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06章 南洋不会忘记(第一更,求订阅)
    当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被太空事业所吸引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在默默的进行着其他的工作。

    毕竟,太空中的竞赛,只是新边疆的竞赛,在传统的领域中,竞赛与对抗是更加激烈的。

    捷尔任斯基广场,

    那栋让所有苏联人闻风丧胆建筑耸立于天地之间,广场上,一群灰色的鸽子在那跳来跳去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只在它们永远存在于这里,不受世事纷扰。

    在广场的不远处,一幅巨大的加加林的海报耸立在那里,对于东方世界来说,加加林是唯一的英雄,至于王宝贤,在铁幕的另一边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在有些国家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南洋也发射了太空飞船。

    不过,无论如何,对于人类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就像这个海报一样。

    在广场的长椅上,一位穿着大衣,头戴帽子的男人,正不时的喂着鸽子,偶尔的他会把目光投向加加林,不得不说,俄国人是懂得宣传的,海报上的星空和宇航员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画面。

    而在男人身后不远处,一对看似在恋爱的情侣,就这么站在不远处,但是眼睛却盯着他,他们是盯梢的克格勃,在苏联,每一个外国人的身后,可能都跟着这样的盯梢者。

    对此,男人早就习惯了,他只是静静的喂着鸽子,等待着接头人的到来。

    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过来。

    对方看了他一眼,然后坐下来,说道。

    “你很清楚,我不可能给予你任何答案的,”

    对于这样的回答,方德升并不觉得的意外,作为大使馆的安全官,他还有一個身份——秘密情报局莫斯科情报站站长,而面前的这个人正是他在莫斯科的接头人——官方的那种。

    有一些特殊的,敏感的事情,需要通过某种非官方的渠道进行接触,就像现在,他们的见面就是非官方的,这种见面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我知道,”

    将手中的玉米粒一洒而尽,方德升看着对方说道。

    “今天的见面是有一件事情,需要告诉你,我们的耐心已经耗尽了,我们的容忍也是有限度,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不会容忍自己的国民变成其它国家或者组织的筹码!”

    说罢,方德升站起身来,他看着对方,用极其平静的语气说道。

    “或许,你们并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但是你们最终,终将会明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人!”

    随后,方德升便竖起大衣的领子,然后便踩着地上的冰雪离开了这个广场,身后的那一对盯梢者也紧跟着跟了过去!

    ……

    五六年的“苏伊士危机”,尽管以埃及的战败和运河的国际共管而宣告结束,看起来埃及在军事上、经济上都成了输家,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了,但他们却在政治上却获得胜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并是泛阿主义的根据地。当然,也是整个中东世界当仁不让的领袖。就连同敢于反抗英法的纳塞尔,也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翻身的精神领袖。

    苏联强势介入第二次中东战争,帮了埃及一个大忙,不仅收获了埃及的友谊,也使得苏联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啊!苏联,弱小民族的支持者,阿拉伯人的朋友。

    “只要我们把埃及争取过来,我们将会获得整个中东!”

    接下来的事,闭着眼睛都能想到了。援助,援助,再援助。

    为了争取埃及,为了抢占中东的话题权,面对埃及想要修阿斯旺水坝的想法,苏联不仅决定提供贷款,而且还派出了最好的水利专家,帮助埃及进行前期勘测等工作。到五七年岁末,已经有超过五百名苏联专家在埃及工作。

    十一月十七日,水利专家德米耶里失踪了。前一天晚上他还同谢尔盖博士和一个埃及翻译在一块儿吃饭,他们都是苏联派遣到埃及的进行水坝远址以及勘测的水利专家。十八日早晨,人们发现他们汽车被丢弃在开罗郊外的沙漠之中,在苏联驻埃及大使馆的情报官员得知此事之后,马上断言他是让以色列谍报员绑架去了,但开罗的警察既没有发现这一的踪迹,也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绑架的证据。

    就在人们寻找着德米耶里的踪迹时,而此时的矛头转向了身在国外的苏联专家。

    十一月十八日在雅加达附近,在苏联顾问米哈伊尔和往日一样,准备前往他工作的化肥厂时,在半路上遭受了武装绑架。他的翻译和卫兵在袭击中被武装分子击中数枪,死于袭击,而化学专家米哈伊尔也随之失踪了。

    十九日,在尼罗河上游,阿斯旺低坝。这时候埃及人已经对苏联专家采取了安全保卫措施。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仍然遭到了袭击,结果是十几名埃及安全人员死亡,数十人受伤,十二位苏联专家在袭击中失踪,仅仅只有两人逃出生天。

    到十一月二十二日,袭击者又把注意力再次转到在阿富汗苏联人身上。尽管在阿富汗只有十几名苏联专家,帮助其修建公路,但是这天,在靠近公路工地不远的地方,苏联专家谢尔盖耶夫乘坐的汽车,遭到当地部落的袭击,专家遭到绑架,下落不明。

    十一月二十三日,就在克格勃为接连不断的专家被袭击、绑架事件而恼火时,又从印度传出消息,其援印专家团副团长遭到袭击,下落不明,其后,当地警察发现了那辆黑色“梅塞德斯”时,发现它的上面满是弹孔,司机和警卫被杀。

    而在那个汽车的挡风玻璃后面,警察发现了一张名片,名片上用俄文写道——我们不会忘记!

