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508章:白沟河上,苏良的一箭三雕之策!
    垂拱殿内。

    赵祯看向苏良,接着道:“庞籍性慢求稳,精于治军然不擅统兵,韩琦性急求功,强于统兵然不擅治军,二人择其一,皆有短处,唯同在河北路,朕才安心。”

    苏良认可地点了点头。

    赵祯对二人的了解非常清楚。

    庞籍常年在枢密院任职,熟读兵书,在治军一道上,颇有章法。

    范仲淹、狄青都向其请教过治军之法。

    在其治下,河北禁军,军法严明,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

    而韩琦,因早年跟随夏竦、范仲淹在西北打仗。

    有统兵打仗的经验,但其本身却是强于政事、民事,在治军上,远远不如庞籍。

    当下的河北边境。

    不战时更需庞籍,而战时则需韩琦能立即站出来排兵布阵。

    二人同在河北,朝廷才能更放心。

    “苏卿,朕令你前往河北劝和,一方面是令二人知晓朕的心意,达成和解,同时解决那十二名偷渡者的事情。”

    “另一方面,朕欲让你代朕巡视河北禁军。当下,河北禁军虽一直在进步,但和西军的实力相比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

    “臣遵命。”苏良拱手道。

    作为台谏官,他确实有巡视监察边境军政的职责。

    赵祯想了想,又道:“此次巡查,朕要你将在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拿出来,去边境找茬,能明白吗?”

    苏良一愣,众相公也都是一愣。

    但很快都明白了。

    官家是想要苏良去河北敲打一番河北禁军。

    简而言之——

    做得好不夸,做得不好要损,小瑕疵当作大问题来处理。

    以此督促他们继续突破,提高实力。

    如此。

    在宋辽大战之时,才能以更少的伤亡展现出更强的战斗力。

    “臣明白。”苏良重重拱手。

    文彦博笑着道:“官家圣明,此事最宜景明为之。”

    顿时,赵祯与众相公都笑了。

    六十七岁的庞籍,资格甚老,首相文彦博去挑刺,庞籍都不一定服气。

    四十八岁的韩琦,向来有宰执之志,能力也甚强,众相公谁去都没把握压制他。

    但苏良却不一样。

    作为御史中丞。

    他有监察百官之责,本就克制这两个边境帅臣。

    再加上,他去年在河湟取得的成就以及辽国对他的忌惮,足以让庞籍和韩琦都要微微弯着腰与苏良说话。

    ……

    三月十一日,一大早。

    苏良带着三百禁军骑兵奔向了北方边境,刘三刀依旧担任他的护卫队长。

    ……

    三月十二日,深夜。

    白沟河北岸。

    辽国军营,中军大帐中。

    辽国守将耶律添成望着面前摊开的一道御旨和两封书信,甚是郁闷。

    此乃辽国朝廷对幽州汉民入宋境之事的回复。

    御旨来自正在病中的辽国皇帝耶律宗真。

    耶律宗真只回了一句话。

    “不可战,亦不可损大辽颜面。”

    另外两封书信则分别来自于辽国兵马大元帅、大皇子耶律洪基和辽国皇太弟耶律重元。

    耶律洪基命耶律添成强硬一些。

    要求耶律添成在不造成大规模伤亡和与宋闹成全面开战的前提下尽可能动用武力,与宋军斗一斗。

    且定要将十二名幽州汉民要回,不然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汉民叛逃。

    耶律重元则命耶律添成示弱。

    要求他即使要不回那十二名幽州汉民,也绝不可与宋军发生武力冲突。

    辽国的三位掌大权者,对他下达了三道不同的命令。

    耶律添诚无论如何做都是错,故而甚是郁闷。

    耶律添成乃皇族旁支,因是耶律重元提拔起来的,故而有些偏近于耶律重元。

    但他又不敢违逆耶律宗真的命令,亦不敢得罪耶律洪基。

    此刻的他,一脑子浆糊。

    当下,他根本无法完成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的命令。

    在不生战的前提下,还要维护住大辽的颜面,除非大宋示弱还人。

    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打的什么主意。

    他也很清楚。

    耶律洪基主张强硬,乃是为了针对耶律重元,后者的部将无法完成朝廷的命令,他的属下便有机会来到边境,掌控兵权。

    而耶律重元不愿生战,乃是担心若全面开战,宋辽边境多是他的亲信,一旦打没了,他就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耶律添成思考了许久后,拿起桌上御旨和书信。

    撕拉!

