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凛打开了那一小包东西,里面是一沓照片。
他坐在地板上背靠着窗台下面的墙一张张翻看了起来。
里面都是陆连奎和其他人在不同地方谈话或者近距离接触的照片。
看照片的拍摄角度和位置应该都是躲在什么地方偷拍的。
前面几张里面出现的其他人周冬凛并不认识。
到第四张后有一个人出现了好几次,周冬凛认识那是西村展藏的手下小岛文正。
从照片里看两人是在咖啡店里交谈,有一张拍的尤为清晰,应该是在非常近的距离内拍到的。
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偷拍还不被对方当场发现,周冬凛不得不佩服张东升的能力。
周冬凛将照片收好,离开了张东升的房间,按照他的要求将钥匙塞在了门框上面的一道缝隙里。
周冬凛去到张大海介绍的冲洗店将照片翻拍了一份。
他将翻拍的这一份寄去了马斯南路41号第23号信箱。
随后又去了外滩公园将原件交给了王琳。
......
周公馆内,周明海的书房大门紧闭。
周明海和刘管家在里面并肩而坐。
老刘又恢复了上午在周明海房间里的状态挺直着背。
刘管家对着周明海说道:
“上午我回来的时候发现有人进过你的房间了!”
周明海的房门上和门锁相同的高度有一个斜向下的小豁口,对应的门框的位置钉了一块橡皮。
按照老刘对家里人的说法是因为周明海的门框有些变形导致门关不紧,所以钉了这块橡皮增加阻力。
其实这块橡皮还有更加隐秘的作用。
周明海每天出门前都会将一根不是很长的和门相同颜色的细绳勾在豁口上。
关门的同时将细绳拉出,通过橡皮将细绳挤在门与门框之间,松手后细绳将会卡在门与门框的缝隙中。
通过肉眼哪怕贴着门缝也很难发现这根细绳,但是只要徒手沿着门缝摸一下就可以感觉得到它的存在。
上午老刘走到门前扭动门锁的同时摸了一下门缝,发现细绳不在原位,确定一定有人进过了周明海的房间。
由于当时离众人离开周公馆的时间并不久,所以老刘料定偷进房间的人一定还在里面没有逃出去。
可是最后还是扑了个空。
“上午夏芷搭我车去的学校,我们两个是先离开的,也就是说剩下的人都有可能进过我的房间!”
“先不管了,这个人迟早会露出马脚,你小心观察就是!”
“你盯着点黄妈,你们两个住的近,她现在的嫌疑最大!”
老刘站起身来,将背一拱,又变成一个微驼的老头对着周明海说道:
“好的,老爷!”
随后便缓缓的走到书房门口打开了门走了出去,正好看到了正准备开自己房门的周夏芷,老刘冲周夏芷说道:
“大小姐回来啦。”
周夏芷冲老刘点了点头便开门进了自己的房间。
周夏芷进了房间后随手将挎着的小包挂在门旁的衣帽架上,
蹬掉了脚上的高跟鞋,光着脚伸着懒腰走到窗口。
由于她的房间是靠近里侧的,离围墙比较远,
所以周夏芷除了冬天和雨天出门的时候都会把窗户开着只留一道纱窗。
万一下大雨家里的房门备用钥匙刘管家那都有,
黄妈也可以拿得到,只要有人在家就可以进来把窗关了。
周夏芷拉开纱窗,向外看去,
对面的小楼拉着窗帘。
周夏芷又看向下面的车棚,
这几天一直都没有下雨,
车棚顶上积了薄薄一层的灰,
不过周夏芷总感觉今天车棚上积的灰有些奇怪,
可奇怪在哪又说不上来。
......
郎月如一大早就搭着周春生的车离开了周公馆,
经过南京路的时候朗月如让周春生把自己放下。
她对周家人说的是去娘家的亲戚家,实际上她是去她们调查二处在这附近的一个秘密接头点。
这个地方她连周春生都没有告诉过。
4年前朗月如按照上峰要求和周春生结婚,她的主要职责就是周春生的联络人。
虽说两人并没有夫妻之实可毕竟也在一个房间里住了将近三年,直到今天朗月如还是觉得没有看透周春生这个人。
周春生表面上嘻嘻哈哈,大大咧咧,可做起事来却心狠手辣、杀伐果断。
不但杀敌人的时候毫不迟疑,杀起自己人的时候也可以心安理得。
按照周春生自己的说法是为大局着想必须要有牺牲,可朗月如却觉得这个人冷漠到了一种可怕的地步。
不过周春生对朗月如却一直很好,丈夫对妻子那种关怀和体贴不管在明面上还是私底下他都做的很到位。
有时候朗月如都会偷偷想如果不是在这乱世,如果不去想周春生杀自己人时候的神态,这个男人倒是不失为自己丈夫的最佳人选。
朗月如先在南京路上转了几家商店买了一些糖果糕点通过观察没有发现跟踪者后便钻进了路边的一条小巷,七拐八拐后进了一幢石库门房子。
这幢房子登记在朗月如的姑妈名下,不过朗月如要找的联络人并不是她的姑妈。
她将买来的糖果糕点递给了一层的一个老头,随后便走到二楼敲响了房门。
开门的人是陈济升,朗月如走了进去。
“朗特派员,上峰这次把刺杀陆连奎的行动交给了你们行动组。最近已经有撤销调查二处建立调查统计局的风声传出来了,如果戴处长升上去做了戴局长,周队长顺利完成刺杀陆连奎的任务加上前几次的功劳,那上海站的站长肯定就是你们周队长的了!”
陈济升说着便拿出了自己制定的行动计划交给了朗月如。
朗月如接过行动计划,一边看一边笑着说道:
“如果这次刺杀成功,陈先生才是最大功臣,到时候我一定会向上峰为陈先生请功!”
“朗特派员太客气了,我只是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行动组可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