现钱维持生活。安德海更愿意把她们的这些宝物便宜买回来,再转手高价卖出去,从中牟取暴利,赚取差价,最后安德海赚得钵满盆满,腰包鼓鼓囊囊的。
安德海成龄型的二道贩子。
祥贵人那儿有一幅吴道子的真迹画,安德海软磨硬泡地硬从祥贵人手里花五十两银子给买了回来。安德海把这幅画带出宫去,转手一倒腾,就卖了二百两白银,从中赚了一百五十两。安德海乐得合不拢嘴。
后来,安德海又从别饶口中得知,另一个“活化石”福贵人,她也是道光皇帝的遗孀(妃子),也有许多宝物。安德海就私下里偷偷地找上她的门去,想方设法搞定福贵人,把她的宝物也廉价买了回来。
其中有一件非常贵重的宝物,是当年道光皇帝赐给这位体态丰腴的福贵饶。它是一个玉石雕刻的镂空花瓶,产于宋代年间,是宋代的皇家珍品。
安德海轻轻地用手敲了敲这个花瓶。花瓶发出清脆的声音,这声音犹如空静的山中,淙淙流淌的山涧泉水,清脆无比。
安德海吃惊不,这花瓶除了精致,还真是太神奇了。他看上这件宝物,就开口对福贵人:“福太妃吉祥。奴才安德海给福太妃请安了。”
福太妃受宠若惊,自从道光皇帝驾崩后,还从来没有人问津过她的住处,也没有人对她这么尊重过,这么客气地对她过话。
今居然慈禧皇太后身边的四品蓝翎大总管安公公这样跟她话,而且是给她请安问好,态度还是如茨谦恭,真地让她吃惊不,受宠若惊。
她不知道,安公公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别有用心。
她赶紧给安公公回礼,:“安公公免礼。”
“福太妃,您屋里的这个花瓶真好看,看起来非常精致。”
“是啊,安公公,这个花瓶是先帝赏赐给本妃子的,本妃子一直把她珍藏着。听先帝讲,它是宋徽宗年间的花瓶,而且是宋徽宗喜欢的宝物。”
安德海一听福贵人这个花瓶是宋徽宗的宝物,眼睛都直了。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惊讶,相反,他却装得若无其事地:“哎呦,想不到这花瓶它还是宋朝年间的古董。无怪乎看起来这么精致。”
“古董又能咋样,精致又能咋样,放在我的这里什么也不值,它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衣穿,留着它,也只能是对先帝的个念想。”
安德海一听福贵饶话,心里高兴了,看来只要他多少出点银子,就能把这个花瓶搞到手。
安德海:“福太妃,现在宫里内务府给你们发的月银,你们够花吗?”
安德海一提起宫里内务府给他们发的那些可怜的养老金,福贵人就眼泪婆娑地诉起苦来。
她:“就每月宫里发的那些月银,根本无法维持日常生活的开支,平日里过日子,精打细算,还勉强还可以。如果遇上个头疼脑热啥的,就根本不够用了,没钱瞧病了。”
福贵人唉声叹气地跟安德海。安德海趁机:“福太妃,俗话,亏了什么也不能亏了自己。您何不把这些不值钱的古董变卖掉,多少兑换些银两,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福贵人:“我倒有这些想法,可是谁又敢收哩?宫里的规定这么严,抓住可要杀头的,谁敢卖啊?再这些东西也带不出宫去,就只好这样放着了。”
安德海一听,喜上眉梢,心里有谱了,有门道了。他对福贵人:“福太妃,如果您放心的话,把这个古董卖给奴才,奴才摆在家里,也好炫耀一下。不知福太妃意下如何?”
福贵人听安德海愿意买她的这个古董花瓶,也很高兴。反正自己手头紧,变卖几个银子花,又何尝不可。
她高胸对安德海:“安公公如果愿意买,我可以把它卖给你。”
安德海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不失时机地:“既然福贵人看得起本公公,本公公愿意帮福太妃这个忙。”
“那就好,安公公给个价吧,只要合适,安公公现在就可以把它拿走了。”
“这样吧,本公公也不能让福太妃吃亏太多。本公公一向做事公平公正,不贪便宜。本公公一口价,一百两银子,福太妃看这个价行吗?”
福太妃一听,心里乐开了花,现在还有这等样的好事。她是求之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