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章 僧尼经商,三司收钱,我佛慈悲
    正月十二日。

    方幼娘的信息出现在苏良手中。

    方幼娘,十九岁,钱塘人,尚未婚配。

    去年三月来到汴京城,家世不详,据传是盼月楼(女子成衣铺)掌柜钱有容的外甥女。

    现任盼月楼账房兼绣娘。

    因相貌甚美,曾引得数名纨绔公子骚扰,但皆被钱有容赶走。

    与汴京城官员商贾、宗室外戚,皆无交集。

    ……

    苏良看到这些信息,喃喃道:“或许是我想多了,她只是一个擅长女红的普通女孩而已。”

    ……

    正月十六日,天刚蒙蒙亮。

    官员们便排队出现在了禁中。

    往年节后首次朝会,一般都是君臣说说笑笑,对未来展望一番。

    但这一次,重点定然是探讨是否禁止僧尼经商之事。

    很多官员都已准备了腹稿,想好了说辞。

    就连担当听众的官员们都提前朝着肚子里多塞了几块点心。

    以防因站立时间过长,出现昏厥。

    片刻后。

    众臣齐聚大庆殿。

    赵祯大步走向龙椅,还未完全坐下,便见包拯挺着胸膛大步走了出来。

    赵祯无奈一笑。

    他本想着先向群臣展望一下今年,聊一聊去年的成就及今年的规划。

    现在看来,还是要先解决去年遗留的事情。

    “包卿,你先说一说对僧尼经商的看法吧!”

    包拯胸膛一挺,道:“臣思之再三,觉得实不应禁止僧尼经商!”

    唰!

    群臣都傻了眼。

    夏竦不由得一愣,心中暗道:“莫非包阎王被哪个和尚或尼姑贿赂了?”

    苏良的脸上,则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包拯接着说道:“当下,开封府足足有上百所寺院,这些寺院除日常消费外,还有诸多佛事活动、需接待皇室、朝臣、外使,另外寺院佛像的维修改造、印刻佛经以及各项慈善活动都需用钱。如今朝廷国库紧张,自然是不能令三司再拿出这笔钱。若禁止僧尼经商,便是将寺院这些功能全部废除,几乎可称得上是灭僧之举,实不应该!”

    听到此话,三司使王尧臣不由得认可地点了点头。

    不远处。

    一名臣子咽下一口口水,一脸不敢置信。

    包拯竟说出了他支持僧尼经商准备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祖宗家法不可逆,我等确实应遵太宗之志,隆兴佛教,而不是采取一刀切之策,令佛法佛事难以存续。”

    “但是——”

    这两个字,拉的声音极长。

    “但是,臣在不禁僧尼经商、不罢崇佛之策、不违祖宗之法的前提下,仍想到了一种管理天下僧尼的方式。”

    听到这个“但是”,官员们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包拯接着说道:“臣以为,僧尼经商仍可继续,在不欺民不违大宋法令的前提下,甚至可引入官招商之策,令官衙帮助寺院经商,但必须要设立一个能够掌管寺院钱财的监管衙门。”

    “佛为普济天下苍生而生,众僧所得盈利,不应归于私人。”

    “臣建议,在三司新设寺务总账官,寺院一切收入开支,皆入寺务库。另设数名僧官,作为经商主理者,其他僧人则是专心研究佛法、法事。寺院日常运营监管则交由当地州衙主管。寺院所得之钱,皆惠及于民,不作他用……”

    包拯慷慨激昂地说了一大堆。

    官员们也都陆陆续续听明白了。

    僧尼可继续赚钱,但赚的钱都要进入三司寺务库,而非他们个人的口袋。

    寺院经商盈利,需惠及于民,可赈灾,办学、印刻书籍等,不为得钱,只为彰显佛学普度众生的境界。

    就像各个州县的州学、县学,乃是惠民之所、满足百姓所需的地方,而非赚钱自用之地。

    简单来讲——

    以前,僧尼们是在薅朝廷羊毛。

    而现在僧尼们不但要为朝廷放羊,而且得到的所有羊毛都要上交,由朝廷统一处理。

    如果不同意,那就取消僧籍,销毁度牒。

    从此以后,再做僧尼,不会有那么舒服了。

    那些本来准备与包拯杠一杠的官员都傻眼了。

    他们发现自己竟然无法攻击包拯。

    包拯这个策略,既没有违背祖宗家法,也没有诋毁僧尼的地位,只是新设官职,限制了僧人们的盈利乱象。

    僧尼经商的目的,被迫变成:以佛法普度众生。

    并且,只能有这么一个目的。

    就在这时,一名官员似乎要站出来。

    但在他踏出半步后,不远处的众台谏官们齐齐回头。

    唰!唰!唰!

    台谏官的眼神里都带着一抹杀意,直直地看向那名官员。

    那名官员顿时迟疑了!

    他若不能自圆自说,这群台谏官将会将其怼得名声扫地,甚至成为笑料。

    如今,台谏官的杀伤力甚是可怕,谁都不愿尝试。

    此名官员干咳两声,又将迈出的腿收了回去,然后低着脑袋,就当作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而此刻。

    赵祯的脸上,则是露出满意的笑容,

    往昔,朝堂解决问题的方式基本都是:出现问题,官员推诿,中书\/三司认错,强行摊派官员解决问题,问题没解决,赵祯和稀泥,被摊派的官员背锅外放……

    但现在,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步骤,官员提出问题,官员给出解决之策。

    此风气得益于苏良、欧阳修等人,在每次论辩奏对时都准备得甚是充足,从来不说大话空话。

    当下,朝堂讨论任何事情,若某个官员没有做功课,但还是想凭借着祖宗家法、朝廷脸面、士大夫荣耀等压制别的官员,根本不可能。

    但凡朝堂政事,若在不知情况下肆意说教,绝对能被台谏官们批评的体无完肤。

    这一刻,官员们已经无话可说。

    夏竦也是低着脑袋。

    包拯这个解法令他很意外,他实不知该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三司使王尧臣露出了笑脸。

    寺院僧尼所赚之钱,都将进入三司统一分配,他自然高兴。

    比如:僧人卖度牒,不是不可以卖,但卖完后钱都是朝廷的,而这位和尚只是度化了一个有缘人。

    僧尼经商,三司收钱,王尧臣怎能不喜。

    顿时,王尧臣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包学士之策甚好,待官员介入寺院管理后,僧尼们的手里难以存放太多钱财,他们也就会专心礼佛了,像年前发生的那些丑事必将大大减少。修佛讲究敬佛而不敬僧,臣以为,此策正是敬佛之举!”

    敬佛而不敬僧。

    这一句话,将包拯这一策略又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数名官员大步走出,气势十足,纷纷附议。

    “就依此策处理,中书协助开封府拟定详细的策略!”赵祯说道。

    “臣,遵命!”众臣齐齐拱手。

    紧接着。

    赵祯便讲起了去年朝堂的变法与发展,从齐州变法到舒州乱象,从官招商法到南郊市集……

    足足一个时辰。

    赵祯讲得心潮澎湃,劲头十足。

    夏竦、陈执中、吴育等老臣似乎看到了二十四岁的赵祯。

    那一年。

    赵祯刚刚亲政,意气风发。

    他告诉身边近随,他要收复燕云,要亲征西夏,要打造一个堪比盛唐的大宋盛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