    撕拉!

    撕拉!

    他全将其撕了个粉碎,然后喃喃道:“我还是静观其变,看宋人如何处理此事吧,破罐子破摔,没准儿还能留条命呢!”

    ……

    三月十八日,近午时。

    历经八日,苏良等三百人穿过雄州城,来到了白沟河南岸的河北禁军军营。

    枢密副使、判大名府的庞籍本住在大名府;河北西路安抚使兼知定州的韩琦,本住在定州。

    但自东瀛和高丽开战以及宋夏战争爆发后,二人便相继住到了白沟河南岸的军营中。

    以防辽军突然攻宋。

    当苏良行至河北军营前时,庞籍和韩琦等一众官员已经在军营外等候了。

    苏良此番乃是代赵祯监察河北军政,外加他的职位与在军事上的表现。

    庞籍和韩琦自然要亲迎。

    军营内的武将们听闻苏良要来监察,也都甚是兴奋。

    目前的苏良,乃是大宋武将最倾佩的文官,苏良在河湟劝降的故事,已经传遍了整个大宋。

    “苏中丞!”庞籍和韩琦看向苏良同时拱手。

    苏良翻身下马,笑着道:“庞公、稚圭兄,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苏良与二人说笑着寒暄起来。

    三人并不陌生。

    寒暄了数句后,苏良便跟着庞籍和韩琦走进了中军大帐。

    稍倾,大帐内,就剩下了三人。

    韩琦看向苏良,问道:“景明贤弟,朝廷打算如何处置这些偷渡而来的汉人?”

    庞籍也看向苏良。

    二人知晓苏良乃是前来处理此事外外加监察河北军政,并不知朝廷究竟打算如何做。

    苏良并未回答,而是反问道:“这十二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可落实了?”

    大宋在燕云留有大量密探,如今过去十余日,庞籍和韩琦大概率已查清了这些人的身份。

    庞籍道:“这十二人皆为幽州汉民不假,然却绝非良民,他们在幽州杀人截货,绑架勒索,累计杀了至少有十余名汉民,实为流贼。”

    “二位打算如何处置?”苏良又问道。

    “他们虽为燕云之汉人,但却是辽人而非宋人,只是因被辽人所抓而选择归宋,态度不诚,我们不应接受,老夫建议,立即遣返,交给辽人处置。”庞籍面色认真地说道。

    庞籍还未说完,韩琦并一直摇头。

    待庞籍说完后,他立即接起了话。

    “我认为,这十二人确实是罪大恶极,但仍不应送到辽国。他们既然归宋,就是宋人。我们就在雄州将他们定刑惩罚。此举不但能除恶,也能表明我们是将所有燕云百姓都当作宋人。”

    “简直胡闹!他们就是辽人,我们审判辽人且不归还,若因此等争端打起来,导致宋辽全面开战怎么办?”

    “当下,西夏、高丽都在拼命请求辽国增援,如果辽国与我们开战,将会打乱我们的诸多计划,特别是会将大宋灭夏的时间拉得很长很长,绝不可为之。”庞籍道。

    “打起来就打起来,我们完全不惧,十余万河北禁军难道就打不赢内乱不断的辽国吗?我们该强硬起来了!”韩琦扯着嗓子喊道。

    ……

    二人再次唾液横飞地吵了起来。

    “够了!够了!够了!”苏良放大声音,连吼三次,二人才安静下来。

    苏良缓了缓道:“我现在宣布朝廷的意见。”

    “官家与众相公商议后,最后决定。若此十二人为契丹人,则以细作之名对他们进行抓捕,不再归辽;若乃是投宋之汉人良民,则予以收留;若为投宋之汉人贼子,则将其驱逐。”

    “什么?驱逐?”

