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村,一挑着担子的货郎手上拿着一个拨浪鼓摇着,村里白天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人,大一些的孩子上山砍柴去了,小一些的孩子不是山里就是河里野去了,大多待不住家。
而老的除腿脚实在不便出不了家门的在家外,那腿脚利索的也都是勤快人,大多上山打柴火去了,没办法,村里年轻人现在都忙没时间上山打柴,老的又舍不得出那点买柴钱只得自个上,所以金家村白天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人。
货郎担着担子在村里四处晃,今天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苏家大房的季氏,据他们的人得到的消息,苏家老宅的人也就季氏偶尔会来村里晃悠。
倒也没让货郎失望,很快就见到了一个女朝着他走来,货郎早先就看过老宅之人的画像,虽说有点出入,但能确认对面走来的女子就是他的目标。
货郎摇着拨浪鼓笑着迎了上去。
“大姐,今儿到了不少新货,要不看看有没有合心意的?”
季氏在村里也无聊,想找个人聊天也找不到,这会儿见到这货郎,看他两边担子里挑的东西不少,便停下来看看并没有买的打算。
她现在可是苏家的当家大夫人,要买东西怎么的那也得去城里面的铺子里买,货郎英的是啥玩意儿,她会看得上,可她忘了在老家村里货郎进村时,她挑货那个兴奋劲。
见季氏用手扒拉货,货郎就知道她无心买,便赶紧起了话头。
“大姐,我来村里面卖货怎么没见过你呀,你不是金家村的人吧?”
季氏听到货郎的话眼珠一转。
“这个村子你经常来?”
“瞧大姐说的,我爹那一辈就是干这个的,到了我这一代都干了快十年了,莫说是金家村,附近几个村的事就没有我不知道的。”
“那村里的苏家你知道吧?”
金家村的人大多姓金,还有几个别的姓氏,但姓苏的只有一家,就是去年搬过来的苏老二一家。
“你这话可是问对人了,我咋不知道苏家,不就是去年刚搬到金家村的。”
“对,就是这个苏家。”
“不过这苏家可不简单,听说苏家女儿将来要嫁的是余大人,余府大姐你知道不?”
季氏摇头,她还真不知道,她就只知道余家父子都在京都城当官,却不知道当的是啥官。
“余大人是礼部侍郎,那位小余大人更不得了,考中状元之后先是去了翰林院,现在又被皇上提拔成了侍讲学士,那可是皇帝跟前的大红人。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苏家着实不简单,我可是听说那位苏姑娘进过好几回宫,那些当官的见到苏姑娘都要给几分面子。”
一听货郎对苏家的状况十分了解,季氏把自己想问的一股脑都问了出来。
“那苏家的作坊你知道吧?”
“这我咋不知道,苏家的作坊开了好几个,他家腊肉铺卖的腊肉就是他们家自个的作坊做出来的,那腊肉真真是一个香,城里面好多大户人家都去他家买腊肉,去年冬天他家光那铺子一个月少说也得赚个上万两。”
季氏听到这里都惊呆了,我滴个娘哎,那么多银子。
货郎一见季氏这模样就知道她不知道,说的更起劲了。
“这还是苏家最不赚钱的一间铺子,后面新开的酒楼是他家刚认回的那个大少爷开的,那位以前可是白家的当家人,白家的生意做的极大,说是京都城的首富那也不为过,他开的酒楼那生意能差了去,一个月最起码也是几万两的进账。
再说说苏家刚开的那间胭脂铺,生意更是不得了,一个月最少十万都打不住。”
季氏听得眼睛都红了,老二一家生意竟然这么挣钱,还骗他们说不挣钱,等会儿回去她就跟婆婆说去,这个家一定要分。
“而且你知道金家村旁边这些田不,光苏家的田地就占了一大半,他家的田至少那也得上千亩。”
货郎是往大了说,其实苏家的铺子到底有没有这么挣钱,他一个打探消息的探子哪知道,反正往大了说准没错。
“不过大姐啊,苏家虽然有钱,但我劝你还是别跟他家走的太近。”
本来火热的心一听这话,跟被泼了一瓢冷水似的拔凉拔凉的。
“大兄弟,这话怎么说来着,你可得跟我说清楚。”
“其实跟你说了也没啥,这事城里知道的人不少,说苏家得罪了了不得的人,以后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了,有没有命在还不好说。”
季氏是知道苏家得罪了人,却没想到就连走街串巷的货郎都知道,那得罪人的事不是差不多整个京都城的人都知道了。
“大兄弟啊。实话跟你说吧,我就是苏家的亲戚,前些日子过来投奔苏家的,可听你这么一说,我都不敢再待下去了。”
“啥,大姐你是苏家的亲戚啊?”
货郎一副尴尬的模样。
“瞧这话说的,我就随口说说你别在意啊。”
“别呀大兄弟,我一看你就是个实诚人。”
“那姐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货郎慌里慌张挑着担子出了村,任凭季氏在后面怎么喊都喊不应。
这接触人也是有名头的,不然你第一次接触就找人做事,那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所以还得慢慢来。
可是货郎不知道的是,他这刚刚出村就被人给盯上了,一路跟着人去到了长公主府后门。
季氏见货郎走远了,这才慌里慌张的回家,一回到家就赶忙去了西屋。
两个老的吃饱午饭刚睡了一觉起来,没想到季氏就这么慌里慌张的闯了进来,李老太脸立马就搭拉了下来。
“我说老大媳妇儿,你这毛毛躁躁的性子什么时候才改得了,现在可不像在老家,在金家村咱们苏也算是有脸面的人家,你得注意点自个的形象,辰哥再过两年那可是要当官的人,你作为他娘可不能给他丢面子,不然你看京都城那些个大家小姐有哪家会看得上你当婆婆,巴巴的把闺女嫁到咱家来。”
这些话时不时李老太就会说她一顿,季氏已经习惯了,完全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她现在可是有更重要的事。
“娘,我这有两件事,一件好事一件坏事,你先听哪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