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7章 农场争夺战
    有了坦克的支援,那个步兵团立马朝着里希特霍芬坠机的地方前进。

    结果他们刚刚抵达,就正面撞上了前来争夺里希特霍芬尸体的汉斯帝国军队。

    于是,双方围绕着这一座农场展开了激战。

    最先抵达战场的,是高卢帝国的士兵,他们占据了农场的南部,正准备去农田的中间查看的时候,汉斯帝国的士兵就抵达,并且占据了农场北部的一间马厩。

    在马厩的二层,汉斯帝国的士兵架上机枪对着在开阔地的高卢军扫射。

    立马就打死打伤十几名士兵,把高卢士兵压制在了旷野上。

    随后,高卢士兵立马展开还击。

    他们凭借着堆积在农田里的大草堆进行还击。

    可是由于自己出去没有掩体的情况下,所以高卢国的士兵,伤亡还是很大。

    不过这样的局面,在五分钟之后得到了改变。

    约翰帝国支援给高卢帝国的马克一型坦克抵达战场。

    坦克正面装备了两门57毫米的速射炮,还有4挺哈奇开斯重机枪,给这种马克一型坦克提供了强大的火力。

    同时,正面拥有6毫米装甲,足可以抵挡大部分的子弹。

    三辆马克一型从南面的树林里面钻了出来,对着北面的马厩,就展开了炮击。

    顿时对面的马厩就被炸塌,不过幸运的是,汉斯帝国的士兵,提前一步撤离了马厩。

    不过,就在高卢帝国准备再次组织准备进攻的时候,汉斯帝国的A7V型坦克抵达了战场。

    汉斯帝国的这种A7V型坦克,外形看上去跟约翰帝国的坦克一样庞大。

    它的正面虽然只有一门57毫米火炮,但是重机枪的数量却完比约翰帝国制造的坦克多两挺。

    同时,它的正面装甲防护达到了30毫米。

    如果说,约翰帝国制造的坦克,可以抵挡几乎所有的子弹射击,那么汉斯帝国的坦克,就可以抵挡一些小口径火炮的直射。

    在装甲防护这方面,汉斯帝国完胜约翰帝国。

    这些A7V坦克从侧面杀出,就利用车前装备的火炮,对着高卢士兵射击。

    由于两者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汉斯帝国这边的三辆坦克首发都没有命中。

    另外一头的高卢帝国士兵,感受到有人从自己侧面发动了进攻,他们连忙想要调转车身,准备正面迎击汉斯帝国的坦克。

    可是,这个时代的战车,并不像后来的坦克那么灵活,更无法做到两条履带可以一前一后的滚动,进而达到原地调头。

    甚至,由于发动机的功率小,无法做到原地调头,只能让一条路带快,一条履带慢的速差,来达到转弯或者调头。

    像大夏那种,可以让坦克直接转动转弯这种,欧洲各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由于高卢这边装备的坦克,没有办法做到原地调头,只能咬着牙往前开,同时在心里辱骂着约翰帝国的工程师,能力不行,设计不出来灵活的战车。

    就在高卢帝国得士兵,准备调头的时候,汉斯帝国的坦克再一次开火。

    这一次,好运没有伴随着这群可怜的坦克兵。

    高卢帝国这边的三辆坦克,顿时被击毁了一辆。

    剩下的那一辆坦克,只能一边开炮,一边后退。

    也不知道,是不是士兵紧张,还是因为坦克颠簸的原因,这一发高卢帝国这边,还是脱靶,没有击中汉斯帝国的坦克。

    而就在后退的那辆坦克,看到脱靶并汉死人的坦克,再一次瞄准自己,而感到绝望时。

    天空中传来了炮弹呼啸声。

    这种呼啸声,有别于小口径火炮的蜂鸣,而是那种非常尖锐,非常刺耳的嗡鸣。

    有经验的老兵们,听到这个声音,已经开始寻找掩体了。

    数秒之后,整个农场北部就陷入到了一片火海当中。

    这一轮炮击,是奥利下令开火的,为的就是阻挡汉斯帝国的士兵。

    现在看着整个农场北部都被自己的火炮覆盖,他连忙让士兵趁机冲上去。

    同样的,汉斯帝国的指挥官,看着冲出来的高卢士兵,他立马就知道对方打的是什么主意。

    于是,他也带领自己这边的士兵,顶着炮火冲出去。

    其实,战争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什么战术之类的东西了。

    现在的战争局势,已经演变成了添油战术,比拼的是双方国内的工业实力。

    其实,当人类进入到热兵器时代之后,战略,计谋就已经被等比例缩小了。

    当然,这不是说战略,布局,谋略无用,而只是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些谋略什么的,只能是延迟失败的速度,并不能扭转战局。

    就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海湾战争时期,米利坚和萨骆驼之间拥有绝对的科技代差。

    这个时候,即便是萨骆驼的谋略玩出花来,什么三十六计,孙子兵法都给你整上,到你能挡得住米利坚的一波导弹齐射?

    当然了,这是说的在大的战略面前,如果细致到某一场战役的话,那么谋略又会被无限放大。

    简单来说,就是一场战争,绝对不是从某一个方面去评判,而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这个综合实力,就包括指挥官的个人素养,士兵的战斗决心,还有国家的工业水平。

    这其中,国家实力又要占很大一部分。正所谓,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打的就是国家实力。

    现在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就是这样。

    双方都到了拼命的时刻了,也不再讲究什么计谋,直接比拼双方的工业实力。

    谁生产的枪支弹药多,谁生产的火炮多。谁就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这样的做法,已经大大缩小了士兵,指挥官之间的差距,纯属拼国力。

    最为简单直接。

    不过这么做,其实也是在消耗国家的潜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时空,即便是一战的胜利者协约国,在战后也呈现出了一蹶不振。

    就是因为在一战时,双方比拼的太厉害,国力也差不多,武器水平也几乎一样,这就导致只能拿人命去填。

    在这个时空,也是这个样子。

    双方为了抢夺里希特霍芬的遗体,从最开始只有一个团参战,到第二天傍晚时分,双方各自投入了将近5个师,十多万人在围绕这个农场展开了激战。

    最后还是奥利亲自督战,派遣了一个小队,趁着混乱,摸到了坠机地点,将里希特霍芬的遗体,带回到了己方阵营。

    而为了抢夺里希特霍芬的遗体,双方损失人数超过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