    “景明,我们不能示弱啊!将投宋之汉民归还于辽,燕云的汉民会如何想?他们会觉得我们没有将他们当作自己人,此次乃是我们笼络燕云汉人百姓的绝佳机会啊!万万不可错过,不可错过啊……”

    韩琦心情激动,嘴巴俨然停不下来。

    苏良欲张嘴说话,但却找不到缝隙。

    “啪!”

    庞籍见苏良张口难插话,当即在桌子上重重拍了一下。

    在韩琦停止说话那瞬间,庞籍瞪眼看向韩琦,道:“不稳重!先听一听景明的理由。”

    韩琦深呼一口气,看向苏良。

    苏良缓了缓,道:“当下,这些人的身份确实是辽人。”

    “他们投宋乃是为了逃罪,而非纯粹地投宋,我们不应该接受这样的人,不然会导致很多恶毒汉民偷渡,影响我们对燕云之民的管理和判断。“

    “此外,我们一旦承认他们是宋民,定然有许多燕云区域的汉民为了低税收、高补助等政策,会冒着生命危险来投宋,这会导致辽兵在燕云区域大开杀戒,禁止百姓出逃,进而害了许多无辜汉民,不值得!”

    “但是……但是我们若将这些汉民归还,燕云的百姓定然会觉得我们畏惧辽国,甚至辽国朝廷觉得我们更惧战,从而变本加厉,做出更具挑衅的事情。”韩琦一脸气愤地说道。

    苏良当下的这些理由,并没有说服他。

    苏良微微一笑,道:“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归还了。”

    “我建议,明日由稚圭兄亲自去白沟河,归还这十二名流贼!”

    “你首先在河上向辽国守将喊话,称他们无能而导致流贼出境,现在我们大宋查明了这些流贼的身份,找到了他们作恶的证据,而后将其归还给辽国。”

    “我们如此助辽,对方必须要写信公开向咱们表示感谢,待辽人将感谢信写好,送到你的手里,你再放人。如此以来,我们的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

    “此感谢信代表两国不会开战,互让了一步。另外,咱们将此感谢信传到西夏人和高丽人那里,他们看到我们与辽国关系如此融洽,自然也就明白,辽国不可能再帮助他们了。这样做,对我们的利益最大,可行?”

    “这……这是一箭三雕啊!辽国低头向我们表示感谢,西夏和高丽知晓辽国不可能再帮助他们了,还是我们最占便宜啊,我明日愿往!”

    韩琦甚是兴奋,激动地给了苏良一个拥抱。

    “好主意,确实是好主意,老夫也完全接受,完全接受!”庞籍也笑着说道。

    “二位还接着吵吗?”苏良打趣道。

    “不吵了!不吵了!”二人同时说道,然后互视一眼后,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二人的矛盾主要来源于——

    韩琦因在宋夏之战时,名声被污,丢了脸面,故而急于扬名,特别想战。

    而庞籍恰好是個慢性子,故而就彼此看不顺眼,互相弹劾了。

    ……

    三月十九日,清晨,白沟河南岸。

    十二名幽州汉民戴着脚链手链,封着嘴巴,被一众禁军士兵赶到了船上,然后朝着河中行去。

    对岸的辽国守将耶律添成知晓后,立即来到了河岸上。

    韩琦站在河中央,命一名嗓门甚大的士兵高喊道:“耶律将军,我大宋来还人了,请来河中接人!”

    耶律添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大宋竟然主动服软了。

    他不由得大喜,连忙命人驱动岸上的船只,带着亲兵,迅速地朝着河中间驶去。

    不多时,双方的船头距离只有不到五米。

    耶律添成的身边人迅速确定,这十二人确实是从辽境逃出去的那十二个汉民。

    韩琦挺着胸膛说道:“经查,此十二人乃是流贼,非我大宋之民也,故而依规归还。不过贵国任由流贼越国境,实属重大失误,本官为你们找回,你们总要表示一番感谢吧!”

    说罢,韩琦大手一挥,身边人立即端出一套笔墨纸砚,他笑着道:“宋辽两国,友谊长存。”

    耶律添成瞬间明白了。

    对方乃是让他写一封感谢信,以此让天下人觉得大宋不会惧战而还人。

    “我写!”耶律添成笑着说道。

    对方还人已经算是给他台阶了,他自然要接着,只要他将这十二名汉民要回去,便不会受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