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退到应天死守城池!
一时间,众说纷纭。
朱元璋难以决策,却见一旁的刘伯温面无表情,不发一言。
于是他遣散了所有人,独留刘伯温一人议事!
“先生,你有什么妙计,现在可以说了。”
朱元璋虚心请教。
刘伯温淡淡地道:“敌人远道而来,已是疲惫之师,我们以逸待劳,足可弥补兵力上的差距。”
“只需要大赏三军,让将士们死战,再略施小计,便可让陈友谅死无葬身之地!”
“略施小计?”
朱元璋却不由皱起了眉头,“到底是什么计,先生可否明言?”
刘伯温也不多言,便在朱元璋的手心,写下了一个字。
朱元璋双眼蓦然一亮!
当即下定决心,和陈友谅进行决战!
而此战的结果,众人早已知晓。
只是他们不清楚,身为大明军师的刘伯温,到底在这一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就在那时,那金榜画面中,两支大军,已经在鄱阳湖展开了激战!
即便朱元璋已经按照刘伯温说的去做,明军在众将的统率下也是奋勇作战,但却依旧无法弥补两军之间的巨大差距!
看着不利的战况,朱元璋心急如焚!
此战如若失败,他将万劫不复!
现在的朱元璋很后悔,早知如此,死守南京,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自己在这鄱阳湖和陈友谅决战,那完全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岂能不败?
但就在这时,刘伯温却命人来到了朱元璋的军帐!
“主公,时机已到!”
“可以依计行事了!”
可朱元璋看了一眼湖面,那是一点波纹都没有,顿时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没有东南风,如何能用火攻?”
之前刘伯温在他手上写下的那个字,便是一个火字!
此战取胜的秘诀,便是火攻破敌!
可是要用火攻,那就必须要有风力相助!
而且必须是东南风,不能是西北风!
眼下是一点风都没有,如何火攻?
“军师说,东风马上就到!”
朱元璋愕然,马上就到?
真的假的?
不过在这危急时刻,朱元璋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家军师!
他立即派出了七艘装满火药的小船,直袭陈友谅大军而去!
而就在这七艘小船,宛如离弦之箭般,狠狠地撞入陈友谅大军之中的时候,那水面上的波纹,也是变得剧烈起来!
“东风,竟然真的来了?”
看到那一艘艘战船上的明军旗帜,皆被吹向西北方向,神州众人也是尽皆震惊!
竟真被这刘伯温说准了!
这鄱阳湖上,真就突然刮起了东风!
“此人,竟有这等鬼神莫测之能?”
在许多人看来,刘伯温此举乃是向天借力,未免太神!
“什么向天借力啊,只不过是熟知天文地理,知晓这一带的天气预报罢了!”
嬴羽很无语,无论是刘伯温的火攻,还是诸葛亮的借东风,显然都只不过是对风向的预知,上升到什么向天借力,那就有点离谱了!
与此同时,那七艘火药小船,也是在陈友谅的船队中炸了开来,点起了熊熊火焰!
大火,在狂风的席卷之下,很快就在陈友谅的船队中蔓延开来!
朱元璋趁势发动反击!
大败陈友谅!
就连陈友谅本人,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这一战,朱元璋以弱胜强,大获全胜!
而身为大明军师的刘伯温,自然也是功勋卓著!
而后,在刘伯温的战略规划之下,朱元璋攻下武昌,扫平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
再破张士诚,夺取江浙之地!
挥师北伐,进展十分顺利!
最终,按照刘伯温的战略,朱元璋成功建立起大明皇朝,跻身四大至尊皇朝之列!
“刘伯温,有谋定天下之功啊!”
身为朱元璋的主要谋臣,大明能成为至尊皇朝,刘伯温当居首功!
毕竟谋士的最高境界,那便是谋天下!
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建立起大明至尊皇朝的无上基业,名列谋圣榜第五,实至名归!
甚至,很多人觉得都低了!
毕竟,不同于陈平的前面还有个张良,朱元璋身边,就刘伯温这么一个谋士!
以一人之谋,撑起整个大明,只能排在第五吗?
然而,众人心中的疑惑还尚未解开,那金榜画面中,朱元璋,已是开始大封功臣!
但是,让神州所有人,都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刘伯温,居然只封了一个诚意伯!
在一众功臣中,排名相当靠后!
……
大秦。
咸阳城。
“朱元璋,恐怕是故意的……”
嬴政的目光微微闪烁,“这应该是对刘伯温的一次敲打,提醒他莫要居高自傲。”
哪怕你再神机妙算,也是大明的臣子。
生死前途,掌控于朱元璋这个大明皇帝手中。
我封你为公,那你就是公爵。
我封为伯,那你,便只能是一个小小的诚意伯!
这,是对刘伯温的一次考验!
假如刘伯温有任何不满,等待他的,恐怕将会是灭顶之灾!
毕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何况是刘伯温这种洞察天机的奇谋之士?
搁哪个皇帝不会起猜忌之心?
以刘伯温的聪明才智,如何会看不破朱元璋的心思?
他非但对自己被封伯爵之事,毫无怨言,反而尽心尽力为大明皇朝效力!
制定法令,整肃纲纪!
朱元璋多次想要提拔刘伯温,都被刘伯温推辞!
甚至,后来朱元璋想让刘伯温担任丞相,依旧被刘伯温拒绝!
就在神州众人,还感到有些不理解,为何刘伯温要一直推辞,甘心只当个小小的御史中丞?
以刘伯温之大才,难道当不了大明的丞相吗?
然而,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缘由!
给朱元璋当丞相的李善长、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人,莫不是被朱元璋所杀!
足以证明,这是一个高危职位!
刘伯温,不担任丞相之职,这确实是明智之举!
而刘伯温并未在大明朝堂上呆太久,便辞归故里。
目睹了元末战乱的惨状,刘伯温决定为天下生民做一些事情,那便是斩龙脉!