    这时这场愈演愈烈的报复运动已开始在捷尔任斯基广场,引起了轰动。

    虽然外界对此事,是一无所知的,但是对于捷尔任斯基广场克格勃的情报人员来说,他们似乎明白了——他们把事情搞砸了锅!

    因为南洋选择在另一个战场给予他们回击,以另一种出乎他们意料的方式,给予了迎头痛击。

    “是他们,肯定是那些南洋人,他们在绑架我们的人。”

    作为克格勃负责人的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心里恼火的不得了。

    “目前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他们,而且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行动。”

    加里宁将军有些无奈的说道:

    “或许是他们干的,但是在没有证据的时候,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除非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去抓捕他们的人,否则就只能任由他们这么干下去。”

    作为在克格勃的将军,加里宁是个老谍报员了,他把这一行的游戏规则玩的很清楚,可是这一次,他真的有些无所适从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玩法。

    “我们带走了他们一个人,而他们带走了我们三十六个人,那些人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

    算起来,真的是亏大了!

    “我们必须要报复他们!”

    谢罗夫有些挑动的说道:

    “上一次在匈牙利,我们的软弱让他们看到了机会,现在他们又企图用这种方式迫使我们作出让步,难道他们真的以为,我们不会采用对等的报复吗?”

    色厉内荏的谢罗夫,尽管表现的很激动,但是他自己其实也意识到了一点——他已经玩砸了!

    从南洋直接了当的选择在海外进行回应时,他就已经玩砸了!

    其实,这件事究其根源,还是源于匈牙利——作为莫斯科的强硬派,谢罗夫在匈牙利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从布达佩斯向克里姆林宫发送报告,作为克格勃负责人的他,曾负责逮捕试图与苏联军方官员谈判的伊姆雷纳吉的支持者。而且还组织逮捕匈牙利人,并破坏了红军与匈牙利军队之间的谈判。

    但是,最终,他所做的一切,都因为赫鲁晓夫做出的让步变成了笑话,所以做为强硬派,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一直主张对南洋进行报复。

    以间谍为借口逮捕郑行英,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南洋的回击,实际上却是在用这种方式回击赫鲁晓夫的软弱。

    虽然得到了其它强硬派的支持,他们需要一些事件去挑战赫鲁晓夫。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在玩砸了的状态下,没有人会站在他这一边的。

    莫斯科的游戏规则从来都是非常简单的,没有任何人会站在失败者的一边。

    换句话来说,现在他必须要个人承担所有的一切。而赫鲁晓夫不会容忍其他人挑战他的权威。

    “可是,我们可带走他们100人,200人,那些人大都是商人或者公司职员,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对于他们来说,几乎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可是,我们派出的专家,都是帮助那些国家进行建设的人。

    如果他们看到我们连自己人都无法保护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会相信我们可以保护他们呢?”

    这才是苏联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他所面对的问题,不在于他可以如何进行报复,而是对方的报复会让有意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势力的苏联,受到其它国家的怀疑,外人怀疑的不是其它,而是苏联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相比于其它,这才是最致命的一击。

    作为克格勃的负责人,谢罗夫很清楚赫鲁晓夫目标的对外战略是什么。

    苏伊士运河事件中,苏联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埃及的利益,在不发达国家中形成了一定影响。

    而为了扩大苏联的影响力,苏联在向那些国家进行着渗透,答应给予他们巨额经济以及军事援助,当然,还有安全承诺。

    如果让那些国家对于苏联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那么对于说苏联的外交而言,无疑将是一场灾难,而这场灾难正是由他所引起的。

    而对于他个人来说,这肯定也是一场灾难!

    突然,谢罗夫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克里姆林宫会在这一事件中,选择沉默,赫鲁晓夫是在等待,等待他和强硬派在这一事件中吃憋,然后再于适当的时候,给予致命的一击。

    就像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赫鲁晓夫应该已经开始出手还击了。对他以及反对他的人进行还击。

    这就是克里姆林宫的游戏规则,就像他们抓住匈牙利世界去挑战赫鲁晓夫一样。

    “准备汽车,我要去克里姆林宫。”

    现在对于谢罗夫来说,他已经没有其它的选择了。

    现在他唯一庆幸的是赫鲁晓夫并不是钢铁……

    好吧,只需要承认失败就可以了。

    但是必须要主动一些,只有如此才能够一定程度上保住自己。

    那个家伙,是一个可以原谅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