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8章 边境
    那就是心学的领域了,你和你那不认字的老母亲聊六经不是欺负人么!

    不过无所谓,赵贤妃想确定的不过是儿子最终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只要不是被迫出家然后连媳妇也娶不上,怎么样都行。

    而为了满足老母亲最卑微的想法,楚琏在说完了“信佛是对外的”这么异端的理论之后,转头就开始聊将来了:“如果……阿娘确实觉得成婚很必要,那还是要给孩儿收拾行囊的,孩儿禀过陛下之后就要远行了。”

    赵贤妃真的……资质到那儿去了,下意识的回答都是:“做什么,找媳妇去?”

    你找什么媳妇儿!等你到了年纪自然会给你选妃啊!

    对这么个脑子比针眼还小的母亲,楚琏是真的心累:“去吐蕃看看,琢磨琢磨当地到底发展什么更合适,怎样绕过佛门去统治世俗,或者怎样改造佛门来治理世俗。”

    要摆对自己的屁股——佛子不佛子的那只是一个打入吐蕃内部的身份,真认为自己是佛子然后超脱世俗之外只读佛经那路线就错了,至少在徐影和楚湘处于壮年的几十年之内,自己在吐蕃掌权的合法性肯定是来自中原的,什么佛门什么转世都是扯。

    换句话说,佛门希望佛子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原的皇帝需要一个怎样的吐蕃王,而楚湘的表达已经很明确了,不指望弟弟对中原的统治做出多大贡献,只要把吐蕃那一亩三分地上的农奴制改革了就算胜利。

    但改革这种事情其实是很难的,以史为鉴,也就是商鞅变法及相关的制度设计成功地被后世一代一代地接受并且发扬光大,之前的和之后的各种变法或许能得一时好,但都因为掌权者如走马灯一般变化而淹没在了历史长河里。

    细究其原因,当然得承认,商鞅对人性的揣摩已经到了极致,驭民五术听起来固然无耻但其政治智慧和理论高度无敌,帝王用了都说好,所以代代相传。

    但商鞅是卫国人,又在魏国呆过,最后去了秦国,为啥是在秦国变法而不是在卫国魏国?还不是秦国那片土地更适合商鞅的理论。

    那同样的,少年郎虽然还没想清楚怎么改变吐蕃百姓的处境,但这事儿就不可能坐在书斋里一拍脑袋就把政策定了的,得了解百姓到底在想什么,当地为什么能容下这个外人看起来简直瞠目结舌的制度,而在这个已经稳定运行的制度之下到底有没有可以利用的暗流……那都是得现场看过才能知道的。

    这些话,给赵贤妃讲,就太浪费了。

    所以听这话的是楚湘。

    楚湘很耐心地听完了,然后觉得有点神奇:“怎么就突然这么有斗志了起来。”

    楚琏苦着脸,说还不是老母亲坚持要他娶个媳妇。

    这话给楚湘都干沉默了,许久,都只能来上一句“贤妃娘娘爱子情深”。

    楚琏:微笑.jpg

    别提这糟心事儿了,咱就说能不能让我去走走吧→_→

    但对这个问题嘛……

    楚湘先问:“你这个打算,可和先生商量过了?”

    “先来禀报的长姐。”楚琏回答,然后赶紧往回找补,“长姐,其实先生自从知道了我将来会去吐蕃,对我的教导就渐渐放松了。”

    这也符合无双带孩子的规律——他带孩子带的是好,但是论正经教导孩子的时长,最多就是两三年,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出来就到此为止了,再多嘛……首先他会不耐烦,其次孩子都能自学了还天天缠着他干嘛,自己玩儿去。

    在楚瑜楚湘之后,楚琏后头这帮小萝卜头固然是同时进学的,但对后头四五岁的小家伙们无双就是丢个三字经千字文让他们先念着,没有太多的教导,就是先重点教了大孩子怎么自我学习,而楚琏作为其中最大的孩子,学习技巧已经到这儿了,刚好孩子家长也安排了孩子将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一个可以自己玩儿去的阶段了嘛,很合理。

    楚湘也是经历过无双教完了学习方法然后开始自学的,倒不觉得楚琏先来禀报她有什么问题,只是既然如此……

    她唤女官去取了笔墨来,先在纸上大概画了大魏版图的轮廓,然后对楚琏道:“既然你说要去吐蕃看看,咱们先聊聊,你心里的吐蕃,有多大。”

    楚琏:“这……”

    有一点超越了小少年的知识盲区。

    首先,吐蕃的重点肯定先是高原,毋庸置疑。

    但是边界嘛,东边朝鲜女真东瀛就不考虑了,再臭不要脸的算法也不可能包括他们,真正能影响到吐蕃疆域的,一个是南诏,一个是北戎。

    南诏那边倒还好说,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南诏没啥战斗力(咳咳),随便在高原上养一支军队,以高原之地利,对南诏基本属于只要有路可通之处,都可以随便打。

    至于北戎……目前北戎是被中原打怕了,这得感谢徐延徐鸣的战功赫赫,但是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纠缠了很多年,从上到下都知道他们被打服了只是暂时的,早晚会再起争端,至于到底是什么时候起……

    首先,因为那边年轻的男子都被杀没了,得看什么时候能成长起一批战士来。

    其次,现在中原和北戎有互市,北戎的生活物资有保障,日子能过得下去肯定就不想打仗,可要是什么时候北戎那边有个什么天灾人祸的,买不起铁锅茶叶食盐了,那就得发挥传统艺能来中原抢了。

    当然,战事是中原和北戎的事情,自古以来其实少有吐蕃的势力介入中原和北戎的冲突,真打起来,有好处捞好处,没好处就往高原里一缩,主打的一个只要我足够艰难贫困就不会有人愿意打我的主意,稀里糊涂地糊弄着,日子能过就行。

    但是,楚琏是不愿意这么糊弄事儿的——不说那些为国为民的虚话,就常规的讲,如果百姓过得捉襟见肘,他又怎么好理所当然的享受生活呢?

    从这个角度说,没准楚湘问这个问题,用意在于,吐蕃继续穷,那就保持现状,吐蕃倘若不穷,在中原和北戎起争端的时候,吐蕃就必然需要表态了。

    你的态度,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